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鵬輝
(福建省南安市西山小學 福建 南安 362300)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要根據小學生的生理、心理、年齡等特征,善于挖掘教材,巧妙地采用教學方法,就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從而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數學科的特點是具有系統的知識性和嚴密的邏輯性。舊知孕育新知,總結以往的知識從中延伸出新的知識,環環相扣,在教學活動中應圍繞新知識,注重找出相關的舊知識與新知識的生長點、接觸點,充分運用知識遷移,為新知識進行扎實的鋪墊。以舊帶新,注重知識遷移找準新知識的生長點,幫助學生掃除學習的障礙,打實知識基礎,使新知識的學習更加順暢。教師在平常的教學中要結合課本中不同的知識點展開對應訓練,從而使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能夠在不知不覺中養成。以舊帶新有利于后續的教學,更好地加深印象以提高學習成績。如在教“商不變性質”時我就先設計這樣的兩級練習題。
原式:15÷3= 原式:24000÷4000=
(1){150÷30=
1500÷300=
以上兩組題先讓學生口算出結果,然后指導學生觀察,比較被除數、除數和商的關系,教師進一步追問,第(1)組的被除數和除數與原式比較分別擴大幾倍?(10倍、100倍、1000倍)而它們的“商”都是幾?(商都是5,也就是商不變)。第(2)組的被除數、除數與原式比較分別縮小幾倍?(10倍、100倍、1000倍)而它們的“商”都是幾?(商都是6,也就是“商”不變)緊接著教師應把握時機,把學生導入新知識的學習中去。這樣學生對“商不變性質”會很容易的掌握。
數學課堂上的教具是教師用于教學的一種重要工具,利用數學學具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識。運用好教具能提高教學效率,對培養學生的能力起重要作用。教學時應注意讓學生認真觀察,動手操作,調動多種感官參加活動,使學生從中吸取豐富、生動、有趣的感知材料。這樣,數學課堂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數學的熱情,更能吸引學生的上課注意力,通過學生的動手實踐更容易接受所學的知識。例如在教學一年級“8的認識”時,教師安排課堂練習時可以設計男女生競賽,用兩組0至8的數字卡片,請同學們自己選派男女生各一名上臺進行比賽,這樣的設計安排激發了班上學生的學習激情,課堂的學習氛圍濃烈更易于學習新知識的掌握。又如在教“長方體表面積”計算時,教師在講完“長方體的認識”后,可要求學生自制一個長方體,提示他們選材制作過程中應注意如下幾方面。①認真去體會一下長方體每相對的兩個面有什么關系?②棱與梭之間應如何配搭?③制作完成以后親自動手去量一下它的長和寬及高各是多少?學生通過對長方體的認識到動手制作,對長方體的性質、特征就有了比較豐富的感性材料,教師授新課時可先讓學生分別算出自制的那個長方體的每個面的面積,然后綜合算出表面積。最后學生能自己概括出長方體的表面積計算公式:(長×寬+長×高+寬×高)×2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教師應該重視掌握相關數學知識的學習,也要注意學生能夠在邏輯思維下形成符合自己學習及自身特點的語言表達能力,充分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巧設習題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是數學課堂教學的重點。教師在設計練習題時,必須遵循數學課的特點和規律,使學生在掌握基本知識的同時,逐步深化,達到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目的。在授完分數應用題后,可設計這樣的思考題來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本題應引導學生理清題目中的三個量(全廠總數、女工人數、男工人數)中哪個量沒有發生變化,抓住不變的量作單位“1”,以此為突破口,先求出男工的人數,然后找出招入女工后男工占全廠總人數的對應分率的關系來引導學生進行邏輯思維。
男工人數 招收女工后全廠人數
=300(人) =500(人)
招入的女員工500-480=20(人)
總之,數學課堂教學如何優化課堂結構實施素質教育,我認為教師應分清主體作用與主導作用的關系。教師在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時,立足學生實際整合學校教學資源,著眼于數學文本內容的理解能力培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數學課堂教學中更要注重數學教學與生活結合的有效性,學生學習的數學知識都是來源于生活,引導學生通過掌握數學技能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教師應站在點撥、引導、啟發的位置上去幫助學生不斷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讓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從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讓學生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增加學生動手操作的內容,是解決知識抽象性與學生思維形象性之間矛盾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