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20年在全球范圍內出現了現代最大和最快的世界范圍內的流動下降,其包括了貿易、投資和旅行等多個方面。雖然這導致了全球化出現了重大倒退,但并不一定意味著國際市場一體化的根本崩潰。這次暴跌到底會有多深,全球資金的流動將如何反彈,未來的流動模式和過去有什么不同?這些問題可以通過關注全球化軌跡的五個關鍵驅動因素來理解,它們包括:全球增長模式、全球供應鏈發展、大國間的政治經濟環境、科技發展、社會輿論,充分地了解這些因素,這可以幫助政府和企業采取行動來更好地應對當前的變化。
【關鍵詞】全球化;外國直接投資;發展趨勢
1.全球化的發展現狀
當全球政府及各屆極力維持社會的穩定有序時,從經濟上看,全球供應鏈的發展將決定全球化未來的走向。最新的數據和分析指出,各國政府的全球化和發全球化的論調,也將決定著全球化未來的發展。2020年在全球范圍內出現了現代歷史上國際流通中最大和最快的下降。2020的具體信息顯示,商品貿易約下降13-32%,外國直接投資(FDI)下降30-40%,國際航空旅客下降44-80%。這些數字暗示著全球化近年來取得的成就將發生倒退,但并不能代表全球一體化的崩潰。根據世貿組織的最新預測,2020年全球商品出口量可能降至2000年代中后期的水平。這將是一個非常嚴重的下降,尤其是在當今更大、更復雜的世界經濟的背景下。大部分研究者認為,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全球貿易一體化進程并不可逆。
如果急劇下降的貿易流量不太可能消除全球化,那么外國直接投資(FDI)預計會出現更大的下降怎么辦?像其他資本流動一樣,外國直接投資往往會波動,因此兩位數的下降并不像人們想象的那樣令人震驚。例如,在全球金融危機期間,外國直接投資流量下降了38%,跨國公司的外國業務活動并不總是密切跟蹤外國直接投資的趨勢。相比之下,國際旅行的崩潰則更為明顯,其帶來的損害也是毫無爭議的。旅游業對全球產出的貢獻要大于汽車制造業,商務旅行對國際貿易和投資的貢獻更大。截至2020年底,每個國家都對國際旅行施加了限制,并且有45%的國家部分或完全關閉了對外國游客的入境邊界。航空公司的座位減少了90%在國際航班上,國內航班占62%。
2.全球化的發展前景
目前根據各項研究表明,隨著經濟的復蘇,國際流通將出現反彈。2020年全球化跌入谷底,然而,這次的暴跌到底有多劇烈,全球資金走向如何,未來的流動將會發生何種改變,這些問題都需要得到迫切的回答,對于政府和機構、企業來說,這將影響他們對于未來的判斷和在全球化環境下的重要決策。本文主要從以下五個方面進行分析。
2.1全球增長模式
從過往的經驗可以得知,是國際流通往往隨著宏觀經濟周期而急劇波動的。在經濟景氣時期,由于人們和企業越過邊界進行投資和合作,它們的發展通常比GDP增長要快,相反,在經濟不景氣時期,它們的萎縮也更快。證據表明,一些擁有強大的衛生保健系統的國家,即使在特殊的環境下,也能積極維持經濟發展水平。這意味著全球企業相對來說可以擁有更多的主動性,領導者們一方面可以關注當前的發展趨勢和全球化下的經濟數據,另一方面還可以通過復雜形勢下積累的經驗,增長國際間合作。各行各業的公司已經采取行動,制造急需的醫療用品,大公司還可以從中減輕所受到的經濟影響。此次衰退雖然對全球化經濟造成了劇烈的打擊,但是全球化的企業在發展中仍然有機會找到出路,增強自身的生存能力。
2.2供應鏈政策的發展
不斷變化的全球化供應鏈有可能重塑貿易和FDI流量,同時,全球化有關的關鍵焦點還包括全球范圍內的裁員。公司和國家會在國際多元化中尋求更大的安全性,還是會嘗試促進國內的自給自足?從經濟的邏輯上看,往往會傾向于前者,再加上國家需要儲備真正的必需品,但是有時政治的因素會驅使向后者發展,而這又會帶來更多的變數。有相關學者認為,特別是政治上敏感的行業,如生產必需品的健康產業或國家安全相關行業,以及主要銷售到政府的行業,有可能發生供應鏈的變化。如果國際范圍內的裁員成為常態,那么可能延緩全球貿易復蘇,成為較大的拖累,同時又有可能造成各國貿易伙伴的更大程度的多元化的情況發生。因此,從總體上來看全球化供應鏈的發展有著較多不確定性因素,其趨勢是極為復雜的。
2.3大國間的政治經濟環境
在2020之前,超級大國的摩擦和脆弱性已然開始破壞國際商業環境,而2020年其中的復雜性則更加顯著。國家權力的極大擴展,同時引入了更加復雜的意識形態使競爭增加了另一個舞臺。在這種環境下,企業來自何處以及其與本國政府的相處狀況將比以前更重要,這將決定在企業在何處籌集資本,也需要優先考慮的市場以及要培育的供應基礎。許多學者預測,當前形勢將加速全球經濟沿著區域路線分裂的方向發展,而競爭集團則集中在中國,美國甚至歐洲。大多數國際貿易向著區域化方向發展,在過去幾年中,短距離貿易的增長沒有比長距離貿易快。這個階段各方可以為可能出現更加區域化的世界做好準備,但也不必為其過多地擔憂。
2.4持續的技術轉變
2020年,很多產業反而出現了逆勢的增長,例如電商、在線會議、在線教育、機器人等,這與特殊情況是分不開的。在2020之前,許多人就專注于新技術如何減少全球流動,例如,在區域的市場中通過機器人行業的發展來彌補勞動成本高的不利局面。然而,如果不受貿易保護主義政策的遏制,當前的形勢并不一定會阻礙全球化的發展,反而有可能起到相反的作用。在企業內部,可以考慮各個職能部門如何利用新技術提供的機會,同時在管理組織變更時要比員工和團隊所面臨的壓力更加敏感;而在企業外部,需要考慮技術趨勢如何可能改變公司相對于競爭對手、客戶、供應商等的地位。
2.5全球化的社會輿論
當前全球化的社會輿論出現了負面變化,從而縮減了民意中對貿易和移民提供的支持。顯然的,更多的國際旅行確實受到限制,經濟壓力也可能會加劇對貿易保護主義的呼聲。盡管強有力的公共衛生戰略會大大降低全球化發展的障礙,但民族主義政客將指出此次國際協調失敗,以堅持對全球化的強烈反對。反全球化與反資本主義運動的融合進一步加劇了企業在關于全球化的輿論發展中的作用。跨國公司的領導人面臨著跨越國家鴻溝的公共和政府參與的特殊挑戰。在這種情況下,應當更多地關心實際情況的發展,并對不平等現象更加敏感,在強調實際的經濟貢獻的情況下,才可以幫助并支持更健康的全球化輿論導向。
3.結語
綜上所述,在當前全球化發展的大環境下,2020作為特殊的一年,總體上來說更像是一個“助攻者”而非“主導者”。國際流量正在直線下降,但是全球化以及對全球化的反對將仍然可以持續帶來各種商機和挑戰。無論是政府、機構還是企業,通過對全球化的持續關注,了解其中的焦點要素的發展,可以更好的應對變化,甚至從中受益。在未來的全球經濟發展中,跨國投資和跨國企業的發展環境將更為復雜,但也為全球化戰略布局和發展增強了韌性。
參考文獻
[1]劉燕春子. 應對全球化挑戰更需全球合作[N]. 金融時報,2021-02-26(008).
[2]佟家棟. 大變局新機遇下第二個百年大發展[N]. 天津日報,2021-02-22(009).
[3]楊曉猛. 出口企業如何在國際貿易環境變化中逆勢上揚[N]. 大連日報,2021-02-22(006).
[4]班軍.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內涵、背景與對策[J].中國經貿導刊(中),2021(02):154-155.
[5]賀力平.世界經濟兩大板塊變化趨勢研判[J].開放導報,2021(01):15-23.
[6]李·豪威爾. 倡導多邊主義的中國主張是重要指引[N]. 人民日報,2021-02-01(003).
作者簡介:郭樂源,女,山東泰安人,上海大學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為FDI與OFDI相關。
上海大學? ? 上海? ? 2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