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慧
摘要:加強《美容化妝》的課程思政教育,能夠加快學生獲得職業發展所必需的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的進程,使學生成為具備政治認同、國家意識、文化自信、人格養成等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專業技術技能人才。
關鍵詞:中職;課程思政;美容化妝
中等職業學校《美容化妝》課程是中職美發與形象設計專業學生必修的專業核心課程,美容與化妝作為特有的文化象征,對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具有推進作用。中職學校培養的美容化妝人才,承載著提高自身審美品位、美化他人形象、弘揚民族傳統技藝、提高國人幸福指數的使命。
一、《美容化妝》課程思政創新。
在網上查閱大量文獻資料的基礎上,通過搜集本地和合作企業的相關歷史人物案例、企業文化,結合往屆學生跟崗實習期間的體驗學習反饋,初步構建“思政教學設計素材庫”。實現了“三個明顯四個融入”的創新模式:“三個明顯”,即教學目標中有明顯思政素養目標,教學內容中有明顯的思政元素,教學過程中有明顯思政環節。 “四個融合”,一是,在教學理念上進行專業技術與思政教學融合。引導學生將知識與專業技能轉化為內在職業素養和個人品質,將個人發展與社會、國家發展有機結合,激發學生為國家、為民族學習的熱情和動力。二是,在教學設計上進行線上線下的有機融合:線上實時推送與學習項目相關的思政資源,邀請合作企業專家進行線上專業技術指導和職業素養教育,線下教師設計具有思政教育意義的特色學習項目,并在課堂教學中融相關的思政元素。三是,在教學模式上進行第一課堂第二課堂融合,我校的美發與形象設計專業是省現代學徒制試點專業,學生第二年在企業采用“工學結合”的方式學習 ,學生一邊學習理論專業知識一邊參與社會實踐,體會個人與社會、國家之間的歸屬關系,培養愛國情懷和民族自豪感。四是,在教學內容上實行傳統文化學習與專業技能學習相融合,如在化妝造型技藝學習中融合中國傳統新娘造型、中國絲綢、京劇、水墨畫等中國元素,讓學生感受中國悠久的傳統文化,增強民族文化自信。最終在專業課程中實現根植理想信念,達到“以德育人”的教育目的。
二、課程思政總體思路和主線
《美容化妝》課程思政的總體思路是通過深化課程目標、內容、結構、模式等方面的改革,把政治認同、國家意識、文化自信、人格養成等思想政治教育導向與各類課程理論知識、專業技能傳授等有機融合,實現專業課程教育和思政教育的有機融合,促進學生的自由全面發展。
本課程將厚值愛國情懷,提升文化自信、培養責任擔當,增強人文情懷、提高職業素養等作為思政教育主線,緊緊圍繞確定思政教育目標——挖掘思政教育元素——選擇思政教育載體——課程思政教學設計——課程思政教育實施這一研究過程,從中職美容化妝課堂融入思政元素來切入,計劃在課程思政的角度之下,第一步,從合作企業和行業對美容化妝師的職業素養要求和社會對從業人員的評價兩方面進行調查分析,確定思政教學內容和目標;第二步,針對教材,深入挖掘每個教學項目中所蘊含的相關思政元素,同時挖掘本地與本專業相關的名人事跡或者歷史文物或者傳統文化等相關素材,形成思政元素庫;第三步,精心選擇與專業課程緊密相關的思政教育載體。一是設計特色學習項目。例如,《化妝造型》課程中設置新娘秀禾造型、旗袍造型、鳳冠霞帔造型等項目,學習中國的傳統文化,提升文化自信;設置紅色舞臺劇《飛奪瀘定橋》人物造型等項目,了解中國的近現代發展史,培養學生愛黨愛國情懷。二是網絡推送思政學習資源。為學生推送線上課堂,推薦學習資源。例如:視頻《中國這五年》、《這就是中國》、《大國工匠》,書籍《中國古代服飾辭典》、《中國服飾史》、網絡學習平臺中國大學MOOC等。三是開展第二課堂教育實踐活動。讓學生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受到熏陶和教育。例如:在傳統節日和特殊紀念日,帶領學生進行美容美發社會實踐。第四步,集體備課研討課堂教學設計。從課前導學、教學目標、課堂導入、自主探究、任務布置,到角色扮演、小組合作、展示點評等諸環節中選擇恰當思政教育契合點,把相關思政內容融入專業課堂教學過程中,達到既學習專業又學習做人的思政教育效果,最終形成全新的專業課課程思政教學設計案例;第五步,對美發與形象設計專業2020級學生進行第一課堂教學實踐。組織教研組成員以及專業部領導、相關思政教師反復聽課研討,根據課堂反饋進行調整修改,最終形成優秀教學案例。第六步,結合一、二年級學生學習情況和企業反饋,及時調整教學過程設計,最終形成中職學校美容化妝課程思政教學模式,并進行推廣應用。
在認真研究我校現有的美容化妝課程的基礎上,以中職學生入校為起點,第二年跟崗實習學習完成為結束點,對美容化妝課程思政教育的總體框架進行了初步設計。教材共一冊分為8個章節,以崗位工作過程為依據重新劃分為9個教學項目:化妝師職業素養、緒論、局部化妝、矯正化妝、經典發型制作、傳統新娘造型、婚禮跟妝、職業妝造型、紅色舞臺劇人物造型。將課程思政理念融入課程教學各個環節,緊緊圍繞政治認同、愛國情懷、人文情懷、責任擔當、職業素養、法治意識等,堅定學生理想信念和四個自信;教學重難點問題,以民族傳統文化與技藝和紅色故事人物造型為主線,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激發學生愛國熱情和專業學習興趣,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和職業素養養成起到重要支撐和明顯促進作用。
總之,在《美容化妝》課中融入課程思政教育是一個長期研究實踐的過程,希望通過課程思政的實施,構建起較為完整的中職《美容化妝》課程思政的新模式,提高學生美容化妝課學習的積極性,推動學生思政水平和綜合素養的全面提高!
參考文獻:
1.石榮璽. 在《服裝工業制版》課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探索[J]. 決策探索(下), 2020, No.643(02):77-77.
2.羅筱妍. 服裝設計課程"思政"融入點初探[J]. 神州, 2020(5):127-127.
3.孫雪芳. “繪畫性課業”在中職化妝造型課程中的應用研究[J]. 職業教育(中旬刊), 2015.
煙臺信息工程學校,山東 煙臺26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