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麗
【摘要】培養幼兒的專注力對幼兒日后的成長、生活、學習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不僅會影響幼兒的學習能力發展,還直接決定幼兒的智力因素,在其記憶力、想象力、思維力以及觀察力養成方面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借助幼兒的一日生活活動,幼兒教師則應當有計劃、有目的地培養幼兒專注力,在指導其加強鍛煉自身生活技能與自我管理能力的同時促進專注力的提升。
【關鍵詞】幼兒園? 一日活動? 專注力? 培養
【中圖分類號】G6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43-0121-02
專注力是幼兒發展的重要素質,培養幼兒專注力則有助于發展其學習能力,鍛煉其良好的意志與品格。通俗來說,培養幼兒的專注力就是要求其能夠將聽覺、視覺、觸覺等感官均集中于同一件事情上,并且達到認識事物、完成事件的雙重目的。不過幼兒年齡較小,認知能力相對不足,加之經驗匱乏,物質環境、精神環境以及幼兒自身的興趣等因素都會影響其專注力培養[1],而如何高效、高質量地培養幼兒專注力也成為了廣大幼兒教師共同關注的熱點課題。
一、創設環境,吸引注意
幼兒自身的專注力與其所處的環境之間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與混亂、嘈雜的環境相比,當幼兒處于一個相對簡潔、安靜的環境狀態下時,他們的注意力更不容易被打斷,從這一角度來看,教師在幼兒教育工作中或者組織其參加相應的學習活動時,為了使其專注力更加集中,教師要善于為幼兒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或活動氛圍。例如,針對小班幼兒的一日活動,教師可以分別創設讀書、游樂、用餐、睡覺、衛生等不同區域,當幼兒進入相應的區域后,他們則能夠集中自身注意力去做好在該區域應當完成的學習或活動任務,充分地凸顯出環境育人的功能與價值。同時,在不同的活動區域中,教師可以結合班級中幼兒的實際情況來科學地投放活動材料,盡可能地選擇一些色彩鮮艷、有動感、可操作性強的材料來吸引幼兒注意力。例如,在小班幼兒的“娃娃家”活動區域中,教師可以多投放一些色彩溫馨的“娃娃推車”“臥具”“廚具”等,此時當幼兒運用這些玩教具進行“哄娃娃睡覺”“喂娃娃吃飯”“陪娃娃聊天”等游戲活動時,他們的注意力也會變得非常集中,而活動區域之外所發生的事情也較難打斷幼兒對此的專注度。由此可見,優良的環境氛圍是培養幼兒專注力的重要因素,教師在組織幼兒開展具體生活活動之前,則可以先從營造、創設優良環境這一角度進行充分的教學活動準備。
二、利用圖標,適當提示
幼兒園的孩子特別是小班的幼兒,他們由于自身年齡相對較小,故而思維習慣大多以具體且形象的思維為主,在認知事物時通常也需要借助直觀的畫面來獲得有效的認知,因此,在小班幼兒教育工作中,教師常常會借助圖示、圖標等方法來向幼兒傳授具體的經驗與知識。那么在培養幼兒專注力時,教師同樣可以利用圖標來給予幼兒適當的提示,以此實現在不人為打斷幼兒節奏的前提下促使其保持正確、良好的行為規范,從而在圖標的潛移默化隱性指導下逐漸養成良好的生活、活動習慣,從側面促進其專注力的培養提升。例如,為了指導幼兒在洗手時做到有效洗手、不隨便玩水,那么教師可以在洗手池上張貼“洗手六步法”的相關圖示,引導幼兒在每次洗手時都能夠按照圖示上的方法與步驟清洗自己的小手,而在洗完手后,看著水龍頭上的“打了×的滴水水龍頭”圖標,幼兒會主動地關緊水龍頭而無需教師出聲提醒。接著,跟隨著毛巾架旁邊教師所粘貼的“擦手”圖標,幼兒則可以自覺主動地運用毛巾架上的毛巾自行擦手,擦完手后,再將毛巾放回原位。在這樣的一系列生活活動中,幼兒全程能夠跟隨圖標提示完成相關的操作,那么長此以往,幼兒在后續的洗手活動中也能夠保持良好的專注力,專心洗手,不僅有助于鍛煉其生活技巧,還使其形成了良好的衛生習慣。從另一角度上說,在豐富且有內涵的圖標提示下,幼兒園的專注力培養教育以更加直觀的形象呈現在幼兒眼前,幼兒能夠在一邊學習如何保持良好生活行為的同時沉浸其中,并且這一過程減少了教師的語言,給予幼兒充足充分的自我學習時間與空間,有效地滿足了他們的自主學習與求知,同樣的,在獨屬于幼兒自己的活動時間里,他們的專注力也自然而然得以提升強化[2]。
三、利用兒歌,點燃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無論是哪個年齡段的人在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時總是能夠充滿熱情,專心且投入。特別是對于幼兒來說,若一味地要求其專心完成某一件事,在教師的反復叮囑下,不僅有可能會讓幼兒產生厭煩心理,還有可能促使其排斥參與到教師所組織的學習活動當中。因此,在培養幼兒專注力時,教師也可以從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入手,使其注意力更好地隨著他們的興趣與學習情緒而調動,換言之,幼兒園教師可以將培養幼兒的專注力與培養幼兒廣泛的興趣有機結合起來。兒歌是幼兒普遍喜聞樂見的一種形式,且兒歌短小精悍、朗朗上口、易于記憶的特征更是符合幼兒興趣,此時,教師則可以巧妙地將兒歌與一日生活活動融合在一起,點燃幼兒興趣,優化專注力培養教育。例如,教師在指導幼兒學會自己穿衣服時,為了提升幼兒的專注力,使其將注意力集中在穿衣服這件事上,教師則可以先指導幼兒學唱《我會穿衣服》這一兒歌,當幼兒學會歌曲后,教師則可以在后續的穿衣服教學中融合兒歌歌詞,“穿衣服,辨正反;系紐扣,拉拉鏈;翻領子,拽袖子……”來指導幼兒跟隨兒歌的節奏來學會穿衣服的技巧。此外,在每日午休前與午休后,教師都可以鼓勵幼兒自主地脫、穿衣服,并且在日復一日的生活活動中,促使幼兒能夠專注鍛煉于自己所學習到的穿衣方法中,最終使其養成做事情有條理、有原則的良好專注習慣。
四、利用區角游戲,強化規則
幼兒自身體質、作息情況等都有可能造成他們在學習活動中分散專注力,因此,對于教師與家長而言,必須要讓幼兒養成規律的學習與生活習慣,無論是在家庭生活還是在幼兒園生活中都要能夠按時吃飯、按時睡覺、按時起床,從而為幼兒的專注力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從另一角度來看,教師也可以利用好幼兒園的各類日常活動或者各種勞動來培養幼兒的專注力,通過適當強化其規則意識、制度意識來提高幼兒關注的目的性與全面性,進一步促進幼兒做事情的能力。以區角游戲為例,教師可以針對幼兒自身能力發展來與其公共創設相應的區域游戲活動主題,在幼兒感興趣的主題與游戲情節中共同商量相應的游戲規則。例如,在小班幼兒的生活教育活動中,教師想讓幼兒學會自主進食,并且在進食過程中保持良好的專注力,養成良好用餐習慣,此時則可以將這一教育活動主題與班級中的區角小廚房結合起來,組織幼兒共同參與到“班級自助餐”的區角游戲活動中。在游戲中,教師可以讓幼兒排隊依次進入“餐廳”,先找到位置坐好,再到餐具區自主選擇自己所需要用到的餐具。接著,拿上餐盤到“食物區”排隊盛取食物,適當地提示端著“湯”的幼兒要輕拿輕放注意不要撞到其他的小朋友,避免燙傷;而在用餐完畢后,則要妥善放置好自己所使用過的餐具。在這樣趣味性的區域游戲活動中,幼兒能夠沉浸其中自主地練習用餐排隊、盛飯、不灑湯、為其他小伙伴讓路等,不僅進一步培養了孩子的規則意識與嚴謹專注的行為習慣,更能夠促使其在后續的進食用餐中依舊保持良好的秩序,專心吃飯[3]。
五、明確目標,自我管理
首先,在教師所組織的一日生活活動中,可以提前告知幼兒所需要達到的目標,從一定程度上說,是否具有明確的目標或者說幼兒能夠明確自身參加活動的最終目標會直接影響到他們在實際活動過程當中的注意力持久與否。在活動中教師也可以不斷觀察幼兒行為,并適當輕聲提醒他們將自身的注意力指向自己的學習任務,如此一來清晰的活動目標以及教師的監護提醒能夠有效地引導幼兒實現自我管理,并在自我管理中不斷促進自身專注力的提升。例如,在幼兒每次喝水時,教師可以為他們提供一些帶有明顯刻度的水杯,并且告訴幼兒,每一次喝水最少要喝到刻度的位置哦。當教師明確了這一項喝水任務時,幼兒則會將自己的注意力集中于喝水時的水位刻度變化上,如此一來,則能夠大程度消除部分幼兒喝水時東張西望或喝水只是稍稍沾濕嘴唇的情況。其次,一日生活活動的開展還需要貼近幼兒的實際生活,教師所創設的活動內容也應當符合幼兒的認知水平。例如教師在指導幼兒學會辨別鞋子左右腳這項生活技能時,可以多采用幼兒能夠接受的語言來指導其學會穿鞋。“我們的兩只鞋子是好朋友,好朋友之間不可以吵架哦,大家看看自己的兩只鞋子是不是歪著頭,誰也不理誰呢?”在教師的擬人化語言提示下,幼兒會主動地學習穿鞋的技巧,并且在每次穿鞋時會先通過觀察自己的鞋子是“臉對著臉”還是“歪著頭誰也不理誰”的狀態判斷是否穿錯,不僅有助于鍛煉幼兒的專注力,也能夠有效提升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另外,由于不同的幼兒他們的專注力發展會存在一定的個別性差異,因此教師所制定的活動目標也可以進行相應的差異化調整。通常情況下,一些較為活潑好動的幼兒,由于其神經系統更為活躍,因此在一日活動中他們會表現出好奇、好動的個性,較難保持良好的專注力,那么教師則可以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注,并且在日常活動中多安排一些安靜的活動,如玩拼圖、搭積木等,以此延長其專注力時間。同樣的,在幼兒使用完相應的玩教具之后,教師則要指導幼兒進行自主整理,教導他們做事情要有始有終,不能虎頭蛇尾。當這類幼兒能夠表現出良好專注力時,對于班里的其他幼兒也會產生更多的正面影響,從這一角度上看,適當地調整活動目標利用好這一優勢,還有助于班級全體幼兒專注力的提高。
綜上,教師要善于將培養幼兒專注力與幼兒的一日活動有機結合起來,從日常的生活小事切入,有計劃有目的地鍛煉其專注力。
參考文獻:
[1]王鶴群.幼兒結構游戲中專注力表現的特點分析研究[A].面向可持續發展的教育研究專題研討會(2020)論文集[C].2020:249-251.
[2]簡惠琴.探索大班幼兒在建構游戲中專注力培養的有效策略[J].科教導刊-電子版(下旬),2018(8):72.
[3]張紅霞.幼兒專注力的培養[J].科普童話·新課堂(上),2019(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