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紅梅
【摘要】在新一輪課程改革深入發展的今天,地理教學開始重視引導學生養成地理素養。在這樣的背景下,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不但要重視講授基礎的地理知識,還要重視培養學生適應生活的能力。在地理課堂上形成的適應生活的能力是多種多樣的,其中,地理圖表閱讀能力占據著重要地位,不僅可以使學生有效地理解圖表內容,還可以使學生在現實生活中靈活應用地理知識。立足地理圖表閱讀能力的重要性,在開展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活動的過程中,筆者探索多樣的策略對學生進行培養。在這篇文章中,筆者從教師、家庭這兩方面入手,詳細闡述培養學生地理圖表閱讀能力的策略。
【關鍵詞】高中地理? 地理圖表? 閱讀能力? 培養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55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32-0088-02
眾所周知,地理圖表是地理學科的第二語言,在地理學科中占據著重要地位。無論是在新授課、專題課,還是在復習課,我們都可以看到地理圖表的蹤跡。此外,高考地理試卷中不乏地理圖表的蹤影。如2020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地理試卷(一)中,11道選擇題中有3道圖表題,4道非選擇題中有3道圖表題。由此可看出,學生要想有效地學習地理,需要有效地閱讀地理圖表。
一、培養地理圖表信息感知能力的策略
地理圖表感知能力是地理圖表閱讀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形成地理圖表閱讀能力的過程。地理圖表感知能力是指感知圖表要素和內容的能力。圖表要素包含的內容是多種多樣的地理術語,如氣溫、降水量、光照強度等。感知圖表要素的過程,正是學生讀懂圖表內容的過程。因此,在實施地理教學活動的時候,我們需要引導學生從地理題目中探尋地理要素,分析、整理這些地理要素,挖掘出其中的地理知識和意義,順其自然地拼湊出完整的地理意義,從而有效地感知地理圖表[1]。
(一)教師培養策略
地理術語是學生感知地理圖表要素的關鍵。地理術語較為繁多,需要我們在日常教學中,對經常使用到的術語進行講述,借助恰當的方式將其中隱藏的含義或意義展現給學生,同時明確地告知學生,這些內容是歷年高考考查的熱點內容,以及具體的考查方式和內容,從而引發學生的重視,也使學生儲備地理術語,做好參與高考的準備。以2020年地理全國卷(二)中的選擇題6~8為例,試卷中針對這3道試題呈現了一幅溫度圖。在組織教學活動的時候,筆者直接將試卷上的這幅氣溫圖展現給學生,結合具體的氣溫變化情況,對氣溫、溫度這些地理術語進行講解。在圖文結合下,學生可以輕松地理解地理術語,尤其地理學優生和部分中等生可以借助筆者的講解過程獲取解讀氣溫圖的方法,為自主有效地閱讀地理圖表做好準備[2]。
(二)家庭培養策略
地理是與現實生活密切聯系的學科,在體驗生活的過程中,學生會與各種各樣的地理現象互動,也會利用學到的地理知識解釋各種各樣的生活現象。在開展家庭生活活動的時候,筆者認為家長要多多地與學生溝通學習地理的心得,尤其就生活中的一些地理現象傾聽學生的想法,并借助生活化的地理啟迪學生,使學生主動思維、探究[3]。比如,在生活中,家長與學生討論霧霾嚴重的原因,可以與學生分析新的商場建在某一個街頭的原因等。這些問題正是學生在地理課堂上學習過的,通過解答這些問題,學生可以加深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同時感受到地理與生活的關系,增強感知地理事物的能力,進而驅動有效地感知生活中的地理圖表,夯實發展地理閱讀能力的基礎[4]。
二、培養地理圖表信息處理能力的策略
地理圖表信息處理是學生在感知地理圖表要素和內容之后,對圖表信息進行比較、分析、融合的活動,是形成地理圖表信息處理能力的載體。
(一)教師培養策略
在閱讀地理圖表的過程中,學生可以遷移地理經驗,從中提取出關鍵信息,之后要發揮思維作用,思索與關鍵信息相關的地理知識,借助恰當的地理知識解決地理問題。所以,思維在培養學生地理圖表處理能力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筆者在組織日常教學活動的時候,會著重地鍛煉學生地理思維。以“自然環境的地域差異性”為例,在組織課堂教學活動的過程中,筆者利用多媒體技術向學生播放了南北方區域景觀圖。直觀的景觀圖很容易地抓住了學生的眼球。而且,在觀看的過程中學生發現,南北方在自然和人文景觀方面存在諸多的差異。立足學生的發現,筆者鼓勵他們分析、總結造成南北方景觀差異的原因,之后結合地理術語和自己的發現,描述景觀差異及其原因。在體驗如此活動的過程中,學生發揮自主性閱讀地理圖表,遷移地理知識,從地理圖表中提取關鍵信息,自然而然地得出南北方在溫度、土壤、河流等方面的差異,在加深對所學知識理解的基礎上,深入掌握地理術語,學會提取信息,處理信息,鍛煉地理思維能力,發展地理圖表信息處理能力,為提高地理圖表閱讀能力做好準備[5]。
(二)家庭培養策略
地理思維的形成與發展是一個系統性的過程,離不開家庭教育,需要家長從小到大地對學生給予引導。縱觀當前的家庭教育,不少家長無視學生的天馬行空,甚至覺得學生的天馬行空是可笑的,無形中阻礙了學生思維的發展。比如,家長在與學生討論霧霾成因的時候,直接照搬“專家”的說法,覺得霧霾是因為汽車過多。
三、培養地理信息應用能力的策略
地理信息應用是指在從圖表中獲取了信息之后,借助恰當的方式應用地理知識解決地理問題的活動,是學生發展地理圖表閱讀能力的主要活動,也是學生發展地理圖表閱讀能力最難的一項活動。地理信息應用離不開學生的想象和創造。所以,在日常教學和家庭教育中,家長和教師要切實地引導學生想象、創造。
(一)教師培養策略
地理知識間有著密切聯系,這是毋庸置疑的。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指出,學習是學生遷移知識儲備和生活經驗,有意義地建構知識結構的活動。在地理課堂上學生總是會遇到各種與舊知識有聯系的新知識,針對此情況,在實施課堂教學活動的時候,筆者會深入地挖掘新舊知識聯系,引導學生自主思維,遷移知識,碰撞新舊知識,創造性地學習新知。比如,在講授區域地理知識的時候,因為各個國家涉及到的內容大同小異。所以,筆者將學習的權利還給學生,鼓勵學生遷移之前儲備的學習區域地理的經驗,主動地探究新知。如此做法,不但使學生發揮自主性,走進地理教材中認真閱讀地理內容,還使學生自然而然地建構新舊知識聯系,實現對新知的理解,同時還鍛煉了地理應用能力和創造力,便于形成地理圖表應用能力。
(二)家庭培養策略
在開展家庭教育活動的時候,筆者認為家長不能再將學生作為什么都不懂的孩子了,而是要尊重他們的發展情況,盡可能地為他們提供展示自我的機會,使他們通過完成各種活動,鍛煉、發展自我。比如,在假期家庭準備外出旅游,家長就可以把握此時機,鼓勵學生自主地制定旅游計劃。在制定計劃的過程中,學生自然而然地會聯想到地理內容,如區域氣溫差異、飲食差異等,從而遷移地理知識制定出行方案。此外,在制定方案的過程中,學生還可以搜集當地的地圖,遷移讀圖方法進行閱讀,從中把握關鍵信息,就此完善方案。如此做法,不僅可以使學生實現了學用結合,還潛移默化地鍛煉了地理圖表閱讀能力,一舉雙得。
四、改革教學手段培養地理圖表閱讀能力的策略
改革教學手段是教師在體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過程中必須完成的一項任務,也是教師提升自身教學能力,有效開展教學活動的關鍵。在地理課堂上,筆者認為,要想有效地培養學生地理圖表閱讀能力,教師需要結合傳統教學手段和現代教學手段。以“內力作用”為例,教材中為我們展現了“巖層受到擠壓”和“巖層被拉伸”的地理圖像。在組織教學活動的時候,筆者先利用傳統的教學手段,直接向學生講述這是哪一類型的地理圖像,在閱讀此類地理圖像的時候要遵循怎樣的順序,要把握怎樣的關鍵信息,從而使學生獲取閱讀圖像的方法。之后,筆者給予學生自主閱讀的機會,鼓勵學生遷移閱讀方法,分析地理圖像,從中獲取地理要素,判斷地理要素關系,整體地認知地理圖像,由此在地理圖像的輔助下理解地理知識。在學生自主閱讀了地理圖像之后,筆者利用多媒體技術動態地展示這兩幅地理圖像,使學生在觀看動態畫面的過程中,發揮想象力,建立“擠壓”“拉伸”認知,進一步地加深對地理知識的理解。此外,在現代化教學手段的輔助下,學生會產生濃厚的閱讀地理圖表的興趣,為形成、發展地理圖表閱讀能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遇到與此相似的地理圖表的時候,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自主地利用網絡渠道搜集圖表,自主分析、總結。
總而言之,從地理課程標準、地理高考試卷中我們可以窺探到地理圖表在地理教學中起著重要的作用,需要我們著力地培養學生閱讀地理圖表的能力。立足地理圖表閱讀能力的構成,在組織日常教學活動的時候,教師和家長要各自努力,應用多樣的策略培養學生地理圖表感知能力、處理能力和應用能力,使學生在掌握閱讀地理圖表方法的過程中,鍛煉地理圖表閱讀能力,有效地透過地理圖表獲取地理知識,提高地理學習效果,尤其為參與高考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趙磊.基于蘇霍姆林斯基閱讀理論的高中地理課外閱讀策略初探[J].教育觀察,2019,8(26):3-5+19.
[2]李勇.地理高考全國卷圖表題分析及教學策略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9.
[3]范改利.基于地理圖表教學的高中生綜合思維素養培養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8.
[4]黃壘.“圖釋教學法”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8.
[5]陶睿.高中生地理圖表閱讀能力的培養研究[D].西華師范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