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志東
【摘要】引導學生走進名著閱讀的學習生活,引領他們走進名著那方神奇的世界,是弘揚優秀文化的使命。故而,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就得責無旁貸地優化名著閱讀教學,指引學生在優秀文化的寶庫中尋覓珍寶,使其得到文化的浸染,也使得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穩健發展。為此,教師就得抓實探析初中生閱讀名著的現實意義,解讀初中生名著閱讀的真實狀態,尋覓初中生名著閱讀的優化路徑等層面的打磨,以期通過名著閱讀教學,讓學生的語言文字功力更深厚,語文核心素養積淀更扎實。
【關鍵詞】初中語文? 名著閱讀教學? 現狀反思? 優化對策探索? 語文素養
【中圖分類號】G633.3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27-0179-02
名著閱讀是學生與大師對話的表現,是汲取先賢智慧的重要路徑,是初中生積累語文閱讀知識,發展語言文字能力的重要落腳點所在。所以,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高度關注名著閱讀教學的思考,既要正視當下名著閱讀在初中語文教學的現狀,也要積極地反思這些現象存在的緣由,并努力進行探索實踐,采取優化策略,給予學生必須的閱讀指導,以期促進學生語文知識的積累,拓展語文學習的深度和廣度,助力語文核心素養的積淀。
一、探析初中生閱讀名著的現實意義
名著之所以被稱之為名著,它是經受了時間的考驗的,是具有一定時代特性的文化遺產,是人類文化的瑰寶;它也經受住了歷史車輪的碾壓,得以保留下來,證明它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所以,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就得大張旗鼓地開展名著閱讀實踐探索,把它當成自己的課題來思考,當成研究來實踐,這樣就會更好地幫助學生汲取名著中最好的養料,促進初中生語文水平的提升。
1.閱讀名著,積累語言文字底蘊
名著是歷史沉淀下來的文化瑰寶,凝練了圣賢雅士、文人墨客的智慧與思想,它不僅有無與倫比的文化價值,還有其不朽的藝術價值,更有著所無法替代的人文特質。它精美的語言,精湛的遣詞造句、謀篇布局的技藝,也會令人嘆為觀止。可見,積極開展初中名著閱讀是多么智慧的選擇,也是真正實踐“以人文本”思想的有力舉措。
像中國古代的詩歌名著《詩經》,它被很多的文學經典所引用,成為中國詩歌的鼻祖,成為流傳千古的巨作。它也被不同時代的人推崇,注釋,使其擁有兼容百家之大成。它還有精美的文字被廣泛使用,且流傳至今。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鴻雁于飛,哀鳴嗷嗷”等等。
2.閱讀名著,濡養身心陶冶情操
名著閱讀教學還可以給予學生相應的情操陶冶。名著是圣賢達士的精神文化結晶,它也會對學生的身心產生積極的影響,更會對學生的情操產生輻射,讓學生在閱讀中得到熏陶,在反思中得到陶冶,從而讓他們的整體素質有著質的提升。
像從《吶喊》中學生就會感受到那錚錚鐵骨,以及不折不撓的民族氣節等。也可以從閱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體會到人生的價值,從而幫助學生形成較為科學的價值觀、世界觀,為孩子健康幸福的成長注入強勁的精神力量,以及強大的思想引力。
二、解讀初中生名著閱讀的真實狀態
名著閱讀盡管有著巨大的意義,無論是對教學,還是對學生的學習都是大有裨益的,但是它并沒有被高度重視起來,也沒有真正融入到初中生的閱讀學習之中。個中原因,筆者以為,甚是復雜,也很難一一列舉出來。在此,筆者把平時教學中觀察到的、發現的、采集到的一些現象陳列出來,以供參考。
1.關注度不高
新課改推進已經有十多年的時間了,盡管在國家宏觀層面上提出諸多的指導,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新課改精神的落實情況可謂是良莠不齊的。甚至在部分學校,或部分教師身上,仍然以應試為主,以分數論英雄。這就導致了新課改變成喊口號。
在這里教師的最高目標不是學生語文素養的積累,而是語文分數的高低。這樣教師就不會把名著閱讀放在一個恰當的位置上來考慮,主要以串講為主,就是圍繞著標準答案來講,圍繞考試的押寶題來訓練,讓閱讀流于形式。學生對名著的了解更多的是涉及考試可能會考到的那一部分內容。這樣的觀念也許是不夠科學的,但是它一定是存在的,初中生的名著閱讀在一定的區域里一定是弱化的。
2.功利性較強
關于教師淡化名著閱讀教學,呈現出較強的功利性,這不全是教師的錯,可能教師也是一個背鍋俠。前面有所提及,學校、社會、家長都對分數的期望值近乎瘋狂式的期待,這也就導致教師不得不弱化名著閱讀教學,讓學生擁有更多的機會、時間去記憶、掌握那些可能得分的知識點。
比如,教師也只能讓學生去記憶名著的作者、部分考試高頻率的章節內容,還有就是名著的寫作特色、中心思想,而閱讀就會淪為勞民傷財的事情了,有吃力不討好之嫌。可見,大環境的功利性直接影響著名著閱讀的推廣,也阻礙了正常名著閱讀教學的有序開展。
3.敷衍式閱讀
所謂敷衍式閱讀,就是教師為了迎合某一個課題的研究,某一個教研活動,或是某一個新課改例行檢查,專門安排學生來讀一讀,應下場子。實際學生對名著的閱讀宛如蜻蜓點水,一掠而過,既不帶走絲毫,也不留下毫厘。這種沒有情感融入的閱讀是蒼白的,沒有思考介入的閱讀是膚淺的,它對學生的閱讀學習是有害而無益的。
4.指導力不夠
名著閱讀不似網絡快餐色閱讀,它也是簡單碎片化閱讀所能比擬的。它需要學生整個經驗、閱讀方法,還有他們的思考與情感來投入的,這對于一個初中生來講可謂是非常吃力的,這就需要在恰當的時候給予學生最恰當的閱讀引導,并在具體的名著閱讀中給予指導。
然而,現實教學中,教師給予的關注度是遠遠不夠的,致使學生有疑得不到解惑,有問也難以提得出來,從而導致了指導力不夠現象的發生。
三、尋覓初中生名著閱讀的優化路徑
當下初中名著閱讀教學存在著參差不齊的現象,針對于此,教師就得從立足學生全面發展,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積累來打造生機勃勃的初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通過激發興趣,開展活動,長期計劃,創新教法等,讓學生真正投入到名著閱讀學習之中,從中汲取充足的養分,提高自身的語文綜合能力,也讓語文學業水平得到提升。
1.依托活動,點燃興趣
眾所周知,讀死書和死讀書,都會讓興趣淪喪。初中生的名著閱讀亦是如此。所以,教學中教師就得依托相應的活動謀劃,以此來點燃學生的名著閱讀興趣。
比如,結合教材內容,在七年級中的名著導讀《西游記》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開展一系列的活動,以期來激發學生閱讀文本的興趣。像讀書信箋卡制作,讓學生把最精彩的閱讀片段以圖文的形式留存下來,通過這樣的體驗,他們會更加認真地深入文本閱讀之中,也會對名著的閱讀達到一種理想的境界。
2.關注個性,精細引導
名著閱讀是一項較為復雜的系統工程,單純依賴初中生的方法經驗是難以支持他們永葆活力地閱讀下去。所以,教師就得結合學習,給予學生必要的閱讀指導,特別是方法層面的指導,幫助學生快速地、有深度地閱讀名著,從中汲取豐富的文化養分,來壯大自身的語文素養。
像在《簡·愛》的閱讀指導中,教師首先引導學生進行初步瀏覽小說的故事梗概,從中了解最核心的故事內容。其次指導學生瀏覽文章的目錄,從標題中初略地感受章節的基本內容。第三結合該小說篇幅長,人物多,情節繁等特點,指導學生繪制人物關系思維導圖,讓他們能夠提綱挈領地深入閱讀。
3.立足素養,長線謀劃
要克服初中生名著閱讀中的敷衍現象,以及功利化的現象等,教師就需要立足學生語文素養發展來思考名著閱讀的教學策劃,制定一系列長遠規劃,努力讓閱讀成為孩子們學習生涯中不可或缺的內容,也讓閱讀名著成為他們的良好習慣,也成為他們語文學業水平提升的強大助力。
比如,教師可以結合新課標精神,以及教材內容編寫的規律,引導學生制定自己的閱讀計劃,采取分步走的策略,引導學生一個一個名著有序地讀,巨型名著分時段來完成。同時,配合一些有效調節措施,像寫一寫某一個故事的想象篇,某一個章節內容的課本劇表演、故事復述等,讓學生在任務驅動下進行有序閱讀,有方法閱讀,最終助力他們語文水平的提高。
4.改進教法,保障效度
要較為理想開展名著閱讀教學,教師就需要學習和借鑒新課改中涌現出來的先進經驗、方法,并結合學情實際遴選最適合的方法來優化教學,以便有效地刺激學生,促使他們閱讀興趣不斷攀升,從而增強自主閱讀的內驅力,讓閱讀逐漸成習慣。
由上可見,名著閱讀是初中語文教學的核心內容之一,也是學生更好地發展語言文字功力的重要來源所在。故而,教師既要依托教材內容,展開名著閱讀教學的實踐探索,給予學生更為智慧的學習引領,幫助他們較好地汲取優秀文化的養分,使得他們的語文素養得到有效的擴充;又得重視立體化名著閱讀學習活動的開展,讓學生真正融合課內與課外,讓名著閱讀成為學生的自然生活。以此來陶冶學生的人文情操,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使得初中生的語文綜合素質有著較大的發展,也使得他們的語文學習質量也向著更好的方面遞進。
參考文獻:
[1]費靖靜.開展初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策略探析[J]. 中國校外教育:上旬, 2016(S2):1.
[2]姚代富.初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的問題及對策[C].2019年“區域優質教育資源的整合研究”研討會論文集, 2019.
[3]王彥巖.初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現狀與對策探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 2019.
[4]杜曉添.初探初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現狀與對策[J].語文課內外, 2020(11):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