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互聯網背景下,應用人才的培養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各種實踐能力,應用心理學專業作為高校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瞬息萬變的互聯網時代,必須緊跟時代發展的號角,積極探索利用互聯網的資源內容,豐富應用心理學的教學資源;實現實踐教學課程和教育基地的資源整合,為教育基地的相關人員提供各種心理輔導;把創業和就業作為教學的主導方向,通過可行性較強的應用模式,提高應用心理學的教學工作質量,同時鍛煉提高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
關鍵詞:互聯網+;應用心理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模式探究
引言
應用心理學屬于當今時代的朝陽產業,高校應用心理學專業的教學目標是通過專業教學,幫助學生實現理論學習和實踐能力的有機結合,使這兩種能力得到同步提高。尤其是在學科教學中引進互聯網思維后,可以利用網絡上的視頻和生活情境藝術等資源,直觀具體的展現教材中的學習內容,不但幫助學生牢固掌握相關理論知識,還增加教學的趣味性和新穎度。
一、當前應用心理學專業實踐教學現狀
(一)培養人才的實踐創新能力的教學目標流于形式
許多專家和學者針對應用心理學發表了自己不同的看法,有的認為“規格+特長+應用”比較符合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要求,可以根據學生的能力和特長興趣進行個性化培養,使其的特長和專業可以得到充分發揮和利用。有的業內專家則認為在應用心理學專業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是基本前提,學生的專業理論和知識素養是教學核心,學生的專業應用技能訓練是支柱,學生的創新能力才是教學活動的最終目標。而有的專家則對心理學的實踐教學進行了更為詳盡的分析和總結,第一,通過應用心理學專業的教學,使學生掌握基礎的心理學專業的知識和技能;第二,對心理學的社會應用發展背景和專業前景有清楚的認識和了解;第三,掌握基本的心理學專業的工作方式方法,能夠獨立進行心理咨詢和心理測評等工作;第四,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以及從事應用心理學專業的志向;第五,培養鍛煉學生的自主實踐、研究和應用能力。不同專家學者對應用心理學實踐教學發表了不同的見解,都強調在掌握心理學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重點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和綜合素養,也順應了理論知識和能力素養并重的教育初衷和目標。
各個高校在應用心理學教學目標和環節專業建設中,都有了比較成熟的模式和經驗,并具備了自己的一些教學特色,但還存在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首先,實踐教學中的各個環節的專業能力培養還沒有統一整合的渠道,看起來比較松散凌亂。其次,實踐教學時間不充足,有點趨于形式。再次,實驗教學中過分重視實驗室中的教學體驗,而忽略了實驗室外的實踐學習機會。另外,校外實驗訓練基地作用發揮不明顯,沒有充分發揮實踐教學和實踐基地組合作用,降低了實踐基地對實踐教學的支持和促進作用,是學生得不到相應的鍛煉機會,使學生的專業實習和畢業實習界限不太明顯,限制了學生的社會實踐應用能力的培養。最后,以往學生的實踐教學大多以線下方式完成,忽略了利用先進的互聯網技術資源,降低了實踐教學的時效性。這些都是當前應用心理學專業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需要在互聯網背景下,充分利用豐富的信息資源,探討研究實踐教學的有效路徑和模式,提高學生的專業理論知識水平和職業素養技能等綜合能力。
(二)“實驗+實習+實踐”是傳統實踐教學中的通用模式
相關心理學專家學者曾對應用心理學專業的教學模式提出了不同的意見和建議,但基本上都是圍繞在課堂教學理論知識學習的基礎上,以普通、實驗和認知等三種心理學為核心設計增加各種基礎性和驗證性實驗,忽略開展綜合性和應用性實驗內容,導致學生缺乏親身實踐和動手能力。實習主要是把抽象的理論知識升華到具體實物性質的見習過程。教學與實習結合,或在學生咨詢和個人體驗基礎上,教學加強督導的實踐教學生模式,突出了專業基礎理論和職業技能的基礎地位,在此基礎上加強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概括來說就是通過教學實驗+個人實習+專業實踐的傳統通用模式,但在利用這種傳統通用模式開展教學的過程中,缺乏對學生實踐和動手能力的培養。
畢業實習設計是學生進行實踐的一個重要環節過程,但畢業設計往往只是抽取個別案例,后者用群體研究和問卷形式進行實踐能力測試。在整個實踐教學過程中,單憑著一次實踐活動,根本無法完成心理學專業教學的目標和任務,也就無從談起提升學生的實踐技能。相關心理學走向和人才培養的調查研究發現,高達40%的本科心理學專業的畢業生的訓練狀況達不到教學標準要求,缺乏實踐和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是當前心理學專業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弊病,給學生的素質培養和教學質量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
二、互聯網背景下應用心理學專業實踐教學的創新舉措
(一)應用互聯網技術搭建企業人力資源心理學咨詢管理平臺,建立實踐教育基地
在應用心理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中,尋找一個與企業的對接切入點,利用對企業服務的機會,鍛煉提高自己的專業實踐水平和能力,形成實踐教學和促進企業員工心理健康的雙贏局面。根據這一設想,利用手機客戶端和電腦客戶端等互聯網技術端口,和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相結合,利用人力資源在企業人才招聘,分配,培訓、績效,薪酬福利以及勞動關系等方面的管理優勢,在企業建立員工心理咨詢服務平臺,為企業員工提供各種家庭關系疏導,職業發展規劃自選,幫幫和音樂療法等板塊的心理咨詢服務,讓員工通過手機或電腦APP,根據自己的需求,自主選擇需要咨詢的服務和模塊,實現和心理學專業學生的互動交流。家庭關系輔導模塊主要進行線上線下家庭關系的咨詢、電話咨詢、課程輔導和家庭結構的咨詢治療服;職業發展規劃模塊主要進行線上職業問卷測試和線下人員、職位匹配度等數據分析服務;幫幫板塊主要進行的是線上的心理建立咨詢和線下數據分析;而音樂治療則可以對自己選擇的板塊,根據要求進行線上音樂治療。
通過心理學大學生在APP上開展的專業性的疏導服務,解決企業員的心理困擾,提高他們的心理健康程度。而應用心理學大學生通過依托互聯網技術對企業員工進行的咨詢服務,加強了自身的實踐應用能力,提高了自己的職業素養和專業技能。
(二)依托互聯網技術建立學校心理咨詢服務平臺
應用心理學專業實踐教學基地進行的個體和團體心理輔導形式,可以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但個體輔導形式單一,對實踐課程的理論覆蓋性不強;而團體輔導形式主要針對團隊建設,缺乏深入性和針對性。為了防止出現如上問題,需要應用互聯網技術,在學校建立一套實踐能力培養和實踐基地建設有機融合的心理咨詢平臺,為各階段的學生提供心理咨詢服務,利用手機和電腦客戶端設計當面、網絡、電話和信函等四種咨詢方式,對學生進行個性化心理輔導。建立情緒,智能、人格、自我意識、社交、耐挫力、性問題等團體輔導板塊,讓學生根據自身需求自主選擇服務項目和形式。
其中,個體心理輔導當面咨詢板塊可以直接在客戶端進行預約,接待員通過對網絡上的信息進行簡單的搜集分析,根據問題幫助他們確定咨詢服務人員,及時解決學生在開展咨詢服務時遇到的問題和困惑。網絡咨詢可以幫助來訪者匹配好心理咨詢師后,直接在平臺上就可開展問題咨詢。電話咨詢則是來訪者撥打網上提供的熱線電話開展咨詢服務;信函咨詢板塊也是互聯網咨詢平臺的一種形式,在這個功能模塊中,來訪者和咨詢師可以通過這個功能模塊的信件往來開展咨詢往來。而團體咨詢模塊則是針對學生這個群體存在的心理問題展開的心理咨詢服務,結合在線上搜集到的學生多發性的問題,在線下進行定期專業系統的針對性疏導。
三、結束語
總之,在互聯網時代發展背景下,利用網絡信息資源豐富應用心理學專業實踐教學內容和形式。在教學過程中,把應用心理學專業的實踐教學課程和零散的實踐教育基地資源進行整合,在給教育基地工作人員提供心理咨詢服務,使企業獲益的同時,為應用心理學專業的學生提供實踐教學基地,使他們得到實踐學習機會,促進企業和高校間的合作共贏。并且通過實踐教育基地遇到的各種問題和挑戰,使學生不斷鞏固自己的心理學理論知識,通過解答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提高他們的實踐能力,并在過程中培養他們的職業素養和各種綜合能力,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徐艷君,張淑華.“互聯網+”背景下應用心理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研究[J].遼東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23(01):133-136.
[2]馮偉.“互聯網+”背景下應用心理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探索[J].現代商貿工業,2020,41(16):189-190.
[3]關大清.“互聯網+”背景下中職學校的心理學專業教學模式探究[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中旬刊),2018(07):80-81.
山東省濟南市瑯瑯教育咨詢有限公司宿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