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海英
【摘要】今年作為“雙減”政策落地的第一年,初三畢業班學生面臨較大的升學壓力。初三班主任作為班級安全和教育管理的第一責任人,在日常的班級管理工作中必須加大對“雙減”政策的宣傳力度,做好任課教師、家長、學生在作業、考試管理中的溝通和協調,從而促進“雙減”政策落地生根,真正回歸教育的初心和本質。
【關鍵詞】雙減? 班主任? 作業
【中圖分類號】G635.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43-0012-02
隨著7月份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標志著社會廣泛關注的“雙減”正式落地,各級政府及教育機構也根據意見的內容紛紛制定了本地區、本教育機構落實“雙減”意見的措施。廣大家長、學生歡欣鼓舞,認為“這是利國利民的大事!是從黨之大計、國之大計角度作出的重大安排”。[1]同時也難免產生一些憂慮,特別是初三畢業班的家長和學生,面對作業量和校外輔導硬性規定,難免會產生不適應感,擔心會不會影響成績,從而影響中考成績的發揮。作為初三年班主任,如何在工作中更好地落實“雙減”意見,解決“雙減”工作中帶來的問題是貫徹“雙減”的重要內容。
一、加強對家長、學生宣傳“雙減”的意義
“雙減”作為一項頂層設計,是在綜合考慮我國目前義務教育階段存在的問題及更好落實“立德樹人”教育根本任務,更好推進“五育”并舉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
學生課后作業復擔過重、課外輔導過多是我國義務教育階段存在的頑疾,特別是初三年畢業班,面臨著中考的壓力,很多的學生作業都要作到晚上12點多。一些家長為了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周末都送孩子去補習班,而現在補習班的學費也不低,造成了一部分家長、學生的焦慮:別人孩子周末在補,自己不補行嗎?但不是每一個家庭都負擔得起孩子高昂的補習費,因此,教育也成為了新時代的三座大山之一,這在很大程度上來自于課外補習費。在一線城市,一個學生一個科目的暑假補習班的費用大概是2萬多,這還僅僅是一個科目,不是一對一教育。在這種情況之下,很多家長對二孩、三孩敬而遠之,過重的教育費用不僅僅影響教育本身,也影響到社會的方方面面。不僅如些,過重的課業、補習負擔還擠占了孩子的睡眠和運動時間,造成了孩子身體素質不高,缺乏“狼”性,動手能力不足,高分低能等社會現像,不利于孩子的成長,引起了國家和社會的廣泛關注。
要讓家長、孩子明白“雙減”減的是課后作業負擔、課外機構輔導,但并不是減教學成績,更不是減學生素質,減教學責任。相反,在“雙減”背景下,社會對學生的要求更高了:我們現在是“五育”并舉,以前比較重視智育,把其他四育有所忽略,現在是回歸教育的初心: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學生。這從最近幾年把體育納入中考就可以看出,以后美術、音樂也要納入中考成績,充分展示了中考這個指揮棒對學校教學的引導,對社會人才觀的引導。我們的社會需要的人才應該是什么樣的人才。因此,“雙減”背后是對人才觀的重塑,希望初三畢業班的學生會從題海中脫離出來,從輔導機構解放出來,真下回歸自然,回歸“五育”,回歸到教育的初心和使命。
要讓家長、學生相信我們的老師是專業化、有愛心的老師。“雙減”并不是減教學質量,相信我們老師在貫徹“雙減”的過程中會精心培養我們的學生,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況,關心學生的成長。認真備好每一堂課,針對班級的學生情況,有針對性地教學,提高課堂效率;精心布置作業,不搞題海戰術,加強面批面改;認真作好課后延時服務,提高課后輔導效果;認真做好家校聯系,及時跟家長反映學生在校的學習生活情況。“雙減”減的是學生的作業負擔,在一定程度上倒逼教師不搞大水漫溉,而要 “分層、彈性和個性化”[2]布置作業,這無疑對老師提出更高的要求。
二、作好溝通和協調工作
班主任作為班級安全和教學質量的第一責任人,也是 “雙減”第一責任人,“雙減”政策如何在班級落地生根,班主任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為了作好“雙減”工作,要求班主任必須做好以下幾方面的溝通和協調工作。
作好任課老師作業的溝通和協調。根據“雙減”意見要求:“初中書面作業平均完成時間不超過90分鐘”,“初中生在校內完成大部分書面作業”。[2]這就要求我們任課老師要加強作業量的協調工作,而班主任就是總協調人。首先班主任必須對班級的作業布置有個總體規則,并在開學之前跟任課老師有個溝通,并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加以不斷完善。具體應把握幾個原則:一是控制課后書面作業的總量。初三備考的科目多,總共有8個科目,雖然每科的分值不一樣,但都缺一不可,各任課老師一定要有總體觀,切忌只從本學科出發,布置過量的試題。二是建立有課才有作業的原則,當天有課,當天才有作業,當天沒課的老師當天沒有作業。避免學生作業科目過多,多雜,也不利于學生效益的提高。三是作好作業布置共享制度,可以建立一個微信群或QQ群,讓每一位老師至少提前一天把作業量發到群里,讓各位老師都明了學生明天的作業量并衡量一下作業是否過多,有沒有必要調整,這既考驗班主任的協調能力,也考驗任課老師的大局觀。一般情況下,我們應確保語、數、英每天都有一定的作業量。周末的作業布置也是作業日常管理一個重要的環節,一定要留有余地。雖然在“雙減”意見中并沒有對周末作業作出詳細的規定,但周末畢竟屬于學生休息和自由支配的時間,也不應布置太多。作業太多,不利于學生的休息,也不利于學生自己補缺補漏,所以布置的作業量(包括書面和非書面)以8個小時的工作量為宜,以便學生有充分的休息和自由支配的時間。
作好學生的教育工作。首先要使學生明白“雙減”的內容和目的,特別是明確“雙減”減的是課后書面作業總量,但不是不要作業。“作業作為教學評價的一種方式,通常使用采樣的模式,即給學生布置適量的題目,獲取學生的樣本,了解學生課堂知識接受效果、技能掌握情況,反饋于教學,促進后續教學的改進課后書面作業作為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是不可或缺的。”[3]學生不能因為“雙減”意見的出臺而不做作業,不履行義務教育的責任。“雙減”的另一個目的是規范課后培訓,但不是不要課后培訓,也不是不能課后培訓,家長和學生如果覺得有必要,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在合規的基礎上參加課外機構培訓。“雙減”的目的是使教育回歸到初心,但不是要學生去“躺平”。要教育學生課堂效率的重要性,由于“雙減”的實行,老師必須把一部分作業移到課堂上進行,課堂講解作業的量必須增加,這樣,就會壓縮原來上課內容,這也倒逼老師要提高課堂容量,也要求學生必須帶著問題去上課,必須作好課前預習,從而提高聽課效率。不會的知識點必須馬上解決,及時跟同學老師溝通解決,避免隔夜飯。要告訴學生自覺跟蹤測試,由于“雙減”背景下,學校組織考試的次數減少,只剩下期中考、期末考!這也意味著整個初三年的考完三次試后就馬上進入中考了,考試糾錯作用相對降低了,留給學生調整的機會也相對減少。學生必須加強對自己的測試,以檢驗學習的成效。可以利用周末時間對自己的學習進習測試,一般一個周末可以安排兩科次進行,測試完后,可以對這科目的學習成效進行評價,并及進調整學習方式,以便取是更大的成效。最后,要對初三的寒假作出統一的安排。寒假是整個初三年學生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初三年的下學期往往學習時間較短,如何利用寒假的時間補缺補漏,對每一位中考生都是一個彎道超車的機會。 因此,要教育學生會對寒假作統一謀劃,既要休息好,也要學習好,學習生活兩不誤,要根據期末考反映出來的學習狀況制定寒假學習計劃,特別是自己薄弱的科目更要抓住不放,盡量落實到考點。
作好家長的溝通工作。在“雙減”背景下強調家長不應該批改作業,但不應理解為家長可以放手不管孩子的學習。其實在“雙減”背景下更強調孩子的自覺性,更強調學長要積極關注學生的成長,而不應只關注學生的學習或者是成績。從這個方面講,“雙減”背景下的家長責任更重了,面臨的挑戰也更多了。以前學生學習不好可以一送了之,現在估計這種辦法不行了。因此,作為班主任要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人才觀,只有“五育”都成長的才是真正的人才。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學習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有終身學習的理念,所以現在還處于初中階段,一定不能讓學生對學習產生“內倦”,而應讓其感受學習的快樂。要時刻關注孩子內心,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知道自己孩子所思、所想。這一過程中,陪伴是非常重要的,家長可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陪伴自己的孩子。如吃飯時間可以聊聊家事、國事等等。對于初三年的學生來說,其本身有一定的社會閱歷和知識儲備,他們對家事、國事也可以、應該有自己的看法或見解,我們作為家長完全沒有必須把自己的觀點強加給自己的孩子。相反讓孩子暢所欲言,反而更容易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這時,一定要注意不要總聊孩子的學習,特別是學習比較不順的時候。對自己的孩子要多鼓勵少批評。任何人都喜歡被夸,孩子也不例外。現在教育界、心理學界非常流行正面教育,所謂正面教育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會夸孩子,當然我們夸孩子不是夸夸其談,而是要有針對性,要有事實依據。這也要求家長們要熟悉孩子會學習生活狀況,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要作到這一點,跟老師的交流是必不可少的,特別是跟班主任的交流。現在家庭,由于生活的壓力,很多家長平時都很忙,疏忽對孩子的關注,有時也不知道要跟孩子聊什么?而班主任作為一個班級的管理者,孩子大部分時間也都要班級里,對學生的動態相對會知道得多一些。因此,家長可以通過班主任得到一些孩子的相關信息,從而增強交流的針對性。
參考文獻:
[1]顧明遠.減輕學業負擔,把立德樹人落到實處[EB/OL][2021-07-24]http://www.moe.gov.cn/jyb_xwfb/moe_2082/2021/2021_zl49/202107/t20210724_546579html
[2]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EB/OL][2021-7-24]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2107t20210724_546566.? html
[3]王立群:“雙減”政策背景下教師課堂測評素養重構的思考[J].中國考試,2021(11):6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