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瑞利 張欣 邵華 李留安 宋淇淇 于曉雪 胡燁
【摘要】《獸醫生物制藥學》是動物藥學專業一門專業性和實踐性非常強的專業課程,是動物藥學專業的專業核心課程,貫穿于動物藥學專業必修課整個教學環節。在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下,對獸醫生物制藥學課程進行教學改革,有機融入課程思政,通過構建應用型人才實踐性基礎知識體系、創建新的課程模式、構建校企合作及產學研相結合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形成以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為重點,著力提高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培養具有創造意識、創新精神、創業能力和基本素質的三創一基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關鍵詞】應用型人才? 培養模式? 獸醫生物制藥學? 教學改革? 創新能力
【基金項目】教育部新農科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項目編號:教高廳函〔2020〕20號,序號69);天津市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研究計劃(項目編號:B201006102);天津農學院高校教師創新引導資金項目“基于協同創新機制的大學生校外實踐基地建設研究”(20170903)。
【中圖分類號】G642.423;TQ46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13-0195-02
獸醫生物制藥學作為農林院校動物藥學類的專業核心課程,近年來在不斷探索實踐應用型人才培養教學,通過近幾年的教學反饋,部分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有待加強,生物制藥技術理論知識與就業實踐銜接不緊密,因此為了培養應用型人才發展的需求,更好地提高獸醫生物制藥學課程教學效果,結合學校實際情況,本文探討了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下獸醫生物制藥學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1]。
一、獸醫生物制藥學課程傳統教學模式的局限性
(一)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
目前《獸醫生物制藥學》專門教材,主要選用的教材為《生物制藥學》以及《獸醫生物制品學》結合使用,教材更新新知識和新技術的速度較慢,會影響學生應用能力的提高。而傳統的教學模式例如生物制藥學理論教學的模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主要以“多媒體電子課件+板書”的傳統教學手段,教師通過多媒體課件演示操作,通過“講授+板書”講授相關知識點,傳統課堂忽視了學生個性化因素,導致學生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在本專業的創新精神。
(二)課程教學實施環節薄弱
在《獸醫生物制藥學》課程的教學過程中,相關農業院校的教師以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對課程的教學環節開展了一定的教學改革,無論是基礎知識體系不夠完善,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基礎知識不足,發現和分析解決的專業創新能力不強,教學形式單一化,教師課堂注重知識傳授,啟發、討論和互動環節較少,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相對欠缺,學生的實踐能力、應用能力培養有待加強。
(三)實踐教學占比有待提升,加強對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
獸醫生物制藥學課程的教學由理論知識教學和實踐能力培養兩部分組成,實踐和理論同樣重要,但教學過程多數是圍繞理論知識展開的,其課程內容沒有緊緊圍繞“理論+實踐”進行建構和設計。比如,在講授獸醫生物制藥的工藝過程時,著重點在制藥工藝過程的特點、注意事項,即使講到工藝過程中的操作時,也重在對其理論進行分析和探討,這些仍是在理論層面探討與分析,缺乏來自獸醫生產企業的案例,缺乏結合應用型崗位的培養來設計教學內容,缺少具有貼近產業實際的場所變遷的應用。
(四)課程目標、授課內容不能體現應用型人才的能力和素質培養
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根本是掌握專業知識和技能、突出實踐應用能力、職業素養,在實際操作中對學生應用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行訓練,這就要求獸醫生物制藥學的培養目標、教學內容的選擇和設計,契合人才培養的實訓實操層面,增強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但在獸醫生物制藥學課程教學中,無論是在課程目標設計上,還是在授課內容的選擇和講授上,農業院校動物藥學專業《獸醫生物制藥學》專業教師,應在教學實踐中推出全新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動物制藥生產企業的生產實踐有機融合,將知識轉化為解決問題的方法。
二、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下獸醫生物制藥學課程教學模式改革實施策略
(一)打造雙師型教師,構建應用型人才實踐性基礎知識體系
培養“既具有較高的理論水平,又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的雙師型教師,將具有雙證(教師資格證和執業資格證)或雙經歷(教師和獸藥生產企業工作經歷)作為要求,實行理論與實踐技能一體化教學。根據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特點、以動物藥學專業的培養目標為導向,圍繞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選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教學團隊開發或校企合作開發模塊化、項目化的教材。同時設置課堂教學內容,確定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堅持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原則,教師要在課堂中扮演教學活動的引導者與合作者,以為了學生發展的理念組織教學活動。創新獸醫生物制藥學的課堂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讓課堂氛圍變得活躍,促進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有機融入課程思政,針對不同的教學模塊凝練課程思政要點,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讓學生懂得獸醫生物制藥學“學什么、為誰學、怎樣學”,使其能利用生物制藥學的理論為健康養殖提供專業的臨床用藥指導,激發其促進獸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確保動物源性產品安全等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二)改革課程模式,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首先,教師應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和教學水平,積極關注獸醫生物制藥方面先進的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術,將最新的內容取代教材中老舊的內容,努力讓學生學到先進的知識技術,不落后于時代。加快適合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特色教材建設,及時更新相關教材內容。
其次,應用型人才培養突出實踐能力的培養,將校內課程實驗轉向體驗式、驗證式、探索式、求證式的實踐教學模式。堅持立足于學生的知識、素質、能力協調發展,依托校內外實踐實習平臺,明確學生在實踐教學中的主角地位。實踐性教學是許多高校的優勢教學環節,是提高應用型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方法。多年來許多學者在此方面進行了研究。林峰等構建了“三層次、兩模塊”實踐教學新體系,創新了實踐教學理念。劉喜雨闡述了構建畜牧獸醫專業實踐生產教學體系的策略。
(三)構建校企合作及產學研相結合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
在現有的實踐教學基地基礎上,深化獸藥企業與本專業的進一步合作,擴大實踐教學的教育資源,吸收合作企業的硬件、師資、項目、資金,在實習實訓、孵化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就業優先互選等方面加強合作。通過產學研合作,提高高??萍汲晒霓D化率、增強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并為高校構建科技創新體系和創新人才培養體系提供有益借鑒。通過“學校+科研機構/企業+項目合作開發”的開放、互利、穩定的產學研合作教育模式。《獸醫生物制藥學》課程的應用性較強,以此打通“理論學習—實踐應用”的知識技能傳輸路徑,幫助學生了解獸藥產業現狀,體驗生產一線案例,全面檢驗和評判實踐教學成效。幫助教師改進授課方式、豐富授課內容、提高教學效果。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學業規劃和職業規劃意識,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
(四)完善教學評價,提高教學效果
《獸醫生物制藥學》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采用理論課與實踐課相結合的考核方式。這門課程總學時60,理論課40學時,實驗課20學時,理論課和實驗課的考核均以考試的方式進行,課程總評成績由平時成績和期末成績構成。因此,針對獸醫生物制藥學的課程特點,在課后布置一些探索性實驗或開放性實驗,讓學生獨立或在教師的啟發指導下完成實驗,從而將所學的知識和技能學以致用。
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要求,對于教學進行多維度的評價,調整教學評價體系,以便全面掌握教師教學情況與學生學習效果,從而進一步調整教學方案,全面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學生信息及時反饋在促進教學改革和提高教學質量中起著橋梁和紐帶的作用。因此,要求教師認真研究每門課程的考核方式,嚴格檢查課程考核的命題和評分質量,做好考試結果和試卷的質量分析,以能力培養為目標,鼓勵、引導教師改進課程考核方式,加強學業評價的過程性管理,加大“應用型知識和技術”的考核力度,提高教學效果。
三、結語
獸醫生物制藥學課程是培養學生如何利用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一門課程,涵蓋的內容非常廣,是一門多元化的交叉學科,因此在課堂教學中難免會有一些不足。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要求,高校和教師則要對這些不足進行改革,提出有針對性的教學改革策略,應用具有針對性的多元化的教學模式,打破了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構建系統的“理論和實踐應用”一體化的教學方法體系,完善課程考核體系,讓學生從思想上重視起來,進一步提高本課程的教學效果。采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培養,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達到從理論學習到實踐學習,從技術原理到技術應用,都有效地提高了學生學習、掌握和應用的效果。
以上是我校動物藥學專業對《獸醫生物制藥學》課程教學所做的一點改革,課程教學改革是進行高等院校本科教學改革的基礎,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是每一位高校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但動物藥學作為新興專業,對于獸醫生物制藥學的改革依然處于探索階段,還需要進一步完善。
參考文獻:
[1]王舒寧,張闊,張旺倩,張偉,張英起.生物制藥學實驗教學之初探[J].藥物生物技術, 2018,25(2):157-159.
作者簡介:
趙瑞利(1979年-),女,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為分子病原細菌學。
李留安(1979年-),男,博士,教授,研究方向為畜禽營養生理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