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蓉莉
【摘要】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以互聯網技術為依托的遠程在線、新媒體教學都進入到教學領域中來,從而為教學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動力。文章以高中歷史教學為例,講述了歷史教學現狀,就如何利用網絡構建高中歷史高效課堂提出了幾點建議,希望能對歷史教學有促進作用。
【關鍵詞】網絡? 高中? 歷史? 高效課堂
【中圖分類號】G63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23-0061-02
歷史講述的都是過去發生的事,歷史教學內容具有較強的理論性,許多內容的時空跨度都較大,所以,在歷史教學中,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法根本無法滿足學生認知、了解歷史的需求。網絡如今已經成為最重要的教學輔助工具,將網絡與歷史教學結合起來,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豐富教學內容,讓學生愛上歷史教學。所以,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要正視歷史教學現狀,巧用網絡構建高效課堂,以提高教學質量。
1.高中歷史教學現狀及問題
高效課堂指教學效率較高、效果較好的課堂。高效課堂的基礎是教師精心設計教學,包括設計導語,選擇教學內容,設計課堂活動和開展教學評價等等,有效教學。高效課堂的核心是讓學生進行有效學習,自主學習。高中歷史知識體系極其龐大,內容復雜而枯燥,只有構建高效歷史課堂,讓學生愉快地去學習,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促使歷史教學走向高效、成功的道路。近年來,隨著教育事業的發展,我國中學歷史教學質量有所提高。但是,受諸多因素影響,高中歷史教學始終沒有邁出發展困境。在歷史教學中,許多教師受應試教育影響,采用的仍舊是填鴨式教學法,歷史教學內容和方式陳舊,歷史教學的有效性不足。
利用網絡構建高中歷史高效課堂,是我國學校教育“互聯網+”計劃的要求。2015年,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總理結合形勢,提出了“互聯網+”行動計劃,為教育教學模式變革指明了方向。如今,網絡在教學領域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將網絡應用于高中歷史課堂教學,可以有效解決教學內容和教學趣味性、教學速度與教學質量之間的矛盾,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和趣味性。課堂是教學的主要陣地,也是傳授知識的重要場所。因此,在高中歷史教學中,要抓住課堂教學這個重要環節,巧妙將網絡應用其中,生動呈現、深度解讀歷史知識,幫助學生鞏固記憶,以提高歷史教學的效果。
2.用網絡構建高中歷史高效課堂的建議
2.1更新教學理念,豐富課堂教學內容
高中歷史課程內容豐富,歷史學習不應該成為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代名詞。構建高效課堂,必須要優化、簡化教學過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讓學生在歷史課堂學習中明確學習方向,收獲更多的知識。教師是知識的傳播者,也是教學的組織者、執行者。要想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構建高效課堂,需要發揮教師的主觀能動性,從網絡視角,做好課堂教學預設,把握每節課的重點難點和關鍵點,豐富課堂教學內容,使網絡和課堂都為我所用。如在《五四運動與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一課教學中,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五四運動和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教學的難點是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為了幫助學生突破課堂教學重點和難點,可以通過網絡搜集相關的資料和短視頻,制作相應的微課視頻,豐富課堂教學素材,為課堂教學做好準備。在課堂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播放視頻,讓學生了解五四運動的原因、過程和意義,了解相關的社會背景。為了深化學生的認識,教師還可以將相關資料放在一起,進行對比教學,如新民主主義革命和舊民主主義革命的區別、時間、影響。此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利用課外時間收看有關舊民主主義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影視作品,開展專題訓練,這樣可以讓學生分清“新”與“舊”的區別和關系。提高教學的針對性。
2.2巧妙導入新課,激發學生興趣
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生動有趣的教學方法可以加深學生的印象,讓學生有效理解、牢固記憶知識。以課堂導入為例,導入是教學的重要環節,好的導入等于成功的一般。激趣導入,可以引爆課堂氛圍,構建趣味課堂,讓學生快樂學習。但是,有效導入,需要教師本著“優化課堂生成”的目的科學合理預設教學,大膽改造教材,創新教學手法。網絡具有圖文并茂、生動形象等特點,利用網絡來導入,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扣動學生的心弦,激發學生思維的浪花。因此,在高中歷史教學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網絡來導入,以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打造歷史高效課堂。如在學習《兩次鴉片戰爭》一課的內容時,我們知道,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屈辱史的開端,以中國的失敗而告終,在鴉片戰爭中,出現了許多為了國家尊嚴而奮勇反擊的歷史人物,如林則徐、定??偙鹪骑w、江南總督陳化成和壽春鎮總兵王錫鵬等等。在課堂導入時,向學生展示《大清官民吸食鴉片圖》,并且提出相應的問題:此圖片是十九世紀時期的中國眾生圖,這些圖片和“康乾盛世”相比,有著很大的反差,其中的原因是什么?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了解是十九世紀的大清王朝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差異,了解鴉片的輸入給中華民族帶來的危機。在備課時,教師要吃透教材內容,準確把握歷史教學情感目標,將這些愛國官員、愛國將領的圖片制作成視頻,用在課堂導入中,抓住這些愛國官員、愛國將領的事跡,引出鴉片戰爭這個主題,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這樣用生動直觀的圖片、視頻來導入,可以給學生感官帶來刺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讓學生受到感染和教育。
2.3改進教學模式,創設教學情境
歷史這門課程講述與研究的都是人類社會生活的過去時態,歷史不僅具有時空性,而且許多內容都與現在相距甚遠,與學生實際生活缺少聯系。所以,學生在學習歷史時,由于教學內容枯燥,沒有切身的感受,經常會感覺到無聊無趣,進而影響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營造教學情境,打造靈活、開放的課堂格局,將傳統機械的教學方式轉變為智慧化教學方式,借助圖文影像使教學變得更加形象和透徹,構建智慧課堂,可以給學生帶來積極的刺激,深化學生的認識,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因此,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各種信息技術創設教學情境,構建智慧課堂,如在學習“全球航路的開辟”的知識學習中,需要學生掌握新航路開辟的條件、概況以及對不同區域文明的影響。關于新航路開辟涉及了諸多問題,其中,各個航路的方向、開始時間、到達的終點,學生最容易混淆。為此,在課堂上,教師通過圖片的方式,讓學生對比1500年到1600年,歐洲人對世界的認知范圍,之后,使用圖片展示13、14世紀東西方交通圖,讓學生了解新航路開辟的歷史背景。然后,以視頻的形式,動態呈現迪亞士、哥倫布等人開辟新航路的線路,講述迪亞士、哥倫布、麥哲倫等人開辟新航路的史實,并集合一些航海家們在探險途中的故事,讓學生學習航海家們敢于冒險的精神。這樣利用視頻這種更加直觀、形象地方式來教學,可以讓學生對新航線開辟的時代背景、相應的主觀條件、客觀條件有一個更加清晰的認識。
2.4利用碎片時間,建設高效課堂
而在傳統教學模式下,因為教案、試卷、錄像課等教學資源不易傳播,所以許多教學資源的選擇性再利用率都非常低,教學外延也因此而受到影響。網絡雖然容量大,傳播速度快,資源類型多樣,但是網絡上的許多內容都是碎片化的。在互聯網環境下,知識傳播的碎片化和課堂教學表現“碎片化”也就水到渠成。如今,許多學校都以移動客戶端為基礎建立了移動學習平臺,這不僅為學生自主學習、網絡學習提供了良好的條件。也為課堂碎片化教學提供了便利。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學情將歷史知識分點講解,也可以利用零碎的資源點撥學生,構建復雜、系統的歷史知識體系,變碎片化學習為系統學習。如在學習《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與發展》一課時,通過課堂教學,要求學生掌握從秦朝到清朝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的演變以及演變特點。在具體的教學中,將知識點內容分成不同的部分,結合不同的內容引入碎片資源,如先秦時期政治體制,引入相關的圖片,向學生介紹殷、商、周時期的政治發展。在秦朝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建立的知識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來輔助教學,如利用央視紀錄片《帝國的興衰》《考古進行時》中的片段來教學,講述秦始皇的功績和中央集權制度的意義,讓學生獲得有趣的知識。在兩漢至明清的行政體制演變教學中,引入相應的資料,向學生介紹漢朝的三公九卿制度,隋唐時期的三省六部制度。而在講述明清政治制度時,教師可以重復利用之前的課件來教學,再次帶領學生走進那段塵封的歷史,豐富課堂歷史內容體系。當然,教師也可以抓住重要的知識點,如軍機處的意義,將英國美國議會制知識滲透進去,進行對比分析,讓學生進行串聯、對比、記憶,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通過學生課堂學習,讓學生從歷史中汲取智慧,了解歷史上中央對地方的行政管理,加深中國現階段國情的認識。
3.結語
歷史是一門基礎課程,在網絡時代,發揮網絡的作用,構建歷史高效課堂,是新時期背景下現代教育發展的方向。因此,高中歷史教學要深諳高效課堂的內涵,借助互聯網教學途徑和方法創建高效課堂,提高教育的現代化水平。
參考文獻:
[1]劉全優.“互聯網+”背景下高中歷史高效課堂的構建[J].西部素質教育,2018,4(10).
[2]齊新寧.探討初中歷史教育教學中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7(1).
[3]楊秋燕.“互聯網+教育”的內涵、特征與核心要素分析[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8(5).
[4]李鳳香.創新教學方法,構建高效課堂——初中歷史教學改革對策研究[J].華夏教師,2018(29):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