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潔珍 溫鴻源 吳小凡 楊文祥
【摘要】當前,國內康復醫學發展快速,社會對康復治療師的數量和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培養滿足社會需求的康復治療師是康復醫學教育領域需要思考和解決的問題。文章結合肇慶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基于工作過程的康復治療技術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發展情況,打造出以能力培養為導向的課程體系,并通過肇慶市中醫院康復治療技術專業校外實踐基地的建設來讓學生在仿真環境下按照職業崗位要求進行專業技能和職業規范的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成績。
【關鍵詞】康復治療技術 ?校外實踐基地 ?教學模式 ?工作過程
【中圖分類號】G642;R-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20-0181-02
伴隨現代醫學技術的進步發展,一些身患重病的病人都得到了及時的救治,但是從救治結果來看一些病人在救治之后出現了一系列的功能障礙問題,這些問題嚴重危害了病人的身心健康,也不利于和諧社會的發展。另外,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肢體殘障病人在保住生命的同時更加關注如何提升自己的生活質量。基于這樣的要求對康復治療護理人員的技術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強化對康復治療技術專業人才的培養,持續性地為康復醫學發展提供人員保障成為當前康復醫學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和解決的問題。文章以肇慶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康復治療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為研究切入點,結合肇慶市中醫院康復治療技術專業校外實踐基地發展建設實際情況就基于工作過程的康復治療技術專業實踐教學模式打造問題進行策略分析。
一、基于工作過程的實踐教學模式內涵
基于工作過程的實踐教學模式要求按照工作過程的順序來設計課程,由此實現工作過程系統化,在教學的過程中實現理論和實踐的有機結合,引導學生在工作過程中學習,并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踐中,最終提升自己的崗位適應性。
二、基于工作過程的實踐教學模式實施優勢
第一,能夠提升學生的市場競爭力。基于工作過程的實踐教學模式會將學習過程、工作過程、學生能力培養、學生個性發展有機結合在一起,由此實現對學生知識技能水平和職業素養的培養,增強學生的社會適應力。第二,能夠解決書本知識和實際工作矛盾問題。基于工作過程的實踐教學模式能夠幫助學生對工作過程性知識的學習,理論聯系實際,切實解決書本知識和理論實踐的矛盾沖突,增強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基于工作過程的康復治療技術專業實踐教學模式打造分析
(一)崗位調研
康復治療技術專業依托肇慶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內外的師資條件,經過精心培養,已畢業12屆大專生共約900人,首屆畢業生就業率達到95%;每年平均就業率97%。康復治療技術專業參加頂崗實習的人數2016年117人,就業率98.15%;2017年92人,就業率92.39%;2018年89人,就業率93.24%。大部分學生在珠三角的醫療機構工作,贏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
(二)以能力為本位的課程體系打造模式
按照職業崗位需求,以能力培養為目標,打造以能力培養為基本導向的課程體系。課程設置上注重提升職業能力,將課程基本分為專業基礎課、專業核心課、專業方向課、選修課和實訓實習課。專業核心課包含康復功能評定、物理治療、作業治療、疾病康復、言語治療。物理治療、作業治療、言語治療、康復功能評定額外單列實踐課程。肇慶醫學高等專科學校中醫康復教研室現設中醫學、針灸推拿學和康復治療技術三個專科專業。其中康復治療技術專業于2006年經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批準設置,同年開始招生。到目前為止,本專業已招收15屆康復治療技術專業學生,共計約1110名。現在校學生人數283人。
(三)實踐基地的打造
肇慶市中醫院康復治療技術專業校外實踐基地于2016年立項開始建設,近三年與學校共同制定了康復治療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教學實踐大綱,實習大綱,共同制定了實習生出科考核方案。
肇慶醫學高等專科學校“肇慶市中醫院康復治療技術專業校外實踐基地”依托三級甲等中醫院肇慶市中醫院建立,學校與依托單位簽訂合法有效的合作協議。基地每年接受康復治療技術專業畢業實習生30~40名,進行為期10個月的臨床實習。基地按照病床總數與學生數大于2∶1比例接受實習生,確保每名學生至少有1名固定指導老師。
基地設立康復教研室,設正主任1名、副主任2~3名、教學秘書2~3名,職責明確。康復教研室每學期召開3次教學會議和師生座談會。科教科根據康復治療技術康復實習大綱要求合理安排實習生輪轉,并組織實施。康復教研室圍繞教學大綱制定教學查房、教學病例討論、技能操作指導、小講課等教學活動實施計劃,并認真組織實施。康復教研室建立了教學病例收集制度,對少見病及病例特點進行登記并利用。
(四)課程教學活動
按照教、學、做一體的原則,通過多媒體案例展示、角色扮演、模擬仿真實訓等教學模式來為學生的實踐學習創設情境,在情境中強化學生溝通能力、協作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
實踐教學采取課內實踐、仿真模擬、真實情境三階段循序漸進式的技能訓練方式。第一,課內實踐。在每個技能操作之前由實踐指導教師親身操作模擬,在此基礎上分組輔導學生,組織學生開展模擬練習。實習過程中,科室安排每個實習生在指導老師的帶領下,老師充分給予實習生動手的機會,對每個實習生均有嚴格要求,進行理論考試,操作考核。第二,仿真模擬。仿真模擬是指讓學生扮演康復治療師的角色,教師扮演導演,對學生扮演治療師時的表現作出點評,指導學生能夠更好地感受作為患者或者治療師時的感受,在角色扮演中強化治療師的角色意識和自身責任感、使命感。真實情境。學生在角色扮演的過程中會有一種仿佛自己已經畢業投入到實際工作中的感受,這為其日后過渡到綜合性醫院康復科或者康復專業醫院的臨床實習、頂崗實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支持。
(五)強化校企合作,落實頂崗實習
康復治療專業學生的專業學制是三年,具體采用了“2+1”的學習模式,即在學校學習兩年,最后一年在肇慶市中醫院康復醫學科或者康復專業醫院頂崗實習。肇慶市中醫院康復治療技術專業校外實踐基地于2016年立項開始建設,近三年與學校共同制定了康復治療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教學實踐大綱、實習大綱,共同制定了實習生出科考核方案。學校每年投入專項經費進行基地的建設,年均約379元/生。每屆康復治療技術專業學生均到二甲等級以上醫院進行數周的見習以及為期10個月的實習。校院雙方深度合作,發揮雙主體育人作用,全面推行醫教協同培養,共同參與學生實踐教學能力培養的全過程。基地每年接受康復治療技術專業畢業實習生30~40名,進行為期10個月的臨床實習。基地將教學工作納入醫院主要工作之一,分工一名副院長主管教學工作。科教科為教學管理常設機構,設專職教學管理人員3人,負責日常教學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30多項教學管理、學生管理、教師管理制度和崗位職責。醫院將科教工作納入醫療質量考核體系內,建立了考核標準和評分細則,實行院科兩級考核。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康復治療技術專業致力于培養適應現代市場經濟需要的、具有良好職業道德、熟悉康復技能及相關法規、掌握康復治療技術專業知識和康復技能操作、能夠勝任康復治療崗位的專業實用型人才。為了能夠為社會發展培育出更高素質的康復治療技術專業人才,肇慶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積極推行基于工作過程的康復治療技術專業實踐教學模式,調動一切積極力量打造了肇慶市中醫院康復治療技術專業校外實踐基地,每年定期向基地輸送應屆畢業生。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學觀察總結發現,基于工作過程的康復治療技術專業實踐教學取得了理想的教學效果,經過臨床實習單位以及就業用人單位反饋意見發現學生能夠很快適應崗位角色,康復治療技術專業參加頂崗實習的人數2016年117人,就業率98.15%;2017年92人,就業率92.39%;2018年89人,就業率93.24%。大部分學生在珠三角的醫療機構工作,贏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
參考文獻:
[1]肖波,郭慧,鄧婕,等.基于工作過程的康復治療技術專業實踐教學模式的探索[J].中華全科醫學,2012(4):150-151+163.
[2]王明瑤,董靜,張倩,等.基于工作過程的康復治療技術專業實踐教學模式的應用[J].中國衛生產業,2018, 15(30):125-126.
[3]胡鴻雁.康復治療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實踐與研究[J].管理觀察, 2011(36):170.
[4]沈珣,蘭陽,張環宇.中職康復技術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的實踐研究——以貴州省人民醫院護士學校為例[J].教育界:高等教育研究,2018(7):104-106.
[5]馬金.工學結合教學模式下高職《運動治療技術》項目教材的開發[J].衛生職業教育,2011.
[6]傅青蘭,章琪,余俊武,等.基于工作過程的物理因子治療技術課程改革研究與實踐[J].按摩與康復醫學, 2011,2(18):3-4.
[7]龐明秀.文秘專業課程“基于工作過程”教學模式的探索[J].教育與職業,2009,14(14):121-121.
[8]張紹嵐,蔡紅星,常唐,等.康復治療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探索[J].衛生職業教育,2013,31(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