【摘要】通過研究,初步提出中高職一體化辦學的目標定位、發展思路、管理體制以及運行模式,重點對中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目標、專業設置、人才素質結構和課程體系等四方面的銜接予以研究,為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和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提供可借鑒思路。
【關鍵詞】中等職業教育? 高等職業教育? 一體化? 銜接
【中圖分類號】G5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08-0190-02
一、問題的提出
(一)研究的問題及背景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方式由高速發展向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對技術型人才的需求質量越來越高?!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強調要高質量發展職業教育,建立縱向貫通、橫向聯通的職業教育銜接體系,形成適應經濟和產業需求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滿足人民群眾接受職業教育的需求,滿足經濟社會對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督逃筷P于推進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的指導意見》(教職成[2011]9號)指出:現在的職業教育仍然是我國教育事業的薄弱環節,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在專業、課程與教材體系、教學與考試評價等方面仍然存在脫節、斷層或重復現象,職業教育整體吸引力不強,與加強技能型人才系統培養的要求尚有較大差距。研究證明,中高職銜接的核心是課程體系的銜接。因此,各級各類學校急需構建以課程銜接為核心的中高等職業教育一體化框架,編制統一的教學標準,明確中、高職階段課程設置、課程內容,完善中高職銜接機制,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推進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提高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
(二)研究的目的與意義
中職與高職教育是我國國民教育系列的重要組成部分,已分別經過了近40年和近20年的發展,但由于機制體制等原因二者缺少溝通,也缺少深層次的研究。中等職業教育與高等職業教育存在培養目標邊界不清、課程設置和課程內容重復、課程標準缺少整體規劃等現象。推進中高職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既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需要,也是職業教育自身發展的需要,更是增強學生、家長職業獲得感和幸福感的需要,也是構建和完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重要舉措。
(三)關鍵概念界定及研究假設
中高職教育銜接是世界職業教育發展創造的重要經驗,很多國家和地區的經驗證實了中高職教育是可以很好地銜接與溝通的。國外的中高職銜接大多建立在累計學分制基礎上,高職招生門檻低,不實行選拔機制,以合格的中等教育資質為條件,在教學環節的銜接方面探索了很多成功的經驗。
根據我區中高職一體化建設情況,我們對中等職業教育與高等職業教育一體化的研究提出以下一些假設研究:
1.在充分調研和論證的基礎上,形成《中等職業教育和高等職業教育一體化的研究狀》調研報告。
2.以本校為標本,探索中高職一體化銜接的體制、機制,構建縱向貫通、橫向聯通的職業教育銜接體系,為職教學生提供繼續接受高一級職業教育的機會,探索解決中等職業教育“斷頭橋”現象的路徑。
3.編制“中等職業教育和高等職業教育一體化的研究”課題總結報告。
二、主要研究內容與方法
(一)主要研究內容
任務一:通過對本課題的深入研究,了解我區乃至我市中高職一體化辦學現狀及存在的問題,為厘清我市中高職一體化辦學的總體思路、目標定位、一體化內涵、運行模式等頂層理念提供重要的參考價值,為加快我區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促進我區職業教育一體化發展提供可借鑒的思路。
任務二:通過對本課題的深入研究,創建縱向貫通的中高職一體化辦學課程標準,形成中高職邊界清晰、協調統一的人才培養方案,避免教育資源和智力資源的浪費,為中、高職培養目標的教學連續性以及一體化教學課程的設計提供有參考價值的試點范例。
任務三:通過對本課題的深入研究,提出關于中高職教育一體化辦學中培養目標銜接、專業設置銜接、人才素質規格銜接以及課程體系銜接等一系列問題的解決措施,形成中高職一體化辦學的試點實施方案,補充我市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內容,有效推進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改革與發展,使之更好地適應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結構轉型,進而促進我市經濟社會全面發展。
(二)課題研究的方法
本課題采用文獻法、實證調查法、比較分析法、試點法等進行研究,理論研究與實證分析結合。
文獻法:根據本課題研究的目的,通過調查文獻、查閱資料、網絡搜索等途徑,查閱山東省關于中高職教育一體化或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的相關論文、新聞報道、經驗交流、典型案例等資料,了解甘肅省中高職教育一體化辦學的基本情況、發展狀況及發展思路,為本課題研究積累豐富科學的理論依據。文獻法主要用于我省中高職教育一體化辦學的行業政策背景以及中高職教育一體化辦學的重大意義方面的研究。
實證調查法:通過對山東省職業教育(中高職)現狀進行實地調查,掌握翔實信息資料,結合文獻法獲得的數據資料,借鑒有關現代教育理論特別是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構建的相關政策理論和現代管理學、社會學、經濟學等相關知識,對山東省中高職教育一體化辦學的歷史背景、現實依據、存在問題進行進一步分析,提出本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和具體內容。實證調查法是本課題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
比較分析法:對國內比較成功的中高職一體化辦學案例進行考察學習,對比分析其一體化辦學背景、辦學特色、辦學類型、一體化模式、管理運行機制等實質性指標,提出適應黃島區職業教育中高職一體化辦學的思路和模式。
試點法:在青島職業技術學院先行中高職一體化辦學試點,以中高職一體化辦學的目標定位、發展思路、管理體制、運行模式以及中高職一體化辦學體系構建為試點研究內容,為本課題研究積累實踐素材,為我區中高職一體化辦學提供可借鑒依據和思路。
通過調查文獻、查閱資料、網絡搜索等,了解中高職教育一體化辦學的基本情況、發展狀況及發展思路,結合文獻法獲得的數據資料,對甘肅省中高職教育一體化辦學的歷史背景、現實依據、存在問題進行進一步分析,提出本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具體內容和適應山東職業教育中高職一體化辦學的思路和模式,為山東省中高職一體化辦學提供可借鑒依據和思路。
三、研究結果及其分析
(一)積極參加中高職辦學聯盟,探索集團化辦學
圍繞新區“616”產業體系,統籌整合全區職業院校專業布局。發揮新區職教集團作用,推動中高職院校以重點發展的專業大類為核心,建成覆蓋主要產業鏈的專業群,逐步形成校際間專業特色發展、錯位發展、協調發展態勢。
我校物流服務與管理專業、機電技術應用專業、數控技術應用專業分別與青職、港灣等高職院校開展“3+2”和五年一貫制合作,合作專業達到全部專業80%以上。學校先后加入青島市中高職教學聯盟6個,學校是新區職業教育集團的理事學校,實現了中高職教育資源的統籌協調。
(二)開展中高職聯合辦學,形成《中高職一體化辦學共建方案》
我校從2011年開始,與青島職業技術學院、青島港灣學院開展中高職聯合辦學。加入了中高職辦學聯盟,簽訂了《中高職一體化辦學共建方案》。
我校機電技術與應用、數控技術與應用、酒店服務與管理專業與青島職業技術學院實行三二連讀聯合培養,形成了三個專業的《中高職一體化人才培養方案》。機電技術與應用與職業技術學院合作,實行五年一貫制培養。在中高職貫通課程體系、教材編寫、實訓設備、師資培訓等方面深度合作,實現多方面的共享,優化了教育資源的配置。
四、結論
通過研究,初步提出中高職一體化辦學的目標定位、發展思路、管理體制以及運行模式,重點對中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目標、專業設置、人才素質結構和課程體系等四方面的銜接予以研究,為山東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和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提供可借鑒思路。
五、存在的問題與思考
(一)研究涉及范圍大,職業學校研究能力有限
雖然我校積極進行中高職一體化研究,積極推動研究的深入,但本研究項目設計面較大,無法全面地進行調研和分析。
(二)學校研究的理論指導水平不高
學校實踐經驗較豐富,但理論水平不高,影響了中高職一體化銜接研究總體水平。這就需要加強理論學習,重視職業教育理論的研究,使職業教育課程銜接理念自然地融入到研究中。
(三)明確繼續研究的方向
在研究中,我們將繼續本著學習、研究、探討的態度,使我們的研究按照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進行。我們將探索方向預設如下:
1.加強自身修養、提高科研能力
完善教師到企業定期實踐制度,推動學校與企業共同培訓教師,培養高層次“雙師型”教師;加強教師專業技能、實踐教學、信息技術應用和教學研究能力提升培訓,培養“教練型”教學名師和專業帶頭人;落實特聘專業兼職教師引進機制,聘請行業大師進校園,引領培養教師和先進科學技術、職業技能接軌;引進高校名師,為中高職一體化做好師資儲備。
2.總結經驗,探索現代學徒制
總結前期研究經驗,拓寬研究的深度,探索中高職一體化的現代學徒制教學管理與運行機制;探索高職、中職、企業聯合制定人才培養方案、聯合育人。
3.查找問題,及時調整研究方向
在研究的過程中,出現很多預料之外,沒有及時研究解決的問題。下一步,我們調整研究方案,使研究緊跟時代的步伐,更具有前瞻性,更好地為區域經濟發展服務。
參考文獻:
[1]李喜梅.現代職教體系視閾下中高職銜接探析[J].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5)
[2]馬秋碩,劉鐵,趙倩.中高職教育銜接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分析——基于廣州地區的實證分析[J].職業教育研究,2011(9)
[3]徐國慶.中高職銜接中的課程設計[J].江蘇高教,2013(3)
[4]祝士明,劉建花.中高職有效銜接的幾個關鍵問題探究[J].職教論壇,2014(28)
作者簡介:
張成愛(1970年8月-),女,漢族,山東省青島市人,現供職于青島西海岸新區中德應用技術學校,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職業教育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