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在小學數學教學當中,許多教師意識到了傳統教學方式的不足,開始試著采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以使復雜、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易于理解,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在實際教學中,許多教師在使用生活化教學方式時缺乏靈活性,并存在一定誤區,對生活化教學方式理念的認識不足,不能合理地將生活知識與數學知識相聯系,因此本文將分析小學數學教師對生活化教學方式認識存在的誤區,并探索有效的解決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 教學? 生活化? 誤區? 對策
【中圖分類號】G623.5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30-0111-02
一、數學教學生活化的意義
在以往傳統的教學方式中,教師往往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方式,沒有注重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而使教學效果較差,教學質量不高,而使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則可以改變傳統教學方式的弊端,豐富課堂教學的方式與內容,為學生創設一個可以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從而使學生可以在熟悉的領域中找到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使學生愿意更加積極地進行數學學習。同時,使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還可以將抽象、復雜的數學知識變得貼近學生生活,從而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消化能力,此外將數學知識生活化,還可以使學生在實踐中提高數學思維與數學運用能力,從而進一步促進學生數學成績的提高[1]。
二、數學生活化教學中存在的誤區
小學生的思維邏輯還不夠強,采取生活化教學方式已經是許多數學教師的共識,但是現階段,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方式還是一種較新的教學方式,許多教師在認識到這種全新教學方式的優點后并沒有真正在實際中運用,抓住這種教學方式運用的技巧,許多教師對這種教學方式的運用流于形式,并沒有真正考慮到學生的感受,只是運用的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使得教學質量不高,這些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對生活化教學方式的運用目的產生一定理解偏差
小學數學教學無論采取什么樣的教學方式,其根本目的都是為了使數學知識易于理解,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從而提升學生的數學成績,這也是小學數學教學的本質,但是現階段,許多教師在使用生活教學方式教授數學時,往往忘了其教學的根本目的,將數學生活化這一教學方式過度利用,在課堂上所進行的生活化場景設置有很多不夠合理的地方,其實這是一種本末倒置的行為,忘了教學的初衷,采取生活化方式進行數學教學時,只要讓學生能夠在貼近生活的課堂上能夠扎實地掌握數學知識即可,而不是為了讓學生真正去“體驗生活”,學生在過于追求形式的數學教學課堂當中,也會變得迷失,生活化的教學方式也發揮不出真正的教學效果,反而會造成教學質量下降的現象,不利于學生的學習[2]。
(二)情境塑造偏離教學目標
小學數學教師在采取生活化教學方式時,經常會采用設置教學情境的方式,這種設置教學情境的方式不但可以使小學數學知識生活化,便于學生理解,同時,也能夠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興趣。但是在實際應用設置生活化場景的方式進行生活化教學時,教師經常會出現盲目塑造教學情境的情況,這樣雖然也可以體現出生活化教學方式的優點,活躍課堂氣氛,但是有時也會浪費大量的課堂時間,降低教學的效率,從而對教學的效果反而幫助不大[3]。
三、提高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策略
(一)更新理念,正確理解生活化教學的本質
現階段,許多教師在利用生活化教學手段時,往往頻繁出現使用上的錯誤,其根本原因就是,小學數學教師對運用生活化教學方式進行數學教學的理解存在認識偏差,并沒有真正搞懂生活與數學之間的關系,而是片面化地理解數學就是要生活化,從而導致在運用生活化教學方式時過于形式化,而想要走出生活化教學方式的誤區,教師首先就要改變自己的認知,更新教學理念,真正理解生活化教學方式的本質及目的,從原有的認知偏差中走出來,隨時地觀察生活、留心生活,在教學中嘗試使用易于這個年齡段學生理解,與興趣相符的生活化教學方式,并明確生活化教學方式與數學教學之間的關系,在保證正常教學目標可以保質保量完成的情況下,恰當地運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為學生營造良好的生活化學習氛圍,使原本復雜的數學知識可以變得易于學生理解,從而促進學生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提升教學質量,保障數學教學目標順利完成[4]。比如,在教學關于“年、月、日”相關的數學知識時,為了使數學知識更加貼近生活的本質,教師可以設置這樣的生活化問題來引導學生:“清晨小華7:30準備去上學,但是路上遇到了交通擁堵的情況,原本10分鐘可以到的路程走了快20分鐘才到校,而第一節課的上課時間是7∶45分,請問小華會遲到嗎?”這種時間問題是學生生活中經常接觸到的,也很富有生活的意義。
(二)運用合理的生活化教學情境促進教學生活化
在具體的數學教學過程當中,教師首先要意識到,無論采取何種教學方式與教學方法,其最終的教學目的都是引導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在興趣中逐漸提升數學能力,從而達到掌握數學知識,并學以致用的目的。因此,教師在運用設置生活化教學情景,開展生活化數學教學時,應該根據小學數學學科的特點,并結合數學教材中的內容,為學生積極創設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可以引起學生興趣的教學情境。在進行“加減法”的相關教學時,教師可以聯系實際生活,并采取生活中常見的買賣形式為學生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如教師可以找一些這個年齡段學生比較感興趣的玩具,并將玩具標上具體的價格,然后讓讓學生一方作為買方,一方作為賣方,進行玩具的買賣。通過買賣玩具的數量以及價格的計算,學生便可以在輕松的學習氛圍中逐漸熟練運用加減法,并提高加計算能力。同時,教師還要避免過度創設教學情境,應該合理規劃教學時間,避免在簡單的問題上浪費過多的時間去創設教學情境,以此發揮生活化教學情境的最大價值,使數學知識能夠貼近學生生活的同時,又不浪費寶貴的課堂時間,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與數學教學的效果。
(三)抓住數學課堂教學重點
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重點是為了使學生掌握數學教材中的知識,并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只有抓住這一核心教學目的,才能避免在數學課堂上盲目使用生活化教學方式。同時,教師要意識到,數學是一門嚴謹、理性的學科,教師在課堂上所說的每一句話,列舉的每一個例子都要具有嚴謹的邏輯,并尊重客觀事實與事物的客觀規律。基于此,數學教師在實際數學課堂上,不能為了完成教學目的而不尊重客觀事實與事物規律進行隨意舉例,將錯誤的認識傳遞給學生,而要意識到數學是一門理性的學科、嚴謹的學科,對任何事物的定義都不應該是模棱兩可的,包括進行生活化舉例的時候,不僅要用生活化的例子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還應該注意所舉例子應該符合實際生活中的邏輯思維,教師應該避免舉類似小明一中午吃了八個饅頭這種隨意的生活案例,這種例子本身就不符合生活的邏輯,而數學是一門嚴謹的科學,正確地舉例才能保證數學教學的嚴謹性,使學生學到理性、嚴謹的數學思維,從而促進學生數學能力的提高。
(四)拓展生活化教學內容
生活化的教學方式其中一個目的就是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使學生可以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與數學思維去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從而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因此,數學課堂時間結束并不代表數學教學活動結束,教師應該重視數學知識的課外應用與實踐,使學生可以在課堂之外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遇到問題,從而使學生在實際運用中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在實踐中不斷提升自己的數學能力。基于此,教師可以在數學課堂教學之后,改變傳統的所布置的數學作業的方式,引導學生在課后開展數學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并在數學實踐中理解所學數學理論知識內容,從而促進學生在數學實踐中不斷提升自身的數學思維與數學能力,真正實現生活化教學目的,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比如,在學習完關于“圓柱體和圓錐體”的相關數學知識后,教師可以在課后為學生布置親手制作圓柱體與圓錐體數學實踐作業,然后讓學生在圓柱體和圓錐體里面放上家里面的糧食,親自感受圓柱體與圓錐體之間的差異,學生很快就會發現原來將圓錐體里面的糧食倒入圓柱體里三次,就可以將圓柱體裝滿,以此學生便會進一步加深對圓柱體與圓錐體體積之間關系的理解,從而使數學知識更加生活化,同時還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四、結語
總而言之,小學生的年齡較小,思維能力還較差,對于數學這種邏輯嚴謹,內容較為復雜的學科,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而在實際教學中采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則可以使復雜、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貼近生活并易于理解,但是教師在實際運用生活化教學方式時,應該抓住教學的核心目的,避免為了促進數學知識生活化而過度使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然后合理地使用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并尊重事物的客觀規律進行舉例,加強數學課外實踐教學,從而真正發揮數學生活化教學方式的優點,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和教學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司敏.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誤區及對策研究[J].學周刊,2021(3)
[2]張永鵬,蔡雪麗.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誤區及對策研究[J].學周刊,2020(16)
[3]陸麗.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誤區舉隅及匡正策略——以“分類”教學為例[J].小學教學參考,2019(11)
[4]高靜宇.以境激趣以趣啟智——淺談小學數學課堂中有效情境的創設[J].讀天下(綜合),2017(15)
作者簡介:
趙曉琴(1976年-),女,漢族,甘肅臨洮人,中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小學數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