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嫦
【摘要】隨著職教領域“三教”改革的深入推進,教材建設呈現出新的特點,文章提出教材建設需精準對接檔案崗位需求,推行校企雙元開發模式;積極對接證書考試需求,有效融入證書考核內容;著眼于學生個性學習需求,創新教材編寫體系形式;充分滿足多元學習需求,構建立體教材資源體系。
【關鍵詞】高職院校 ?檔案管理 ?教材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0年湖南省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雙高計劃”背景下高職院校新型活頁式教材建設研究》(項目編號:ZJGB2020138)階段性成果。
【中圖分類號】G717;G2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20-0003-02
《檔案管理》是高職院校圖書檔案管理、現代文秘專業的專業核心課程,前期的調研結果顯示,高職院校《檔案管理》教材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教材建設如何充分吸納企業力量參與、有效融入X證書考核內容、創新編寫體例和呈現形式、構建立體角教材資源體系值得深入探究。
一、精準對接檔案崗位需求,推行校企雙元開發模式
《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中明確“建設一大批校企‘雙元合作開發的國家規劃教材”,《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年)》同樣明確“到2023年,遴選10000種左右校企雙元合作開發的職業教育規劃教材”。為實現校企雙元合作開發教材的有序推進,可以從兩個角度著手:
(一)合理確定人員結構
一是高校教師。高校教師一般具有碩士以上的學習經歷,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背景,且長期參與一線課程教學,熟知學生的學習需求和習慣,積累了豐富的教學實踐經驗。同時,高校教師是教材的直接使用者,對教材體例的合理性、教材內容的先進性有著最為清晰的認知,能夠為教材的整體布局提供思路。
二是中小企業檔案工作者。從高職現代文秘專業的就業方向來看,中小型企業綜合性崗位是其主要就業崗位,文檔管理是重要的工作內容之一。此類人員長期從事檔案實務工作,對于中小企業檔案管理工作的基本流程、操作要求、人員能力及工作難題十分清晰,能夠在教材內容確定和編寫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三是檔案數字化專職工作者。“十四五”全國檔案事業發展規劃中明確了“檔案信息化建設再上新臺階”的發展目標,提出“檔案工作基本實現數字化轉型”。[1]此外,“檔案數字化加工”為教育部第四批1+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需將檔案數字化加工的系列標準和內容融入教材體系。檔案數字化專職工作者長期從事檔案數字化加工,熟知數字化前處理工作、數據著錄、信息采集操作、信息化處理操作及數字化后處理操作等各項工作。能夠為相關內容深度融入教材提供思路。
(二)科學開展編寫分工
職責分工式。此種方式即明確人員的具體職責,高校教師執筆編寫教材,企業人員參與教材整體規劃。高校教師長期從事一線教學、科學研究,熟知課程知識體系和學生學習需求且寫作水平相對較高;企業人員實踐經驗豐富,對于檔案崗位是實際需求、檔案數字化的具體流程十分清晰。兩者在編寫教材之前需深入調研與研究,充分吸納企業人員建議確定教材的知識體系。
內容分工式。將教材內容體系劃分為理論和實踐兩大板塊,由高校教師負責編寫理論版內容,企業人員負責實踐版內容,而實踐版中涉及的檔案數字化內容則有檔案數字化專職工作者負責。需要注意的,企業人員缺乏一線教學經驗,較少從事教材編寫等工作,內容編寫完成后需高校教師進一步修改完善,確保教材內容既具有強操作性又符合學生的學習習慣。
二、積極對接證書考試需求,有效融入證書考核內容
“檔案數字化加工”為教育部第四批1+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從目前已出版的教材來看,尚未有教材融入X證書考核內容,如何精準對接X證書考試要求重構教材內容值得探究。可以考慮采取兩種方法:
(一)新建章節,整體融入
檔案數字化加工已經成為實踐部門檔案崗位的重要內容,但從前期的調研來看,較少有教材涉及檔案數字化加工的內容,或者分布零散不集中,內容不成體例。整體融入即新建檔案數字化加工章節,系統闡述數字化加工的基本環節和操作要求,譬如,檔案數字化加工(初級),具體包括數字化前處理操作、數據著錄、信息采集、信息處理及數字化后處理操作等內容。在教材編寫過程中,要注重內容的實踐性,參照工作手冊式的編寫體例,明確每個環節的具體工作任務、實施步驟、操作要求及質量標準等。此部分內容實踐性強,可以由檔案數字化專職工作者對此章節內容進行整體規劃,并進行初步編寫提供“粗胚”,再由高校進行精細“加工”,根據高職學生的學習習慣和需求,將教材內容整合為適用于課堂教學的體例和語言。
以新建章節的方式融入能夠確保教材內容的連貫性和體例性,但存在教材內容重復的問題,譬如,數字化前處理操作涉及的編號、裝訂拆除,數字化后處理操作涉及的檔案裝訂和檔案裝卷(盒)與檔案整理與保管部分內容重復。
(二)重構內容,分章融入
此種方式需對檔案數字化加工的工作任務進行系統分析,結合教材內容體例將相關的技能要求滲入各章節知識點。從現有的教材內容體例來看,很多章節已經涉及到檔案數字化加工的相關內容,但還不夠完善,需要對相關內容進行重新調整,對照X證書的考核要求,融入相關內容。譬如,現有的《檔案整理》章節系統闡述檔案整理的各項內容,包括組件、分類、排列、編號、編目以及修整、裝訂、編頁、裝盒、排架等,內容與檔案數字化加工X證書——數字化前處理操作中的載體檢查與編號、裝訂拆除兩項內容關聯度大。因此,可以在此章節融入相關內容的講解,并通過現場演練、實際操作等形式來強化記憶、強化技能。又如,檔案數字化加工X證書——技術處理中“清洗錄音錄像檔案”“修復卷曲變形的錄音錄像檔案”內容與現有教材體系中《聲像檔案管理》密切相關,但現有教材并未闡述相關內容,可以將相關知識作為新增內容融入該章節。
以知識點分章的方式融入能夠有效避免內容重復的問題,但相關知識點分布相對分散,系統性不強,需要對照檔案數字化加工X證書的內容要求對教材體系進行宏觀把控,調整、更新相關內容。
三、著眼學生個性學習需求,創新教材編寫體系形式
(一)創新編寫形式
近年來,隨著職教改革的深入推進,新型活頁式教材成為教材建設新的發展趨勢,2019年《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提出“倡導使用新型活頁式、工作手冊式樣教材”,《職業教育與繼續教育2019年工作要點》《高職擴招專項工作實施方案》均提及“新型活頁式、工作手冊式教材”。活頁式教材是采用活頁式體例以知識點為單位編寫的教材,其最大的特點在于使用者能夠根據學習需求對教材進行個性化設置,契合高職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能在較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主性,提升課堂效率,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教育部已經發布“檔案數字化加工”X證書,開發活頁式教材需關注三點:一是精準對接檔案崗位的具體需求,將X證書的核心內容有效融入教材并將檔案行業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納入教材體系。二是結合現有教材體例知識與X證書的考核需求,將檔案管理課程的知識體進行系統梳理,以操作項目(任務)為知識單元,圍繞知識單元設計學習目標與要求、理論知識點、操作項目實訓流程、練習與總結等內容。三是要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對教材內容進行動態更新與管理。
(二)豐富呈現方式
教材是教師實施課程教學最重要的載體,教材的呈現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純文字的內容闡述缺乏趣味性和生動性,多元的呈現方式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當前,檔案管理教材內容主要以文字描述為主,圖像、圖形、表格等形式運用較少,特別是通過掃描二維碼獲取教學資源的更少,教材開發可以結合檔案管理課程內容的特點精心布局呈現方式。譬如,“檔案的沿革”這一內容可以以時間軸的形式呈現,脈絡清晰、表現生動;“檔案組織機構”以層級關系圖呈現,簡單生動、通俗易懂;“檔案機構——檔案館(室)”可以附上部分造型獨特的檔案館圖片,讓學生對檔案館有更為直觀的認知;再如,“檔案整理”章節中涉及的操作內容,可以設計二維碼鏈接到相關的教學視頻,通過觀看視頻掌握實踐操作的要點。
四、充分滿足多元學習需求,構建立體教材資源體系
得益于信息技術的發展,各類教學平臺層出不窮,“線上+線下”教學模式已經成為教師所熱衷與推崇的重要教學模式,而教材仍以傳統的紙質載體為主,難以適應當前混合式教學的需求,構建立體化教材資源體系勢在必行。智慧職教數據顯示,現有與檔案相關的課程兩門,河北政法職業學院《檔案管理實務》、北京勞動保障職業學院《人事檔案管理》;微課資源62個,素材118個。立體化教材資源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較大空間。目前,各類教學云平臺已經基本能實現構建教學資源體系、同步實施課堂教學、開展過程性和結果性評價于一體的功能。依托平臺構建資源體系可以分三步走:
一是配套開發各類數字資源。在教學平臺開通資源賬號,根據教材內容體系,系統構建與教材內容配套的視頻、音頻和動畫等數字資源體系,使用者可以通過登錄相關平臺或掃描二維碼瀏覽相關資源。二是借助平臺實施課程教學。在平臺中創設班級,課前發布課程資源幫助學生掌握課程教學內容;課中通過平臺創設各種問題情境,強化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課后設置知識測試環節,系統了解學生知識的掌握情況。三是以平臺數據為依據,客觀開展教學評價。“計算機可以對學習者的學習行為數據進行采集、分析和統計,并進行基于數據的學習行為監控;通過使用者參與測驗、練習等情況進行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
參考文獻:
[1]趙清梅.“互聯網+”背景下職業教育教材新形態一體化建設[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8(20):7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