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美 邱琳
【摘要】課程思政是新時代高校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創新舉措。如何在專業課中實施課程思政,使專業課程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發揮好協同育人作用是國家對高校教師提出的育人要求。本文以藥學研究生課程《現代儀器分析與應用》為抓手,展開“課程思政”教改研究,根據授課內容的特點,深挖蘊含的育人元素,實現專業課教學“知識傳授、能力提升與價值引領”三個方面的協同發展。
【關鍵詞】研究生? 儀器分析? 課程思政
【基金項目】2020年山東大學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藥學研究生課程《現代儀器分析與應用》課程思政教學路徑探索與實踐”(XYJG2020146);2021年山東大學【研·課程思政】建設工程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課程教材專項:“課程思政”培養勤學、修德、明辨、篤實的藥學研究生——以《現代儀器分析與應用》為例。
【中圖分類號】R-4;G64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16-0057-02
一、引言
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印發了《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指出要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發揮好每門課程的育人作用[1]。該綱要是對所有高校、所有教師提出的育人要求,也為專業課程如何發揮好育人作用指明了方向。
研究生作為人才培養的最高層次,肩負著建設中國社會主義事業的時代重任,在各行各業和各級組織單位中發揮著中流砥柱的作用。而他們的思想意識形態和政治素養也將必然極大地影響中國的政治生態,國家發展也需要強化研究生思政教育水平,使其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以不斷提升國家軟實力和彰顯國際競爭力。所以,“如何培養德才兼備的研究生人才”這一重要問題不僅關系到中國人才國際影響力,還關系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和中華民族發展的未來。
專業課程是課程思政建設和實施的重要陣地。通過研究生“課程思政”的建設,將價值引導、知識傳授、能力培養三者融為一體,使學生的專業技能和道德品質協同發展,以培養高素質的高層次人才。如何在研究生專業課中挖掘課程思政元素,將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融入到課程教學的各個環節,實現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相結合的育人目標,是所有研究生專業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也是新時代教師的一項重要職責。
《現代儀器分析與應用》是一門具有多學科交叉性和前沿性的綜合性學科。該課程涉及的分析方法是探知微觀世界的重要手段,是藥學專業研究生進行藥學相關工作必須掌握的現代分析技術。藥品從研發、生產、流通到臨床使用、監管各個環節都需要進行嚴格的質檢把關,相關技術人員的專業基本功(知識和技能)、職業價值觀、社會責任感、工作態度及個人品格等均對用藥安全和生命安全影響重大。面對醫療保健行業激烈的市場競爭和巨大的利益誘惑,嚴格執行行業標準,堅守道德底線,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相關要求,對于藥學研究生(未來的藥學科技人才)而言至關重要。因此,對《儀器分析》課程進行思政教學探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課程思政建設的路徑探討
(一)樹立思政理念,提高德育水平
專業課教師應從自身提高課程思政認識高度,深刻領悟到專業課程也承擔有價值塑造的育人重任。通過深挖專業知識中所蘊涵的思政元素,做到專業課與思政課同向同行、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攜手并進,使學生從多角度、多維度更深刻地理解專業內涵,從而提升整體課程教學效果。教師可以通過自主學習或者參加研修班等來不斷提高德育水平與政治素養。
(二)組建“課程思政”教學團隊
將思政課教師納入教學團隊,通過多學科背景的支撐和互動,通過結對以及集體備課的方式,就教學內容、教學設計、教學手段、教學評價等多方面進行深入探索。實現教學內容與思政元素的深度融合,形成合理的教學設計和教學方法,實現“如鹽在水,潤物無聲”中立德樹人。
(三)挖掘課程思政元素
深入挖掘每個專題授課內容暗含的思政元素,將其融入到課程教學中,做到價值引領和知識傳授的有機融合。
1.緒論——培養愛國精神和民族文化自信
緒論部分涉及儀器分析的發展和地位,會介紹各類儀器分析技術的歷史進展、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包含非常豐富的人物、典故等案例資源。可通過科學家奮斗史,培養愛國精神和民族文化自信,如我國著名分析化學家和石油化學家陸婉珍院士和色譜分析專家梁曉天院士等。通過介紹這些藥物分析工作者的先進事跡,給學生傳遞老一輩科學家不懈奮斗、不忘初心、勇于創新、熱愛祖國、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的精神,這些鮮活教材都是學習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典范。
2.基本原理——啟發學生的科學思維
基本原理是每種儀器分析技術學習的重點,是進行科學研究、方法開發的理論基礎。這部分內容適合融入哲學原理和思維方式。例如,基于紫外檢測的色譜定量原理是通過光與分析對象的相互作用,引起光學參數的變化(波長或者吸光度),產生可觀測的信號,從而探知對象的信息。我們認知這個世界就是運用光與認知對象的作用和依據產生的光信號變化。通過將儀器分析中的微觀世界宏觀化,抽象思維直觀化,有利于加深學生對基本原理的理解,培養學生辯證統一的思維理念。此外,儀器分析原理的發展本身就是透過現象探索本質的過程,蘊含豐富的哲學思想,可用于啟發學生的科學思維。
3.儀器的發展——培養民族自信和創新意識
分析儀器的構造和發展,蘊含著工匠精神和家國情懷等思政元素。通過儀器的研發現狀,培養民族自信和創新意識。我國國產的儀器設備與國外相比,雖然某些儀器如火焰原子光譜儀,在典型元素的檢出極限方面已經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但同時更應注意到我國大型儀器的研發水平與國外存在的差距,許多高精尖的儀器設備大多都需要進口,如進行結構解析必不可少的大型儀器質譜和核磁共振,基本還是被國外巨頭所壟斷。通過深入分析探討產生這種差距的原因,一方面向學生傳播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需要幾代人持之以恒的去打造一個品牌,另一方面通過介紹儀器分析“卡脖子”的關鍵技術,增強國民危機意識,培養愛國主義精神。在授課過程中既讓學生認識到國產儀器的研發現狀,認識到客觀因素的存在(我國現代科技發展起步較晚,在五十年代的時候才開始重視和發展,而國外科研儀器是隨著工業革命一起發展進步的。),做到不歧視國產儀器。又要告誡學生要正確看待國產儀器與國外儀器的差距,做到不盲目追崇進口儀器。同時更要讓學生清楚國產儀器研發水平低、進程慢的原因。培養學生既要有文化自信和愛國情懷,更要有民族使命感和責任擔當,要有為努力打造國際高水準儀器而不負韶華、只爭朝夕的雄心和壯志,為我們的國產儀器早日進入世界前列貢獻自己的力量,增強我國的國際競爭力。2BA86F60-91C0-4DF8-9475-1551032EFAA0
4.實驗技術與方法——培養辯證思維
在講授毛細管電泳分離條件的優化過程中,融入辯證法的對立統一思想。增大緩沖溶液的濃度會降低電滲流,可改善分離,但同時會增加焦耳熱,不利于分離。要通過實驗條件的優化確定最優的緩沖濃度。從實驗協調矛盾的對立面,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 “和諧”,再到 “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無不體現著辯證法的對立統一思想,借此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增強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5.儀器分析應用——培養學生專業認同感、提高職業素養
儀器分析在醫藥領域的應用,體現著醫藥工作人員的職業規范和職業素養。儀器分析技術作為“眼睛”,在確保藥品的安全有效、疾病的精準診療、食品安全、環境污染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儀器分析人員的檢驗過程和提供的檢驗分析報告無不體現著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和“生命至上”“以人為本”的價值理念。這些應用領域是融入法律意識教育如《食品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等以及“三德”教育的重要陣地,通過對儀器分析技術應用的典型案例,如三聚氰胺事件、毒膠囊事件等的深度剖析,培養學生的社會擔當和責任意識以及專業認同感、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
6.實踐教學
(1)培養學生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學術道德與法律意識。在實踐課教學中,告誡學生必須如實科學的記錄原始實驗數據,不得捏造、篡改數據,編造虛假結果。藥檢報告中記錄的數據和檢驗結論具有法律效力,藥檢人員必須本著“愛崗敬業”“誠實守信”等職業道德規范,如實填寫檢驗結果。借此進行誠信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法律責任、職業道德的思政教育。通過實驗操作和報告撰寫中的高標準與嚴要求,培養學生誠信守法、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和科學態度。(2)小組合作,培養學生團隊意識及協作精神。良好的團隊協助意識是一名研究生必備的素質。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科學史上很多重要發現多是集體智慧的結晶。在實踐教學中,通過小組成員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一個課題,借此培養學生精誠合作,共同進步的協作精神。
(四)改革成績評定體系,體現思政主題
課程考核是評價學生學習效果的一種重要手段,同時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參與度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在學生成績評定體系中增加對德育教學效果的評價比重,體現思政主題。考題設計上增加與課程內容相關的社會熱點或焦點事件的綜合分析等開放性題型,讓學生說明自己的做法或者想法,加強無聲的引導。通過學生互評與教師點評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成績評定。
三、小結
研究生階段是學生價值觀塑造的關鍵時期,研究生教育要緊緊抓住教師隊伍“主力軍”、課程建設“主戰場”、課堂教學“主渠道”, 使專業課與思政課同向同行,承擔好育人責任,發揮好育人效果。
參考文獻:
[1]《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教高〔2020〕3號
作者簡介:
劉秀美(1978年-),女,山東濟南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為藥物質量控制與分析方法建立。2BA86F60-91C0-4DF8-9475-1551032EFAA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