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 優,賈茹雪
(中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湖南 長沙 410075)
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邁進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邁向新征程,我國的研究生隊伍逐漸壯大,研究生教育也逐漸發展。同“一帶一路”倡議需求相協調,培養鐵道工程專業復合型、創新型人才至關重要[1]。
結合當前世界瞬息萬變的國際形勢,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于2020年7月29日在北京召開。會議再次強調“注重分類培養”這一號召,研究生教育培養應當針對學術型、專業型兩種不同類型的研究生因材施教、“對癥下藥”。然而,由于鐵道工程專業研究生分類培養體系不夠完善,專業碩士培養很大程度上依舊沿用了學術碩士的培養模式。雖然兩類學位的研究生培養教育都依托于鐵道工程專業知識理論體系,但是二者培養目標迥異,因此,創設科學合理的研究生分類培養模式是人才培養的關鍵。
鐵道工程研究生的分類培養有利于科學地建立學術型、專業型兩類研究生不同的培養目標,是時代背景下適應鐵道工程專業研究生發展的必然要求。因此,應當深化鐵道專業研究生的分類培養模式改革,致力增強研究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滿足復合型人才需求,為新形勢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堅實人才提供支撐[2]。
文章通過分析鐵道工程專業學術型與專業型兩類研究生的主要差異和培養特性,試圖提出針對分類培養模式的具體建議和措施,進而構建起鐵道工程專業研究生教育分類培養體系。
為了積極推動“一帶一路”倡議的建設與發展,鐵道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規模逐漸擴大,且鐵道工程專業兼備土木工程領域和交通運輸領域的特性,科研型和應用型人才需求量不斷增加。但是,學術型和專業型鐵道工程專業研究生培養之間存在目標、需求、內容上的區別,二者的差異性決定了其培養模式的不同。
學術型和專業型鐵道工程專業研究生教育培養的側重點不同,其培養目標分別以科研創新和工程應用為主導,導向性具有明顯差別[3]。
鐵道工程學術型碩士研究生主要學習理論專業課程,并且參與相關課題。該類研究生的培養旨在提升創新、科研能力,對專業理論知識進行深入研究,從而培養出具有從事科學研究工作或擔負復雜技術工作能力的高層次專業人才,同時,也為博士選拔提供專業人才支撐。
專業型碩士研究生的培養需要與工程實際相結合,通過實踐學習能夠熟練運用所學理論、技術解決鐵道工程設計、施工、運營、維護、管理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旨在培養既具有系統理論知識,又擁有出色應用能力的多元化人才,可從事高速鐵路、重載鐵路、普通鐵路和城市軌道項目中的各類工作。
針對不同的培養目標,對學術型和專業型鐵道工程研究生提出了不同的能力要求。學術型的鐵道工程研究生培養應當聚焦于科教融合,加強專業知識和科研方法的學習、創新能力的提高,以及從多維度進行深入思考;專業型研究生培養應當與工程項目實際應用相結合,增開增設實踐性課程,促進生產與教育的融會貫通,從而使專業型研究生掌握關鍵技能,提升其鐵道工程專業技術運用能力,滿足鐵路基礎設施建設的市場需求。
考慮到鐵道工程專業研究生培養目標和能力要求的差異性,其教育培養內容也會有所區分。
學術型鐵道工程研究生的培養在內容上更注重專業理論、科研方法等部分的學習,強夯基礎,探索創新,強調科研意識和思維的培養,并重點對鐵道工程研究領域進行深度培養,使學術型鐵道工程研究生能夠對現存理論和方法的不足提出新的觀點,也能夠為后續更深層次的研究提供可借鑒的理論依據。
專業型鐵道工程研究生的教育培養在具體內容方面強調專業理論與工程實際的有機結合,在教學過程中突出鐵道工程的具體案例分析和項目實踐研究。同時,培養內容包含設計、施工、運維等鐵道工程的技術工作鍛煉和培養,結合環境氣候、經濟文化、地理地形、軟件智能等多領域應用[4],使專業型鐵道工程研究生適應科技進步和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需要。
因此,當下鐵道工程領域多元化的發展使研究生培養變得更加多樣化,而分類培養則能夠針對不同培養目標、需求和內容進行教育,所以如果想要滿足鐵道工程行業不同種類人才的社會需要,研究生的分類培養是關鍵[5]。
結合以上所述鐵道工程專業學術型和專業型研究生培養的特征和區別,提出以下幾點分類培養的具體建議和措施。
(1)分類招考
按照自我職業規劃,畢業生選擇報考學術或專業碩士。現在鐵道工程專業研究生招生雖然進行了分類招收,但還是采用了相同模式的招考流程,且最終錄取有很大比例進行了調劑。在招考過程中,除了注重考查專業知識、基礎課程的學習情況外,對于學術型碩士研究生的招錄應當關注本科期間的科研經歷、學科競賽以及創新能力;而專業型碩士研究生則需參考其具體實踐經歷、鐵道工程專業生產實習評價等。
(2)分類設置學科課程
在鐵道工程專業研究生培養的各個環節中,學科課程的設置可以稱為重中之重[7]。根據培養目標和需求的不同定位,學術型和專業型研究生培養分別以科研創新、工程應用為基本導向進行課程劃分。
學術型研究生培養需要設置基礎學科和鐵道工程專業理論課,這是進行后續科研學習的基礎。而科研技術與方法課程能夠幫助學生掌握科研技術路線與方法論;創新思維挖掘則能培養學生的發散性、發展性思維能力,這些可以使研究生能夠更好地進行科學創造[6]。
專業型研究生培養除了通用的基礎學科和鐵道工程專業理論課程之外,技術培訓和鐵道工程項目實踐等課程能加強研究生的實際職業應用能力,從而培養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具體學科課程設置如表1所示。

表1 學術型與專業型研究生學科課程設置
(3)搭建多元學習與導師分類指導平臺
深入貫徹分類培養,多元學習與導師分類指導平臺的搭建是關鍵一環。
如圖1所示,學術型學習平臺可以劃分為以下三個板塊:第一,鐵道工程專業導師培養板塊,能夠提供專業基礎知識教育和參與導師課題學習的機會;第二,鐵道相關委員會與研究院平臺,擁有豐富研究資源,可以設第二導師、學術研討與報告會等;第三,國內外高校聯合培養,可加強高校學生之間的專業交流、參加重要大型會議講座等。
專業型學習平臺更傾向實踐性。鐵道工程專業導師培養板塊除了專業基礎外,可以加入導師參與的工程項目中;企業聯合培養可同導師合作項目相結合,在學校設立鐵道工程實踐教學基地;關聯學科復合培養通過學習環境、經濟、地理、智能等其他學科的基礎知識,與跨專業導師和學生共同參與多學科交叉項目,致力于培養鐵道工程專業的復合型人才[7-8]。

圖1 分類培養平臺
(4)論文評價與分類考核
學術學位論文是研究生研究成果的核心,是評價其專業能力的重點。學術型研究生論文主要反映科研素質與創新能力,應當聚焦于國際國內前沿鐵道工程專業領域科研風向,選擇具備學術價值的研究課題。論文的內容除了需要間接考查學術型研究生鐵道工程專業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外,還需要對學生的專業敏感度、理解力以及創新性進行考核評價,并且要求其能夠發表達到畢業門檻的學術論文。而鐵道工程專業型研究生則與學術型不同,重點考核實踐環節和技術能力,通過利用所學專業知識和技術,提出可以解決鐵道工程項目具體問題的方法思路或技術方案,滿足行業所需的社會價值和實踐意義,其成果展示包含但不僅限于學位論文形式[9]。
依據上述幾點優化措施,分類考核除了最終的學位論文評價考核外,還應包括課程考核、導師評價、科研或實踐評價等。其中,科研評價主要將鐵道工程相關學術報告、主題講座參與情況、發明專利、學科競賽及其他創新性成果等納入評價體系內;實踐評價將鐵道工程相關實踐報告、企業反饋、職業資格證書、發明專利等包含進考核范圍.
在國家重大戰略的新形勢下,單一的鐵道工程專業研究生培養體系已經無法滿足當前的人才培養需求。為了更好地對鐵道工程專業研究生進行分類培養,亟待構建鐵道工程專業研究生的分類培養體系。
根據分類培養的具體建議措施,構建鐵道工程專業研究生的分類培養體系主體部分具體如表2所示。

表2 鐵道工程專業研究生分類培養體系主體部分
如表2所示,鐵道工程專業研究生分類培養體系主要囊括學科課程、培養平臺和考核評價三大板塊,這三個板塊分別從多個角度對學術型和專業型鐵道工程專業研究生的培養進行分類和歸納。
通過分類招考,鐵道工程專業研究生依據個人規劃和能力特性劃分為學術型與專業型研究生。然后,以學生的興趣意向及導師的研究方向為導向,兩類研究生又可以分為軌道、選線或其他方向。
對于培養目標和需求的差異性,主要從學科課程、培養平臺這兩方面進行細致劃分。學術型和專業型研究生均需要學習基礎學科,如數學類、力學類、思想政治類等學科,以培養研究生的基本素質。除此之外,也應當學習鐵道工程專業相關的理論知識課,如軌道及路基工程、結構可靠度理論等,了解并掌握專業基礎知識。同時,無論是學術型還是專業型研究生,導師指導培養部分都是培養平臺中必不可少的。兩類研究生在課程設置方面的不同點在于,學術型研究生重點關注科研技術與方法的學習,以及創新思維的培養;在平臺構成上注重與鐵道行業研究組織,如鐵道科學研究院、中國鐵道學會等機構的合作培養,還應當加強與國內對鐵道工程專業有深入研究的高校的交流與聯合,拓寬學術型碩士的專業前沿視野。而專業型研究生在課程設置中則更需要考慮到開設技術、實踐相關的應用課程,鍛煉其在工程實踐中解決問題的能力[10-11];在培養平臺方面,應當加強企業聯合培養,在實際應用中學習,提前適應職業需求,并應與關聯學科院系復合培養,新時代要想在世界先進領域獲取發言權、屹立于行業之巔,必須擁有大量優秀的復合型人才。
針對各項學科課程、平臺培養的內容,應當對鐵道工程專業研究生進行不同程度、范圍的評價考核。在培養體系中應在研究生第一年和第二年設置中期評價考核[5],第一次中期考核后可以對兩類研究生進行重新劃分,讓每個學生都能夠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方向與培養模式,第二次中期考核主要考查該學生在研究生階段的中期成果,可以提升其學習的積極性。此外,按照不同的研究生課程制定不同的課程考核標準,導師也應根據學術型研究生在科研素養、研究成果等方面的表現對學生進行客觀評價[12];同時從專業型研究生實踐經歷、技術掌握等角度對其進行綜合考查。鐵道相關委員會與研究院、國內外高校在聯合培養完成后還需要評定學術型研究生的參與情況、科研能力等;企業和相關聯學科院系應對專業型研究生進行實踐評價。最后應將上述的各類評價與考核結果納入研究生的獎勵機制中。鐵道工程專業研究生分類培養流程體系具體如圖2所示。

圖2 鐵道工程專業研究生分類培養流程體系
上述分類培養流程體系應當能夠使學術型研究生掌握鐵道工程專業扎實的理論和專業知識,具備較強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的能力,以滿足繼續攻讀鐵道工程博士研究生的知識和能力的儲備;并使專業型研究生掌握鐵道工程專業基礎理論知識與技能,具有較強的實踐創新能力,提高其在鐵道行業的核心競爭力,以滿足企業用人單位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由此來有側重地培養科研創新型和工程應用型人才,優化資源配置,不斷提高鐵道工程專業研究生質量,增強其社會競爭力,使個性化教育培養蔚然成風。
以“一帶一路”倡議為重要契機,針對當前國際形勢下國家對于鐵道領域人才的迫切需要,必須“精準”培養適應于鐵道工程行業不同職業、崗位的人才。
據此,文章分析了鐵道工程專業學術型和專業型研究生培養在培養目標、能力要求和培養內容上的差異性。學術型鐵道工程研究生培養為鐵路行業提供針對復雜領域攻堅克難的高新研究人才;專業型鐵道工程研究生的培養則是培育具有獨立承擔專門技術工作能力的高級技術人才。只有鐵道工程研究生分類培養才能夠滿足當今社會的人才需求,這需要從分類招考、分類設置學科課程、搭建多元學習與導師分類指導平臺以及論文評價與分類考核等方面著手,進而重新構建鐵道工程專業研究生分類培養體系。
鐵道工程專業研究生教育分類培養以提高培養質量為宗旨,滿足研究生個性發展的迫切需要。鐵道工程專業研究生分類培養體系的構建致力于促進研究生教育持續健康發展,是新時代背景下鐵道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的必然要求,為鐵道工程專業研究生的教育改革提供借鑒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