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社會經濟和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互聯網已經融入了人們生活的每個角落,對人類社會的發展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而互聯網金融也正以不可抵擋的趨勢發展、壯大,特別是移動支付、搜索引擎、社交網絡以及云計算等為代表的現代信息技術,不但對人類社會的金融模式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而且還給傳統金融帶來了挑戰。同時,互聯網金融在發展過程中也存在分業監管和跨業經營的制度性錯配等問題,從而引發和放大了信貸、理財等方面的風險,所以強化互聯網金融的風險防范也是當前需要重視和解決的問題。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互聯網金融給傳統金融帶來的挑戰,并探究了互聯網金融在發展過程中應對各類風險問題的防范措施,希望給相關行業提供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傳統金融;挑戰;風險防范;策略
隨著網絡技術的高速發展,互聯網金融對人們來說已經不是一個陌生的名詞了,支付寶、微信支付、網貸等名詞走進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在一定程度上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給人們日常生活帶來極大便利的同時也帶了不容忽視的風險[1]。此外,互聯網金融的產生不但給傳統金融帶來了新的挑戰和沖擊,也給金融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帶來了潛在的風險。對于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其當前的有關制度和風險應對措施是相對滯后的,雖然互聯網金融與互聯網密不可分,但其仍然在金融行業的領域,期限錯配以及信用違約等金融行業所具有的風險依然是客觀存在的,又由于網絡傳播性強、受眾面廣泛等特點,增加了金融風險的防范難度。所以,我們要深刻認識到互聯網金融是信息高速發展時代的必然產物,給傳統金融帶來了巨大的挑戰,既要肯定其所發揮的積極作用,也要加強其潛在風險的防范。
一、互聯網金融的特征
互聯網金融依賴于互聯網技術,在當前的時代背景下,其具有虛擬化、公開化、成本低、效率高以及散布面積廣等優勢,是傳統金融行業難以比擬的[2]。結合計價與買賣,擺脫了傳統的中介代理,解決了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并且能將資金交易費用降低至最低甚至到零。傳統金融行業一般是實體式的模式,無論是面對怎樣的服務對象,其都有實體網點。而互聯網金融主要通過計算機進行交易的處理,相關的操作流程幾乎達到規范化的程度,服務的對象只需要在線上進行交易即可,不用在實體店進行排隊和等號。在這樣的模式下,不但極大地提高了金融企業的業務辦理效率,使服務對象有更好的用戶體驗,而且服務對象只要在網絡環境下就可以尋找對應的金融產品,突破了傳統金融業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從而使金融服務更加便捷,進而更能長久地留住客戶。除此之外,百分之八十的常用用戶更加青睞互聯網金融,并可以覆蓋少數傳統金融的服務盲區。同時,通過虛擬化的互聯網金融形式可以給客戶帶來更多的可能和選擇,提供更加多元化和多樣化的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
二、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金融的挑戰
(一)對金融支付行業帶來了一定程度的影響
以往的支付一般通過線下貨幣的方式進行流通,以紙質貨幣交易,而互聯網金融是借助網絡平臺實現交易,貨幣一般是電子貨幣的形式,這種模式給人們生產生活的支付方式帶來極大的改變。使用傳統形式進行支付時,人們往往需要帶一定量的現金,從而容易導致貨幣丟失等較為不安全的問題。但是借助當前的互聯網金融形式,貨幣都可以在網上實現流通,貨幣的形式也通常是虛擬化的,再加上指紋、人臉等安全防護措施,能較好地解決貨幣常常出現的不安全現象。這是互聯網金融模式對支付形式的巨大改變,也極大程度地彌補了傳統金融在發展上的不足。在網絡和科技高速發展的背景下,衍生了大量的第三方支付平臺,電子貨幣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也更加的頻繁,第三方支付平臺的產生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使人們的日常生活更加地便捷,提高了人們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效率,從而為客戶的服務創造了更多的可能性。
(二)傳統金融無法滿足網絡時代的貨幣交易需求
隨著網絡的興起和發展,貨幣交易的形式不再拘泥于線下,在各類交易平臺的日漸發展中,傳統金融的形式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交易需求。在網絡高速發展和廣泛應用的條件下,網上購物是大勢所趨,傳統金融的形式在網上購物中的覆蓋面較小。比如在淘寶交易平臺中購買物品,雖然有少數商品可以支持貨到付款,但是這種形式有很大的局限性,沒有直接在線上交易來得方便,在網上購物的過程中可以利用互聯網完成支付,通過電子貨幣的利用,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地便捷,也進一步提升了人們的生活質量。
三、互聯網金融的風險防范策略
(一)建立和完善法律法規
首先,在我國當前的監管體系中,關于互聯網金融方面的法律監管仍處于比較欠缺的時期,我們需要結合金融行業的發展規律和發展特點,建立符合我國國情的法律法規并不斷完善,從而能夠有效防范互聯網金融在發展過程中的各類風險,并有助于創建法理明確且權責分明的金融服務市場。就當前的狀況而言,互聯網金融的主要特點是準入門檻較低,因此控制好互聯網金融的準入原則是強化監管的關鍵[3]。但要注意的是,不能過于追求嚴格的準入原則,否則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行業的發展和效率。其具體策略可以從注冊資金和行業資質兩方面進行規范。此外,針對矛盾較為凸顯的網絡借貸平臺而言,有關政府應該嚴令禁止相關的互聯網金融企業創設資金池,這些企業應該在網絡環境中以信息中介的身份依賴聯系借貸者來獲取相應的信息費用。結合互聯網金融在當前背景下出現的突出特點,相關政府應該做好深入的調研工作,并依據實際情況制定針對性的策略。其次,相關的立法部門應該在完善基礎性的金融發展法規為前提進行各類立法的完善,有機融合相應的法律監管,以保證在該行業領域內的個人信息保護、信用體系以及電子簽名等法規能實現進一步的完善。最后,加強國家標準和互聯網金融行業中各類規章制度的制定,以保證其在客戶識別、身份驗證、支付等方面的工作實現有效的聯系,從而能夠不斷協調各類政策、優化相關制度。
(二)建立和完善消費者的保護體系
在互聯網金融的市場準入制度不夠完善以及市場準入門檻較低的情況下,投資者相應的一些權益難以得到充分的保障。因此,在當前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階段,建立和不斷完善消費者在其領域中的保護體系是至關重要的。互聯網金融的風險防范就本質而言,是投資者個人利益的最大保護,只有維護好投資者的利益,才能有力地推動互聯網金融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兩者相得益彰、缺一不可。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消費者的保護體系應該獨立于當前現有的監管體系,形成一種新型的形式,以實現互聯網金融的全新整改。并且通過新制度、新策略來有效解決互聯網金融存在的問題。除此之外,相關保護機構的專業性和突出性要強,解決問題要有針對性,對互聯網金融的風險防范能夠對癥下藥,從而進一步強化投資者的利益保障。由此可見,這樣不但能夠有效保障消費者和投資者的合法權益,而且還能推動互聯網金融行業的良好發展。
(三)進一步改善當前的監管機制
當前的監管機制對于傳統金融來說仍然有顯著的效果,然而對于互聯網金融而言,其難以完全滿足,產生的效果也不明顯,并且在進行監管時容易出現空白狀態。這其中的主要原因并不是政府的相關工作人員不作為或者少作為,而是相應法律法規不完善帶來的問題。由此可見,當前的監管機制仍存在很大的不足,具體體現在:監管形式較為單一,在互聯網金融高速發展的背景下,其難以跟上并且無法做出及時、有效的反應,在其他領域中也沒有形成比較完善的監管機制;少數出現的監管競爭現象與相應的監管目標之間存有較為突出的矛盾,從而造成無效監管;當前我國主要由中國人民銀行主導宏觀調控,然后部分微觀上的調控,中國人民銀行難以給出良好的對策。所以,在進行互聯網金融的監管過程中,政府要兼具宏微觀調經,有機結合宏微觀調經,從而不斷完善當前的管理機制。此外,相關的管理機構要進行監管機制的改革,加強自身以及國外先進經驗的學習,從而能夠不斷完善監管機構自身,并能夠從自身問題的角度出發正視互聯網金融在發展過程中不斷出現的新問題以及機構自身應對新問題的能力,進而推動互聯網金融和可持續發展。
四、結束語
互聯網金融的產生給金融服務創造了更多的可能性,也給傳統金融帶來了全新的挑戰。同時互聯網金融業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金融行業的風險問題。因此,要想實現金融行業的健康穩定發展,做好其在發展過程中的風險防范策略至關重要。
參考文獻:
[1]李嘉誠.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金融的挑戰與風險防范[J].全國流通經濟,2017,(8):74-75.
[2]汪澤斌.互聯網金融風險產生的路徑與防范對策探討[J].全國流通經濟,2020,(7):149-150.
[3]葉澤林.淺談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金融的挑戰與風險防范[J].商訊,2020(06):87+94.
南開大學經濟學院? 岑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