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商業銀行表外業務快速發展,在提升金融機構經營規模,提高經濟效益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但是表外業務由于其本身具有不確定性和透明度較差等特點,風險表現形式較表內業務更為分散,隱蔽性更強,因此需要更加注重表外業務風險監管。本文以TX市為例研究縣域商業銀行表外業務發展現狀,加強表外業務風險監管,促進縣域表外業務持續健康發展。
關鍵詞:表外融資業務;風險;金融監管
一、縣域商業銀行表外融資業務現狀
本文截取2017年末至2019年末市近3年來表外融資開展情況數據,經過兩年發展表外融資余額從2017年的228.17億元,增長至2019年末的327.78億元,增長率為43.66%;2019年末表外融資余額占資產總額比率為27.72%,較2017年提高了4.42個百分點,表外融資業務額增長較快。
分結構來看,擔保類業務仍是商業銀行開展的主要表外業務,在所有余額占比中高達57.58%。TX市商業銀行表外業務發展較快,但是開展的業務種類較少,以擔保承諾類業務為主,業務技術含量較低,缺乏創新動力。
二、TX市表外融資業務發展存在的風險
(一)信用風險
在實際操作中,特別是對于一些不大熟悉的交易對象而言,未必能夠在短時間內收集足夠的信息,了解交易對象的信用情況。在2018年度綜合業務執法檢查過程中發現我市S銀行就存在沒有將個人擔保信息進行上報的業務漏洞,導致關于擔保鏈的風險沒能在客戶信用報告中顯示;同時客戶涉及民間集資等情況也不得而知,需要客戶經理實地考察,不能完全了解客戶的信用狀況,在后續可以會產生信用風險。
(二)期限錯配
目前縣支行表外業務的資金來源(負債端)和資金運用(資產端)存在一定程度的期限錯配問題:
1、負債端短期資金匹配資產端長期項目。這種期限錯配是利用表外業務將獲取的低價短期資金(通常為銀行理財資金)投放到長期項目中,尤其是中小商業銀行,在負債端資金不足的情況下會依靠銀行間市場以高額的成本從流動性較好的大型銀行拆借資金,或者理財產品到期后又滾動發行新的理財產品來維持投資。
2、負債端長期資金匹配資產端短期項目。負債端發行的理財產品期限比資產端的投資項目期限要長,在資產端項目到期后會存在負債端資金沒有好的項目對接這種情況,商業銀行可能就會減少收益甚至遭受虧損。以J行開展的表外理財項目為例,J行省分行發行理財產品為投資通人民幣理財3億元、資產收益權理財產品1億元,資金期限2520天、及1800天,與客戶約定利率為6.5%(年利率)、及6.48%,向省分行申報,對接資產端產品為理財產品池,期限約365天。預期收益率為5.5%(年利率)、及6.0%。負債端與資產端對接耗時約150至180天。
(三)交叉監管
商業銀行某些表外業務的參與者包括證券、信托、基金公司等各個金融機構,由于的監管者是多個部門(人民銀行、銀保監、證監、金融辦等),在監管上存在交叉監管,并且各個監管部門的監管標準有所不同,無法有效監管。例如商業銀行可能會將發行理財產品籌集的資金借助信托公司或者基金公司通過通道業務將資金投向禁止領域,如“僵尸企業”、產能過剩企業、房地產企業等領域,嚴重擾亂金融秩序。
三、縣域商業銀行表外融資業務風險管理體系的建議
(一)完善商業銀行風險管理內部環境
重新整合商業銀行內部業務結構,根據業務發展實際需求設立明確的表外業務實際辦理部門,通過規模控制與風險管理追求利差收益最大化和資本風險最小化。表外業務開展流程應實現多部門交叉參與。在表外業務開展流程中的各個步驟,商業銀行公司部(業務部門)與風險管理部等應該交叉參與其中,盡可能地將風險控制在可控的范圍之內。全面系統地分析、梳理表外業務流程中所涉及的不相容職務,采取分離措施,形成表外業務各崗位相互制約的工作機制。
(二)建立表外融資業務風險預警、處置體系
一是做好事前風險補償機制,采取收取保證金等方式降低風險。二是優化事中授信審批管理體系。授信體系應堅持以對客戶企業的詳盡的信用評估為基礎,針對不同客戶的實際情況,和不同的表外業務的具體特點,進行針對性的授信審批管理。三是建立事后風險預警機制。通過建立預期預警機制、財務預警機制、市場預警機制對客戶的財務指標進行專業的分析,對客戶的財務風險進行合理性判斷,使風險隱患早監測、早預防、早解決。
(三)加強現場與非現場監管
監管部門應該通過制定規范法規、加強跨市場和跨境風險監測、加強外部監督管理等方式引導表外業務良性發展,推動商業銀行從單一的傳統信貸業務向為客戶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務轉型。面對不斷變化發展的表外業務的各種形式,商業銀行的監管部門既要防范由于表外業務的快速發展而造成的系統性風險,同時也不能一棒子打死,應該正確引導表外業務良性發展,使表外業務成為促進銀行改革和轉型的積極力量。
參考文獻:
[1]吳飛虹.新監管背景下我國商業銀行表外業務轉型探究[J].金融理論與教學,2017(05):24-28.
[2]胡亮亮.商業銀行表外業務發展機制與風險控制——基于南京市商業銀行的調查數據[J].上海金融學院學報,2013(06):57-65.
[3]林宇靈.表外業務監管的國際新規與借鑒[J].中國金融,2011(24):34-35.
[4]陳雪梅,羊海燕.商業銀行表外業務風險的監管探討——來自華爾街金融風暴的啟示[J].中國商界(下半月),2009(02):37-38.
[5]潘鵬宇. 商業銀行表外業務創新與風險控制[D].東北財經大學,2006.
[6]楊永生,馬馳,李艷.加快監管創新步伐 強化表外業務風險控制[J].經濟問題探索,2004(02):124-126.
作者簡介:
邱霞(1994—),女,浙江嘉興人,上海交通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2019級MPA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管理。
上海交通大學 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 邱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