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對于各層次職業技能人才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對于技能人才的計算機應用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等職業教育作為我國教育體系中的重要一環,需重視計算機應用基礎的教學。本文分析了當前我國中等職業教學中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的不足之處,通過場景化的區別教學法提升中等職業教學中計算機應用基礎的教學效率,并針對性地提出創新教學的實踐策略。
【關鍵詞】計算機基礎? 中職教學? 創新研究
【中圖分類號】TP39-4;G71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42-0050-02
在萬物皆可互聯的時代,計算機應用基礎已成為各行業人士必備的技能之一,各種工作離不開對計算機的日常操作。中職學校作為為社會輸出技能人才的重要陣地,應自上而下,重視計算機應用基礎的教育工作。結合中職學校學生和現代社會知識傳播的特點,通過場景化的教學為中職學校各專業的學生帶來差異化的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方式,避免傳統的教師教、學生聽的局面。另外計算機應用基礎作為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需增加實驗課的學時,讓學生在實踐中提出問題,教師在課堂上幫助解決問題。在中等職業學校的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創新過程中,切忌為了創新而創新,必須在緊扣職業場景和生活場景的前提下,創新教學手段,讓學生更易掌握計算機應用的基礎知識[1]。
一、場景化教學法介紹
《場景革命》一書帶火了“場景”這個名詞。移動互聯時代,人與人的關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各種場景將人們連接在一起的。場景化教學法之前主要運用在語文課程的教學中,主要通過化課文或詩歌中描繪的場景,加深學生對于其表達的深層含義的理解。21世紀以后,隨著各類IT培訓的發展,場景化學習這種適應這個時代的學習方式被逐漸推廣開來。場景化學習的特點是在學習的過程中模擬知識的實戰使用場景,讓學生研討或練習在每個使用場景下的處理方式,教師通過即時解答學生的疑惑并糾正學生的錯誤,讓學生最終學會每個場景的應對措施,并熟練掌握尋找應對措施的方法,這就是常說的“訓對準戰,訓戰結合”。從中等職業學校中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教學角度來看,案例教學、實景推演或者競技比賽都是其場景化教學的一種方式。中等職業學校的教學目標是最終實現知識—技能—行為—業績的轉化,要讓所學知識最終轉化為工作業績。做好中等職業學校的場景化教學應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第一是教學內容貼近工作場景;第二是減少教師集中授課的時間;第三是培養學生團隊協作的能力。
二、場景化教學法的主要特點
場景化教學法不是中等職業學校課堂的點綴,也不是為了讓老師點評而點評,而是從教學與現實應用脫節的角度,去突破并接近實戰。場景化教學法的最大特點就是其實戰性,以實際應用場景為導向,把現實工作中所涉及的場景搬進課堂,將所學知識重新組合,解決實際工作場景中的問題。另外場景教學法還具備及時性、可用性等特點。及時性主要體現在教學內容的更新上,通常中等職業學校的教學內容滯后于社會的需求,這也導致學生進入社會工作后需要重新進行培訓,方可獨立完成工作。場景化教學法由于貼近現實工作場景,讓教師對于社會需求技能一目了然,可以及時調整教學內容[2]。可用性則是體現在學生所學知識可為企業所用程度方面。通常通過場景化教學法的教學,學生更易將知識轉化為工作的業績,讓企業不需要付出額外的培訓成本。
三、在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中應用場景教學法的意義
(一)重新構建中職學校的教學體系
當前在中職學校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的體系中,絕大多數時候仍是以老師為權威,單項的知識傳遞過程為主,結合教學實驗課程進行計算機應用基礎的教學。這些實驗課程多數是為了驗證某些理論知識,實際使用的概率較低,學生對于課程的興趣不佳。在現有的教學體系下,計算機應用基礎所教知識仍然停留在多年前的水平,知識體系的深度有限,甚至大多數學生不經過課堂學習也能快速、完全掌握知識,急需對教學體系進行改革并重新構建,而場景化教學法正是一個非常好的突破口。
(二)重新構建學生的知識體系
場景教學法同時也是幫助學生知識體系重構的利器。場景教學法可以轉變當前的教學局面,讓學生的學習更加主動,改變現有知識、技能與工作業績割裂的狀態。目前多數中職學校學生計算機應用基礎的知識體系主要來源于教師,而非實際的工作場景,必須改變這種局面,也需要讓學生的知識體系以課本為基礎,在個人知識體系的構建中強調個人主動學習和獲取知識的重要性。運用所學知識轉化為個人的行為,注重個人知識和能力的提升。
(三)培養學生團隊協作的能力
場景教學法可促進學生團隊協作的能力,打造自建的學習型組織,并將這種組織延伸至課堂外。通過以實際使用場景為主題,對學習的難點、關鍵知識進行討論,鍛煉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由于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學生的學習不僅依賴于課堂,教師需要通過教學引導,培養學生通過線上線下共同學習的方式,對某一問題進行深入研究,通過資料的查找、探討和實踐提升學生整體的計算機應用水平。
四、基于場景教學法的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策略分析
(一)科學合理地設置教學內容
在教學內容的設置過程中,需要明確每個學時的教學目標和學生的計算機應用基礎水平,在完成教學目標的同時,保證每個學時的教學內容科學性和合理性。通過科學的方法引導學生進行教學內容的學習。中職學校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每堂課的教學內容,要以一個應用場景為切入點。如工程設計類專業的學生,在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時,除了常用的辦公軟件知識講解外,還應在教學內容中設置一些設計類軟件的使用講解,如AutoCAD、Pro/Engineer、Mastercam等。要做到理論內容與實踐內容講解的結合,也要注重課程講授、學生自學和自我實踐教學內容的安排。
(二)設置實戰任務場景
根據課程中設置的理論學習的內容,并結合不同專業學生的特點,設置實戰的任務場景。例如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中最常見的辦公軟件使用與基礎網絡配置等內容,對于不同專業學生的實戰水平要求是完全不同的。實戰任務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對于文科類專業,可以通過為報紙、期刊排版的方式,鍛煉學生對于Word軟件的使用熟悉度。對于會計類專業,可以結合財務報表的制作,讓學生通過Excel軟件自行制作統計及報表工具。對于動漫專業的學生,可以布置短視頻剪輯、動畫制作類的任務,讓計算機應用基礎真正為學生所用。
(三)督促課堂和課后任務的完成
當然場景化教學不僅是在課堂內,更應該拓展到課堂外。實戰性的學習模式往往花費在學習上的時間更多,學生越有興趣,教學的效果也就越好。通過布置課后研究性作業、實踐課題等方式,讓課堂內的教學內容延續到課外,進一步充實學生的課余生活,同時也起到引導學生少玩游戲、多練習技能的作用。由于中職學校學生的自制力通常較差,需要教師對課堂和課后任務的完成情況進行督促[3]。學習小組的組建也是一種全新的嘗試,可以讓小組互相促進,全面提升小組成員的計算機應用基礎水平。
(四)分析與分享實戰經驗
在教學學時較為充裕的情況下,可以適當地在課堂上讓大家分享計算機應用基礎的實戰經驗,總結實戰得失。學生可以利用分享環節,通過所學知識制作PPT、短視頻等成果,為同學之間的相互交流提供素材。這樣能讓學生之間相互發現問題,并對照自身的情況,查找自己的問題,為學習的進步提供助力。
(五)教師點評與總結
教師應該站在分析者的角度幫助學生分析問題,并為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提供方向指引和方法推薦,也要站在教師的角度明確教學的目標,歸納總結教學成果。分析課堂知識的重點、難點,對于學生在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必須堅決指出,并幫助其改正,真正做到傳道授業解惑。比如在教授Photoshop進行圖像制作和配色的過程中,需要對圖片制作的技巧和配色原理進行講解、分析,在學生進行實戰演練后,需要對作品進行點評,包括每個作品的制作技巧和配色是否符合原理,并分析優點和缺點,為學生后續的使用提供參考建議。
五、結語
綜上所述,計算機應用基礎在現代中等職業教學中的創新教學實踐必須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引入場景化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提前了解社會需求,以實戰化的場景為學習的切入點,既培養了中職學生的計算機應用基礎應用能力,也節約了企業的培訓成本,實現校、企和學生的三贏。
參考文獻:
[1]吳紅英.就業背景下的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創新策略探究[J].電子元器件與信息技術.2021,5(6):155-156+159.
[2]魏少飛.項目教學模式再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中的應用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21(12):100-101.
[3]任智銘.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改革創新淺析[J]. 現代職業教育,2020(38):194-195.
作者簡介:
田晉玲(1983年-),女,漢族,山西清徐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為計算機專業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