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川
摘要: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兩山論,這一理論逐漸發展形成了我國的生態文明基本思想。國有林場作為我國資源協調發展的一個基礎性產業,對于森林資源培育、生態環境保護都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雖然國有林場的林業資源豐富,但是長期的發展理念落后導致其發展遲緩,在兩山論的指導下,如何促進國有林場高質量發展,走出一條既對生態環境有利又能實現林場的經濟快速增長的道路,成為踐行可持續發展的一道必答題。
關鍵詞:兩山理論;國有林場;生態理念;高質量發展
一、“兩山”論的豐富內涵
1.從理論視角看
“兩山”論從理論的角度看,可以分為三個層次,首先是我國當前的發展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既要注重生態保護,也要追求經濟發展,其次講了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并不是對立的兩個方面,在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可以對環境進行保護,第三個層面講了環境保護的重要性,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保護好我們的生態環境,這三個層次都是從不同的理論角度去闡述了經濟和環境的關系,兩山論的理論知識回答了生態文明的內涵、回答了怎樣建設生態文明等理論問題,為堅持走生態發展之路提供了科學指南。
2.從實踐角度看
“兩山”理論從一個觀念的萌發,到成為發展方向,再到上升為國家戰略和成為人盡皆知的理念,經歷了不斷發展、豐富和提升的過程,經過了不斷的實踐驗證,代表了符合發展趨勢的正確方向。
從實踐的角度來看,人類在考慮自己的生存和發展時,要充分認識到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的關系,要充分遵循自然的規律,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推廣“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形成綠色發展方式是發展觀的一場深刻革命。保護生態意味著生命、健康和活力,意味著營造環境友好、資源節約的氛圍,意味著人類更好地履行生態職責使命,落實“兩山”理論,可以補齊生態短板,拓展綠色空間,切實發展綠色經濟,落實“兩山”理論,有利于培養熱愛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理念。把自然生態同人類文明聯系起來,按照大自然規律活動,取之有時,用之有度代表了當今生態文明建設的必然方向。
二、兩山論在國有林場中應用的意義
“兩山”理論在國有林場資源協調發展中肩負重要責任,國有林場的重點是造林綠化,而造林綠化要想取得更高質量的效益,就需要依托生態文明建設,因此,探究兩山論在國有林場中應用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堅持“兩山”論理念,有利于緩解溫室效應,凈化林場空氣
堅持“兩山”論理念,對林場資源進行合理配置,將有利于緩解溫室效應,凈化空氣、改善環境,CO2的排放量不斷增長的趨勢將直接導致全球氣候變暖,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導致空氣質量的下降,為了緩解由于CO2超標排放,防止海平面持續上升,防止空氣污染越發嚴重,對林場資源進行保護,推進造林綠化建設快速發展,對打造良好的生態環境意義重大。
2.堅持“兩山”論理念,有利于防風固沙,增強抗御自然災害的能力
堅持“兩山”論理念,對林場資源進行合理配置,對我國部分地區的土地沙漠化和退化問題具有顯著影響。通過造林綠化,有效實現對風沙沖擊的抵擋,防止土地沙漠化擴展。同時,部分林場因為幼林密度太大,林分結構不當,使得整個森林的質量受到影響,通過提高了國有林場生態的重視,通過定時清除雜草和灌木,改善林分的衛生狀況,改善林木生長環境,增強了森林防火能力,將使得林場的穩定性增加,抗御自然災害的能力增強。
3.堅持“兩山”論理念,有利于保護自然,豐富林場的物種多樣性
在長期的實踐中,我們知道穩定的群落,常常是所有群體的空間、資源利用以及交互類型相互補充的,生態系統的群體生態分化,種群結構復雜,往往對應著更高的自我調節與保持平衡的能力,“兩山”理論強調敬畏自然、尊重自然規律,按自然規律辦事。這一理論將促進林場的物種多樣性,使林場生態系統具有更強的穩定性。
三、堅持兩山論,優化國有林場綠色生態建設的相關建議
在堅持綠山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大抓生態造林,實現經濟收入快速增長的進程中,要把握如下幾個方面的生態策略:
1.優化綠色造林計劃,健全林場管理機制
優化生態建設中的造林綠化計劃,將國有林場造林綠化規劃與實際情況相結合,遵循適地適種原則,科學設計建設方案,打造多種混交林,促成結構合理的多層次綠化帶,使林木資源配置效果達到最優化,才能進一步提高造林綠化整體質量與水平。
健全造林綠化的管理機制,增強管理水平。林場的生態發展牽涉的內容較廣,必須要有健全的管理機制來進行規劃,例如:造林苗的采購制度,綠化造林質量追責機制等等。通過建立完善的機制,保證林場生態建設工作的有序開展。
2.明確綠色發展重點,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隨著國有林場綠化水平不斷提高,很多地區吸納了大量的山區人口,為了確保國有林場的可持續發展,做好基礎設施建設工作尤為關鍵。首先,國有林場應該優化林場結構,改善林場管理人員與技術人員的工作現狀,采用一定的獎賞政策保證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其次,國有林場雖然具備比較高的技術水平,但是針對林木品質方面的知識、技術仍比較薄弱,除草、松土、施肥和整形等工作的專業性還不夠強大,引進專業人才,提高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才能為可持續發展需求奠定更扎實的基礎。最后,要明確生態發展重點,根據自身特點,選擇速生、抗性強、管理方便的樹種作為培育重點,要明確生態發展的規格,開展除草、施肥、病蟲害防治等工作時進行集約化、規模化處理,以提升林場整體的競爭力。
四、結語
總而言之,環境的保護問題已經引起了廣泛的重視,我國的國有林場的保護也應該逐步趨于正規化,在建設過程中,應該結合實際,堅持可持續發展原則,積極改善國有林場的管理問題,制定科學合理的管理機制,堅持”兩山論“,堅持綠色發展,才能夠真正發揮生態型國有林場的作用與價值,促進國有林場兼具生態效益與社會效益,為推動其經濟的發展提供有力支持,為改善環境做出一份貢獻。
參考文獻:
[1]涂瓊,閆平,楊玲我國國有林場特色產業發展動態分析及對策[J].林業資源管理,2017(3).
[2]董靜曦,冷華,謝暉,國有林場改革與新型森林資源監管體制建設研究[J].林業經濟,2017(10).
[3]董靜曦,冷華,謝暉,國有林場改革的理論與實踐探索研究[J].林業經濟,2017(03).
廣西國有三門江林場,廣西 柳州 545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