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艷
【摘要】游戲教學是幼兒園教學中的一種常用教學手法,對于吸引幼兒注意、提高幼兒活動參與率有著積極的作用。本文就幼兒園教學中如何有效地開展游戲教學進行了探討,旨在提高幼兒園游戲教學的質量,供相關人員參考。
【關鍵詞】幼兒園教學 ?游戲教學 ?教師
【中圖分類號】G61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20-0145-03
在教育改革下的今天,幼兒園的教學方式要想適應時代的發展,必須在教學方法與教學觀念上更新、提高與轉變。在幼兒園教育中,游戲教學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教學方法,符合幼兒的認知特點,將教學的內容與游戲的形式做一個融合,有利于幼兒身心素養的提高。因此幼兒園教師應該把握游戲教學開展的對策,積極開展游戲教學,發揮游戲教學的作用。
一、幼兒園游戲教學開展過程中存在的不足
盡管大部分幼兒園都在開展游戲教學,已經有了游戲教學的意識,但游戲教學的效果不佳,未能通過游戲教學有效地調動幼兒的學習熱情,而且存在幼兒的參與度不高的問題。
(一)游戲導入不足,影響游戲教學效果
很多幼兒教師沒有認識到游戲前導入的重要性,往往簡單的布置游戲任務和游戲要求之后就進入游戲,幼兒對整個游戲流程、內容以及需要注意的地方都比較模糊。教師對于在游戲過程中,應該對幼兒哪些方面的能力進行培養也沒有一個明確的定位,影響了游戲教學的效果。除此之外,教師沒有很好的根據幼兒的思維模式與認知水平制定教學計劃的教學思維,在游戲教學之前,未能設身處地地站在幼兒的角度思考游戲的難點在于何處,這也暴露出一些幼兒教師對游戲教學缺乏清晰的定位,受到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有很大一部分教師仍然未能轉變觀念,將日常的課堂傳統教學與游戲教學割裂開來,沒有將游戲作為一種重要的教學方式。
(二)游戲方法選擇不恰當
游戲方法會直接影響游戲教學的效果,適當的游戲方法應該是建立在幼兒的興趣和需求之上的。然而一些幼兒教師在選擇游戲方法時,對于幼兒的興趣和需求并不了解,對幼兒的個體差異把握不足,導致其選擇的游戲方法并不恰當,難以激發幼兒的游戲興趣。幼兒教師對不同年齡段的幼兒選擇的游戲方法基本相同,造成游戲效果不佳。如教師在游戲中設置的一些問題并不具有具體到每個幼兒的精確性與適配性,在組隊之中未能很全面地考慮每個小組的幼兒性格是否匹配,而是隨意而為,如此既讓活躍,注意力集中的幼兒失去其鍛煉機會,也更加忽略了積極性不高的其他幼兒。另外,教師的互動環節不夠多元化,可以是教師與幼兒的互動,也可以是幼兒之間的互動,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可以邀請家長參與,進行三方互相的互動,不僅僅可以完成課堂內容的教學,更可以拉近家校關系,為幼兒建立良好的家校氛圍。
(三)游戲環境不合適,游戲材料不足
當前很多幼兒園在開展游戲教學時都缺少合適的游戲環境,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游戲教學的效果。如游戲空間過于狹小,導致幼兒的活動需求無法得到滿足,或者幼兒游戲的活動空間有限,在短時間內無法讓每位幼兒都有充分完整的游戲教學體驗,不得不削減一些游戲環節。甚至某些受限的空間條件還會造成一定的安全隱患,如教師在組織幼兒進行運動量較大的踢球、跳繩時,幼兒因其運動能力不夠完善,反應力不夠,無法對突然產生的危險進行緊急避難;還有一些幼兒園的游戲設施較少,教師即使設計了豐富精彩的游戲教學環節,也沒有可供開展的物質條件基礎,而短缺的物資將會使游戲教學效果大打折扣,無法給幼兒提供足夠的游戲材料,幼兒的游戲體驗不是很好,積極性就會下降,會對以后的游戲教學造成潛在影響。
(四)游戲教學內容不充實,氛圍不積極
部分幼兒教師受到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對于幼兒教學中素質教育的理念認識不清晰,在進行游戲教學時往往流于表面,游戲教學的內容不充實,往往是按部就班完成游戲環節,教師缺乏對游戲教學的創新能力,或是原本的游戲教學環節就缺乏趣味,或是將同一個游戲教學環節充分太多次,無法將幼兒的好奇心和參與熱情充分調動起來,幼兒的注意力無法完全被課堂吸引,自然無法從游戲教學之中得到收獲。整個游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未能保障幼兒的主體地位,站在幼兒的角度,為幼兒貼心設計,整個游戲的氛圍不積極。
二、發揮幼兒園教學中游戲教學有效性的相關對策
在游戲教學對于幼兒綜合素質提升有著巨大影響,幼兒園教學更好地適應時代發展的條件之下,我們有必要探索并總結出推進幼兒園游戲教學有效進行的策略,可以總結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樹立正確的游戲教學觀念,加強課前設計和導入
幼兒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游戲教學是一種教學方式,游戲是教學手段,而不是教學目的,教學并非意味著教師可以縱容幼兒任性玩耍,而是要通過一次次的游戲完成一節節課的知識的教學與建立良好的班級氛圍與師生關系。幼兒教師應該樹立正確的游戲教學觀念,有目的的設計游戲環節,最好做到每一個游戲環節都有著與之對應的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充分認識到游戲教學是一種提高幼兒身心素養的教學方式,加強對整個游戲的設計,做好游戲前的導入,盡可能地提高游戲教學的效果。
在設計游戲之前教師應該寫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根據幼兒的年齡、興趣愛好以及教學目的進行游戲設計,并精心設計課前導入環節,以提高幼兒對游戲的興趣。
以幼兒美術學習活動為例,為了讓幼兒了解各種形狀的圖形,教師可以準備一些三角形的彩紙,先讓幼兒觀看動畫片《熱帶魚》,再讓幼兒用這些三角形的彩紙拼接成各種熱帶魚的形狀。在上課之前,要先對幼兒進行導入,將幼兒的注意力吸引到彩紙上來。在觀看動畫片前先提醒幼兒注意熱帶魚的形狀,這樣使幼兒在用彩紙拼熱帶魚時能夠減輕難度。
游戲教學也可以作為一個完整教學環節的導入環節,例如在“認識數字”這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游戲環節作為導入環節,設計一個“你拿我猜”的游戲,營造一個良好的教學氛圍。
游戲的設計也要注意整體性,即教師需要把握游戲環節與其他教學環節的比例與關系,這需要依據具體的教學內容而定。
(二)選擇合適的游戲教學方法
幼兒園教師在游戲方法的選擇上應該充分考慮幼兒的實際認知規律。幼兒具有較強的好奇心,其對于新鮮事物的了解是由淺入深的,幼兒的注意力也無法長時間集中。教師應該使用靈活的游戲教學方法來開展游戲教學,不應強求幼兒要在游戲過程中獲得哪方面的知識。對于小班幼兒,游戲方法要盡可能的簡單,著力于幼兒行為習慣的培養。對于中班、大班幼兒,可以逐步開展對其思維想象能力的鍛煉。
在進行游戲化教學時,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吸引幼兒注意,需要教師依據幼兒興趣點做出計劃,如幼兒普遍關注的關于自己、關于教師的問題或者是幼兒喜愛的動畫形象、幼兒對于自己長大后職業的幻想、幼兒最喜歡的食物等等,從幼兒興趣點出發,可以保證游戲教學的趣味性。除此之外,教師無論選擇何種切入點與主題,必須要牢牢把握堅持以幼兒為主體這一點,且教學內容要貼近幼兒的實際認知水平與身心發展規律,選擇合理的游戲強度與游戲頻率,堅持健康第一的原則,順應幼兒自然的身心發展規律,不揠苗助長。
在與幼兒互動的過程之中,教師還要注意征詢幼兒意見,掌握幼兒的實時想法,靈活變通地實行教學計劃。教師也要注意增加動手實踐的游戲教學環節。現如今幼兒接觸自然、接觸勞動的機會大大減少,生活質量的提高與經濟社會的發展會使得相當一部分幼兒缺乏勞動的意識與經歷,而動手能力是幼兒綜合素養之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科學研究表明,動手能力對于幼兒的實踐執行能力、獨立思考能力有著重要的影響。因而,多增加動手實踐環節,如趣味剪紙、設計圖案表示、搭建模型等小比賽就可以充分鍛煉幼兒的動手能力,有條件的幼兒園,還可以選擇如種菜采花等直接接觸自然的活動,讓幼兒呼吸新鮮空氣,適量勞動鍛煉動手能力與勤勞的意識。
(三)創設游戲環境,合理利用游戲材料
幼兒園要盡可能的為幼兒提供良好的游戲環境,盡量為其提供更為豐富的游戲材料。對于幼兒教師而言,要能夠合理地利用當前的游戲環境和游戲材料來創設游戲。例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中播放音樂,利用多媒體播放動畫視頻,以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拓展課堂環境。例如教師用多媒體播放粽子的畫面,讓幼兒想象粽子是如何制作成的,讓幼兒觀看粽子制作的視頻,進行模擬粽子制作。動態性游戲能夠更好地吸引幼兒的注意,教師也可以積極利用現有材料開展動態性游戲教學。教師可以準備5個小桶和若干波波球,將幼兒分成若干組,逐個往小桶中投球,在一分鐘內投中最多者為勝,教師給予相應的獎勵。對于現有的一些故事書、插畫也可以進行利用,讓幼兒想象插畫中的人物將發生怎樣的事情,以此為基點開始講故事大賽。這樣有利于幼兒發散性思維的培養,提高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對于多媒體材料,幼兒園可以引進更多更優質的網絡資源與先進的多媒體工具,而教師則需要事先自學掌握網絡資源的訪問辦法與多媒體工具的使用方法。適應時代的需要,教師必須在跟隨時代的步伐,吸收先進的教學理念的同時,更新自己的技能。如教師可以嘗試自己動手根據教學設計制作合適的動畫、音頻、視頻、圖片,這些形式將會從各個方面對游戲教學起到輔助的作用,可以使游戲更加直觀,易于被幼兒所接受,并且妙趣橫生,為課堂增添了獨一無二的色彩。
教師要為游戲教學創造盡可能貼合游戲性質與課堂氛圍的教學環境。例如需要動起來的游戲,要選擇在空氣質量較高的時間段,在較為開闊的場地上進行,并且要為游戲的安全性作提前的準備,以防意外發生;如果是知識學習類的游戲,要提前準備與教學相關的道具等。
(四)加強游戲過程中的引導,營造良好的游戲氛圍
幼兒教師要對幼兒的游戲過程進行總體把控,加強對幼兒游戲過程中的引導,營造良好的游戲氛圍。教師要能夠抓住游戲過程中的問題,適時的對幼兒進行引導,使幼兒能夠在游戲過程中學習并應用知識,達到游戲教學的效果,同時不斷吸引幼兒的注意力,營造良好的游戲氛圍。
例如在進行猜謎語游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時刻關注幼兒的思維過程,對其進行適當的啟發,利用知識來猜謎語,使幼兒能夠最終猜中謎語并獲得教師的獎勵。在一些動態游戲中,教師也要時刻關注幼兒的游戲過程,例如幼兒用材質拼接,熱帶魚的過程中,教師發現幼兒將魚的身子和尾巴拼錯了,此時要及時引導幼兒“熱帶魚的身子和尾巴哪個更大呢”,讓幼兒重新觀看熱帶魚的圖片來重新制作。
在實際游戲教學組織過程當中,由于幼兒的認知能力尚未達到發育成熟的生理階段,他們對于教師在游戲中設置的情境很難快速有一個大概的了解,或者無法深入理解教師制定的規則,面對這樣的教學難題,教師需要進行自我的角色變換,即教師將自身也作為一名“幼兒”,演繹游戲的環節或者直接加入到游戲環節之中,以自己為模板,要求幼兒先模仿再理解,最后再上手運用。同時,教師要學會換位思考,認真評估游戲教學對于該年齡階段的幼兒認知理解水平是否合適,遇到一直無法很好參與到游戲當中來的幼兒,教師需要循循善誘,不可操之過急。
三、結束語
貪玩是幼兒的天性,幼兒園教師要充分認識到游戲教學的重要性,積極開展各種游戲教學,不斷提高游戲教學的有效性,使幼兒能夠在愉快的游戲中獲得知識和能力的提高,同時也提高整個幼兒教育的質量。
參考文獻:
[1]徐曉梅,倫秋風.幼兒園“情境體驗式”古詩詞游戲化教學模式的思考[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8(20)
[2]陳超.淺談幼兒園課程游戲化建設背景下的課堂教學活動課程管理[J].學周刊.2018(20)
[3]王立秋.幼兒園繪本教學活動中師幼互動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