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媛
【摘要】初中語文課堂小說群文閱讀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掌握群文閱讀方法,不僅需要以課堂為基點,采用以課內的一篇小說帶動課外的多篇小說進行群文閱讀的方式指導群文閱讀,而且教師要在學生進行群文閱讀的過程中加強閱讀方法的指導,并讓學生在閱讀實踐中加以有效運用。學生不僅要在課內外開展群文閱讀,還要在課堂群文閱讀分享課中分享自己的思考所得,在不斷交流中提升自己的群文閱讀能力。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堂? 小說群文閱讀? 方法探究
【中圖分類號】G633.33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24-0185-02
在初中語文課本中有一些小說題材的文章,教師制定好小說群文閱讀策略進行群文教學,不僅可以改善小說閱讀的教學結構,提升學生的群文閱讀素養,而且可以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群文閱讀習慣,讓學生在群文閱讀中提升群文閱讀能力。教師要基于課本上的小說閱讀文本,有計劃有層次地為學生選擇適合他們閱讀的小說篇章,并教會學生群文閱讀方法,讓學生在高效群文閱讀中喜愛上群文閱讀。
一、以課堂為基點,以一篇帶多篇
群文閱讀教學指的是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以一篇帶多篇開展的多篇文章的閱讀,在每一組群文閱讀的教學中,教師要針對閱讀專題組織學生進行閱讀和探討。小說群文閱讀是以小說為專題進行一篇帶多篇的閱讀。在小說群文閱讀過程中,教師要以課堂為基點,以初中教材中所列的小說閱讀文本為基礎,發散進行小說閱讀文本的推薦,讓學生在閱讀中能夠逐步形成自己獨特的閱讀感受,能夠獨立進行小說文本的閱讀思考,不斷提升閱讀能力。如在七年級名著導讀——《西游記》:精讀和跳讀教學過程中,在依托教材向學生講授了在《西游記》閱讀過程中如何使用精讀和跳讀的閱讀方法進行閱讀之后,可以向學生推薦《西游記》《紅樓夢》等多部小說,并讓學生以精讀和跳讀的閱讀方法來閱讀這些名著。在學生閱讀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交流如何在名著閱讀的過程中使用精讀和跳讀的閱讀方法。這樣基于課堂教學,以一篇帶多篇地小說群文閱讀方式,不僅緊扣教學大綱開展群文閱讀,而且讓學生在大量的群文閱讀過程中能夠更好地使用課堂所講授的閱讀知識點,使群文閱讀效果顯性提升。
二、以方法為指導,在實踐中提升能力
在開展小說群文閱讀過程中,教師要教會學生小說群文閱讀的方法,讓學生掌握群文閱讀的技巧,讓學生能夠通過更短的時間閱讀更多的小說文學作品。小說群文閱讀的選擇在閱讀內容相近的基礎上要能夠使用相似的閱讀方法以及閱讀技巧,這樣才能更有利于學生開展群文閱讀。需要學生掌握的閱讀方法以及閱讀技巧,教師要運籌帷幄,讓學生在進行群文閱讀的過程中層進式了解體驗,逐步使用到閱讀文本當中。如在名著導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摘抄和做筆記教學過程中,教師重點針對《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部小說指導學生學會使用摘抄和做筆記的閱讀方法開展小說文本的閱讀。在此基礎上,針對這部小說的作者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是蘇聯作家的特點,推薦學生閱讀蘇聯作家的相關作品。如法捷耶夫代表作品《青年近衛軍》、高爾基代表作品《海燕》《童年》、奧斯特洛夫斯基代表作品《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肖洛霍夫代表作品《靜靜的頓河》。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不僅要使用七年級學過的精讀和閱讀的閱讀技巧進行閱讀,而且要將學生在課堂上教師指導閱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閱讀技巧“摘抄和做筆記”運用到這些蘇聯作家的作品閱讀中去。這樣以一篇帶多篇,以一本帶多本的群文閱讀方式不但大幅度地增加了學生的閱讀總量,在逐步達到教學大綱所要求的課外閱讀總量的同時將課內所學到的閱讀技巧夯實,運用到課外閱讀中去,使自身的閱讀能力獲得螺旋式上升。
三、以學生為主體,由課內走向課外
(一)以學生為主體開展小說群文閱讀
毋庸置疑,學生是小說群文閱讀的主體。小說群文閱讀改變了過去在課堂上單獨講授一篇課內閱讀的小說閱讀學習模式,小說群文閱讀以課堂內一篇小說帶動多篇小說的閱讀模式走近學生,課堂的一篇精講過渡到了對多篇小說閱讀的講授。而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講授只能作為小說群文閱讀的引導,而真正在群文閱讀教學中起決定作用的是學生的主體化參與。學生只有真正參與到閱讀方法的運用以及真正全身心地參與到閱讀小說的過程當中,才能了解小說內容,熟悉小說脈絡,構建小說架構,才能運用多種閱讀方法閱讀同一部小說,真正開展高效閱讀群文小說。學生真正在閱讀中進行思考,既可以有效拓展學生的閱讀寬度和廣度,還可以提升學生的閱讀品質,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讓學生具備相應的文化內涵。如在名著導讀——《簡·愛》:外國小說的閱讀教學過程中,不管是在《簡·愛》這部小說閱讀指導過程中還是由《簡·愛》衍生出來的群文閱讀《呼嘯山莊》(艾米莉·勃朗特)、查爾斯·狄更斯的《大衛·科波菲爾》《雙城記》《霧都孤兒》的閱讀中,學生閱讀活動的主體地位要毫不動搖。學生只有全身心地沉浸在對這些外國小說的閱讀當中,才能將所掌握到的閱讀技巧,在這些外國小說閱讀當中獲得實踐和運用,才能真正提高對群文閱讀的閱讀體驗,提升學生的語文文學素養。
(二)群文閱讀要由課內走向課外
群文閱讀逐漸被廣大語文教師所接受,是因為這種以一篇帶多篇的語文閱讀教學模式能夠讓學生夯實閱讀基礎,提高文學修養,能夠提升學生的閱讀面。群文閱讀的教學模式讓學生接觸到了大量的閱讀文本,引發了學生的積極思考。但是這樣的深度和廣度都獲得延展的語文閱讀教學單憑課堂上的時間顯然是無法達成的。因此小說群文閱讀需要教師在課堂上做好對學生閱讀方法的指導,并將閱讀技巧以及閱讀能力的訓練延展到課外,讓學生運用課余時間進行大量的小說群文閱讀。教師在學生課后進行群文閱讀的過程中不但要分階段地為學生巧妙設計各類引導問題,而且還要不斷開展相應的考查,尤其是要了解學生的課外群文閱讀進度。這樣課內指導課外閱讀的群文閱讀模式,讓學生能夠真正深入其中。而作為閱讀主體的學生,也就有更多的時間來提升自己的文學修養。如在名著導讀——《水滸傳》:古典小說的閱讀教學過程中,課內向學生介紹了古典小說閱讀方法之后,可以推薦學生在課外全本閱讀《水滸傳》,推薦閱讀《三國演義》等古典小說,讓學生重點閱讀《水滸傳》以及《三國演義》的經典故事情節, 讓學生通過閱讀這些古白話小說,能夠學會把握情節和結構,能在揣摩小說語言的同時揣摩人物性格特點。教師在學生由課內走向課外的群文閱讀過程中,要善于設計課外閱讀問題,讓學生能夠帶著問題去進行課外小說的閱讀。教師還可以向學生下發課外閱讀卡,讓學生分不同的側面對同一小說的不同故事情節,采用不同的閱讀方法進行閱讀,并采用不同的筆記整理方法進行小說內容結構的架構。這樣的群文閱讀學生有規可依,不至于在小說全文閱讀中一片茫然,只看到小說的故事情節,卻忽略了課外群文小說閱讀的真諦。
四、以分享促發現,在交流中提升能力
在學生進行群文閱讀之后,教師要創造時間和空間讓學生進行小說群文閱讀的交流,大面積提升學生群文閱讀能力。教師要抓緊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組織學生開展群文閱讀的閱讀分享交流,讓學生能夠將自己眼中的群文閱讀和其他同學進行思維共享,形成思維的碰撞。課前5分鐘時間,大多數同學都已經能夠回到了教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講臺上和同學們交流一下自己的群文閱讀進行到了何種階段,在群文閱讀的過程中有了哪些收獲。這樣的相互分享,不僅可以讓學生增加群文閱讀的興趣,而且可以讓學生在同學分享的過程中查看到自己的不足,在進一步的群文閱讀過程中查漏補缺,有效強化。如果課前5分鐘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師也可以利用課堂剛開始的幾分鐘然后引導學生進行課內外群文閱讀的分享,推進群文閱讀的進程。如在“梳理小說的情節,理解小說的主題”單元教學中,針對《故鄉》《我的叔叔于勒》這兩篇課內小說閱讀篇目,推薦學生閱讀魯迅的小說《吶喊》《彷徨》、莫泊桑的小說《項鏈》《羊脂球》《俊友》等,并在學生開展這些小說閱讀的過程中,在課堂開始的5分鐘時間內讓學生交流自己閱讀這些小說的感悟,可以談談小說的故事情節、小說的藝術特點和文學風格。學生在講授自己閱讀技巧以及閱讀方法的使用過程中,對其他同學的閱讀方法和閱讀技巧也有了更深刻的感悟。這對提高全班學生的整體群文閱讀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學生通過課堂內教師對群文閱讀方法的指導,并在課后進行群文閱讀之后,教師可以專門拿出一節課的時間作為群文閱讀分享交流課開展群文閱讀的分享和交流。如學生在閱讀外國小說名著西班牙作家塞萬提斯·薩維德拉的《唐吉訶德》、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愛爾蘭作家伏尼契的《牛虻》之后,針對這次外國名著小說的群文閱讀,教師可以專門拿出一節課的時間開展國外名著全文閱讀分享交流,學生不僅可以在課堂上采用合作小組的方式分享交流自己的閱讀思考所得,還可以在交流過程中采用音頻、 視頻、手抄報、思維導圖等多種閱讀方式進行閱讀分享。
總之,初中學生群文閱讀教學過程中,針對小說開展的課堂群文閱讀教學,不僅要以課堂為基點,以教材為藍本,引導學生輻射閱讀更多的小說,還要引導學生將課內群文閱讀教學與課外群文閱讀有效地結合起來。課外的群文閱讀還要回歸到課堂當中進行交流分享。這樣的群文閱讀教學才會更有深度和廣度,才會在大面積進行群文閱讀的過程中讓學生熟練掌握群文閱讀的方法,提升群文閱讀的技巧,最終提升學生的語文文化素養。
參考文獻:
[1]張文宇.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淺談[J].新課程學習,2020(6).
[2]倪志華.核心素養視野中的初中語文群文閱讀策略[J].赤子,2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