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雨菁
(浙江大學教育學院附屬學校 浙江 杭州 310013)
學歷案是關于學習經歷或過程的方案,由華東師范大學崔允漷教授提出,“歷”字代表著它是一種突出學習經歷設計的方案,旨在解決課堂教學中的“在學習”“真學習”問題,吸引更多學生投入學習,促進課堂深度學習的發(fā)生。
與一般導學案的課后反思不同,學歷案的學后反思體現(xiàn)的是一種新型的反思學習。范梅南認為,反思包括行動前的反思、行動中的反思和行動后的反思。對應學生的學習,具體表現(xiàn)為對學習目標的反思、對學習過程的反思和對學習成果的反思。
筆者通過教學實踐體會到:設計好學后反思,能讓教師更精準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歷程;寫好學后反思,能讓學生主動診斷自己的學習得失;用好學后反思,能讓教師更好地完善后續(xù)的教學過程。本文將以《湖心亭看雪》一課為例,闡述如何發(fā)揮學后反思在優(yōu)化學歷案編制方面的重要作用。
對學習目標的反思是指在進行學習活動之前,學生通過反思來設定合理的學習目標或計劃。這種反思主要是建立在對自身過去的學習經驗、現(xiàn)有的還是基礎以及學習能力的認知和評估的基礎上,對即將展開的學習過程進行統(tǒng)籌安排。一般來說,教師在學歷案設計時,會針對全體學生的平均水平設定一個能夠適應班級教學的目標,但對某一個學生而言,他所適宜的學習目標也許會低于或高于教師預定的目標。因此,在學習行為發(fā)生之前,學生應在教師已設定的學習目標基礎上,反思自身情況,選擇符合自身實際的學習目標。
1.1 目標設計。
《湖心亭看雪》
【學習目標】
(1)結合注釋,疏通文意,能說出“絕、更、一、焉得、拉、強、白”等實詞的含義。
(2)誦讀品析,文本比較,感受作者筆下雪景的意境。
(3)深入文本,補充留白,理解人物面對雪景的不同心境。
(4)材料拓展,想象延伸,感悟張岱的獨特情思。
學生在本課學習目標的基礎上進行行動前反思:
表1 學習目標反思表
表格設計設置了兩個維度:一是學生對于學習目標難易度的評判和反思,根據(jù)自己已有的學習經驗,預估達成學習目標的難易程度,也幫助老師準確定位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二是讓學生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學習目標,設置學習行動前的期待,也讓教師更清晰地了解學生所關注的學習內容,為后續(xù)學習過程的開展指明方向。
1.2 實踐過程。
某生1(語文素養(yǎng)偏弱)填寫的學習目標反思表:
某生2(語文素養(yǎng)中等)填寫的學習目標反思表:
某生3(語文素養(yǎng)較好)填寫的學習目標反思表:
從不同層次的學生填寫的表格情況來看,此課學習目標的設置對于中等生來說較為合理,但對于優(yōu)等生或者后進生來說,個別目標不適應于自身的學習基礎,會對本課的學習效率造成影響。因此需要教師在學歷案設計時進行調整,以期更好地適應學生的個體化經驗。
1.3 優(yōu)化改進。教師是學歷案設計時,應注意學習目標的梯度性,好比課后要進行作業(yè)的分層,學習目標也要進行相應的分層,以促成教學評的一致。修改后的學習目標如下:
《湖心亭看雪》
【學習目標】
(1)結合注釋,疏通文意,能說出“絕、更、一、焉得、拉、強、白”等實詞的含義。
(A:能掌握“絕”“焉得”“強”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
(2)誦讀品析,文本比較,感受作者筆下雪景的意境。(A:能用詩意的語言描繪雪景)
(3)深入文本,補充留白,理解人物面對雪景的不同心境。(B: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舟子、金陵人看雪時的態(tài)度)
(4)材料拓展,想象延伸,感悟張岱的獨特情思。(B:能用文中的一個字評價張岱,知道作者所處的時代背景)
學生在學習行動前,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已有經驗和認知水平,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目標,避免了因畏難心理而對學習產生自暴自棄的情緒。教師在設計學歷案時注意學習目標的分層,可以有效地定位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兼顧優(yōu)等生、中等生、后進生的學習需求,避免教學上的一刀切,也能相對減少“優(yōu)生吃不飽,后進生吃不了”的情況。
學習結果在很大程度上與學習過程有著密切關系,指導學生反思學習過程就是讓學生指導自己是“如何學會”的,用了什么方法與技巧達成了學習目標。學歷案中包含了課前準備、課中學習和課后檢測等板塊,但并不意味著學生只要像做題一樣把每個板塊的任務完成就可以了,事實上,這個過程中涉及到的學習策略是因人而異的,而且會影響學生的學習進程。
2.1 反思設計。
表2 學習過程反思表
會學習的學生能夠運用認知策略、元認知策略、資源管理策略幫助他們適應環(huán)境及調節(jié)環(huán)境以適應自己的學習需要。然而大多數(shù)學生并不知道自己在學習過程中運用了哪些學習策略,更遑論調整學習策略,因此教師需要幫助學生進行學習過程的反思,結合學歷案上的具體任務,用對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來達成更好的學習效果。
2.2 實踐過程。在《湖心亭看雪》一課的教學中,學生在課堂結尾時填寫表格,筆者統(tǒng)計出了在這節(jié)課中學生運用到的學習策略。
通過統(tǒng)計,筆者發(fā)現(xiàn)在本課的學習中認知策略中缺失組織策略的運用,而組織策略中包括了列提綱、畫思維導圖等可以鍛煉學生高階思維的學習策略。在元認知策略的使用中,計劃策略是占比最少的,但計劃策略是根據(jù)特定目標,在活動前制定計劃,預計結果、選擇策略、想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并預計其有效性,分析如何完成學習任務,這對提升學習效果有著關鍵的作用。
2.3 改進策略。在了解學生運用學習策略的基礎上,再結合學生對學習效果的反思,就可以發(fā)現(xiàn)哪個學習任務的目標達成度是最低的,然后有針對性地調整學習策略,指導學生更好地進行深度學習。教師可以在學歷案的學法建議板塊增加對學習策略的建議,以《湖心亭看雪》為例,學法建議的修改如下:
【學法建議】
(1)本文是一篇小品文,語言簡練,淺顯易懂。敘事寫景多用白描手法,不夸飾,不鋪陳,常常是寥寥數(shù)語,而神形具現(xiàn),在閱讀時要重點把握。(運用畫線、瀏覽、想象策略)
(2)文中量詞“痕”“點”“芥”“粒”的使用,第次微縮,寫出了下雪過后的狀貌,營造了物我合一的境界,要仔細體會,在誦讀中讀出意蘊。(運用質疑、答疑、小組學習策略)
(3)作為明代遺民,張岱有著沉痛的亡國之恨,揮之不去的家國之思。只有真正理解本文的精神內涵,才不負作者“夢憶”的初衷。(運用列提綱、畫思維導圖、總結、尋求幫助策略)
教師對學生指出學法建議,可讓學生在前進的道路上少走“彎路”和“冤枉路”,不僅要知道自己“是否學會”,更要在反思中總結自己是“如何學會”的。
學習效果如何,通俗而言就是學生對知識“是否學會”。反思學習效果,也就是讓學生和老師都清楚在前進的道路上“現(xiàn)在走到了哪里”。學歷案中有評價任務這個板塊,通過評價任務讓學生評判自己的學習結果,通過評價量表進行反思,將自己的表現(xiàn)與優(yōu)秀樣本作比較,發(fā)現(xiàn)差距,了解自己的學習進程。
請學生根據(jù)本課的評價任務和課后檢測情況,填寫學習效果反思表。
表3 學習效果反思表
通過學習效果反思表的反饋,筆者發(fā)現(xiàn)在《湖心亭看雪》一文的學習中,大多數(shù)同學已經掌握文中重點字詞的含義,了解作者在面對雪景時的心境,但還有一部分同學對于張岱的獨特情思理解不夠深入和到位,需要后續(xù)跟進,加深理解。通過反思表,老師可以更準確的把握學情,學生也能對當堂課的學習進程進行反思和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