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時代在快速發展的同時,我國的教育制度以及教育教學方式也在發生日新月異的變化。新課標倡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更加關注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關注學生的全面健康成長。教學過程要注意以學生為本,結合學生發展實際,因材施教,進行教育教學過程的有效改革,實現學生綜合能力的增長。
【關鍵詞】生本理念? 高中語文?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3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36-0117-02
一、生本理念的概念
生本理念指的是一切以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為學生更好地開展學習活動而設計的教育教學活動。它要求在教育中要高度重視每一位學生的發展,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實現學生的健康成長,鼓勵學生進行積極主動的自我教育與發展。生本理念強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盡可能做到將課堂交給學生,將知識點化作線索,讓學生去進行探索學習,為學生的發展創造更大的空間。生本理念的教學觀強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自主學習,鼓勵學生在課堂教學之前先學,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再確定教學內容,利用小班、小組和個人模式開展自主學習。生本教育理念提倡減少各種統一考試,支持學生自由成長,將對學生的學習結果評價變為對學生的學習過程評價,鼓勵學生與教師進行評價研究活動,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學生要多多進行積累與感悟,促使個人更好地成長與發展。
二、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現狀
(一)教師主導性過強,學生主動性過低
高中課程安排緊密,教材知識內容豐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需要掌握的知識點過多,這就導致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為完成教學任務,達到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對學生采取單一知識的傳授過程,將師生互動的課堂教學變為教師一人的“獨角戲”,這在很大程度上使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展受到限制,無法使學生真正做到將學習知識點融入個人已有的知識學習體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避免知識點的講解不夠仔細,往往會依據個人經驗以及考試的重難點來進行大量的講解,但是卻忽略了學生的個人學習實際,進行沒有針對性的知識講解哪怕耗費大量教學時間也是會造成教學成果的事倍功半,而且教師的主導性過強致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只能被動地進行知識的接受,缺乏思維能力的自主鍛煉過程,使學生的發展與成長受到阻礙。
(二)學生參與程度低,課堂教學氛圍不夠濃厚
高中學生很大的特點就是具備接近于成年人的獨立性,他們在思維方式以及行為習慣上都在向成年人模仿,這就導致許多學生在課堂活動中會顯示自己“沉穩”的一面,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與教師的互動很少。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會依據當前學習內容進行課堂提問,對學生進行形成性評價,從而更好地規劃后續的教學內容。但是現階段的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對于教師的提問參與程度比較低,課堂互動性比較差,往往是少數學生會與教師進行互動,而大多學生不善于發言。久而久之,經常回答問題的學生會越來越積極,且具備一定的自信心,經常不回答問題的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會更加消極,學習的主動性會降低,還會影響學習成績。同時,課堂氛圍過于低沉不利于達到課堂教學目標,學生的參與程度低、課堂氛圍低沉也就導致教師無法真正了解到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情況,不利于后續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
(三)教學模式單一,教學目標不明確
受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現階段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模式往往以知識點的傳授為主,為使學生在大大小小的考試中取得更好的成績,教學中更加注重對學生考試內容的講解與練習,這就使教學過程中呈現出“填鴨式”的教育形式,卻忽略對學生能力的發展,也就導致如今出現許多學生“高分低能”的現象,教師、學生以及家長對分數的過分看重,使學生綜合素養的提高被忽視。新課改背景下,國家倡導對學生進行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教學目標以發展學生綜合能力為主,但是當今高中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卻經常忘記這一教學目標,依然以學生學會知識為主,而知識的學習過程以及傳輸過程又會比較單一,教學目標的不明確、教學模式的單一都會使學生產生不同程度的消極心理狀態,從而導致教學成果無法滿足學生發展。
三、生本理念下的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策略
(一)強調學生主體地位,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肯定學生的主體地位,注意發揮自身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指導性與引導性,這同時也體現出對新課改教學要求的貫徹與落實。在開展語文課堂活動之前,教師可以安排學生進行學習內容的預習,在預習過程中學生會出現一些對于教學內容的疑問,這個時候學生就可以將自己預習過程中出現的疑問帶入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便可根據相關問題開展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例如,高中語文必修上冊第二單元第五課《以工匠精神雕琢時代品質》的學習中,在進行課堂教學之前,學生要對課文進行預習,通過查閱相關學習資料學生理解工匠精神就是一種專注力極高且具備相當不錯的創造力的職業精神,根據預習情況,教師可以將課堂轉交給學生,讓學生做老師來進行課文的講授。在講授過程中學生可能會遇到一些知識上的問題,教師可以采取學生互助的形式來進行問題的解答,每個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可能都不盡相同,這就需要教師充分調動學生學習過程中主觀能動性的發揮,使學生在自主探究與互助的學習過程中加深知識的掌握與理解。
(二)組織多彩學習活動,鼓勵學生參與教學活動
生本教育理念即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這就強調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參與進課堂教學活動中。由于高中生的年齡特征,雖然接近于成年人,但是仍然具備許多孩子氣,叛逆現象也不少見,因此教師在安排教學活動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盡量安排適合高中生且高中生樂于參與的多樣化教學活動,并且對積極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學生要多加鼓勵,以確保學生有信心繼續參加后續的教學活動。例如,在進行高中語文必修上冊第三單元《文學閱讀與寫作》的教學過程中,整個單元均為古詩詞的學習,為提起學生對古詩詞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開展古詩詞朗誦比拼活動。將學生按照座位分為四人小組,每組任選本單元的一篇古詩詞進行演繹,演繹形式不限,學生可以借助服裝道具等重現選擇的古詩詞的年代。《歸園田居》是東晉著名田園詩人陶淵明的著作,學生可以通過網絡搜索東晉的服飾裝扮,在比拼當天進行朝代重現,同時可以采取多媒體音頻以及視頻配合的方式將田園詩演繹得更加身臨其境。《念奴嬌·赤壁懷古》是北宋文學家蘇軾的豪放詞的代表作,選擇這首詞的學生在進行演繹的過程中要具備一定的豪邁之情,通過渾厚的嗓音傳遞出震撼人心的力量,同組中也可以選擇會書法的學生進行揮毫潑墨,二者共同搭配,使古詩詞的演繹風格更加豐富。在小組比拼過程中,教師可以采取進行網絡直播或者錄制演繹視頻的方式,將學生的表演過程進行記錄,當今高中生具有相當不錯的表現力,也很樂于在鏡頭前表現自己,采取這樣的方式對于學生認真準備古詩詞比拼也是一種督促作用。對于積極準備古詩詞比拼的小組教師要給予鼓勵,鼓勵的方式可以有許多種,最基本的就是要進行口頭表揚。通過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活動,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對學生的課堂參與提出鼓勵,以確保學生增加繼續參加教學活動的信心。
(三)引入現代教學技術,全面發展學生綜合能力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信息化時代已經到來,學校的課堂教學模式也應該有所更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更好地呈現教學內容,應該積極引用現代教學技術,使學生的學習內容更加豐富,通過多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多媒體教學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推廣使用為課堂教學增添許多不一樣的色彩,傳統的師生授受課堂模式中加入生動形象的音頻、視頻等形式,通過直觀形象展示將學生的學習情境創設得更加飽滿,使學生可以獲得更加直觀的學習體會,同時對于學生理解語文知識也有一定的幫助,為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成果的達成具有促進作用。例如,高中語文必修上冊第七單元十四課《故都的秋》,該文章由我國著名小說家、散文家郁達夫所作,這篇文章的創作背景為國共抗戰時期,那段時間被國人稱為“白色恐怖時期”。當今學生生活在和平年代,處于黨的關懷下,對于文章中作者所表達的悲涼美感并不能很好地感同身受,在學習這篇文章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搜索一些老照片,學生透過黑白照片體會郁達夫口中“悲涼”的秋。結合文章內容加入自己的理解,在進行網絡信息參考學生可以進行“故都的秋”場景重現,學生利用手中的畫筆將郁達夫的秋描繪出來。現代教學技術的引進,不僅使學生的視野得到開闊,使課堂教學內容得到豐富,更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提高。
四、結束語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高中語文課堂更加靈活多變,教師充分發揮引導作用,將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的顯現,利用現代教學技術使課堂教學更加直觀生動,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活動,豐富課堂教學內容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學生的合作意識,使學生的小組學習得以發揮真實的效用,積極落實以學生為課堂主體的教學理念,對學生進行全面培養,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參考文獻:
[1]陳章泉.生本理念下的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策略[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21(8):111-112.
[2]李統東.生本理念下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策略剖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9(25):44-45.
[3]茆玉昌.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基于生本理念下的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探究[J].高考,2018(22):88.
作者簡介:
黃真治(1978年-),女,漢族,福建南安人,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高中語文閱讀課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