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媛婕
【摘? 要】在信息社會中,人們廣泛地運用信息技術,滿足自身的需求。然而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人們開始過度依賴網絡信息資源,越來越多的倫理問題也隨之出現,例如人們的隱私被大量侵犯、網絡謠言泛濫、知識產權保護更加困難、信息鴻溝逐漸產生等,信息社會面臨著嚴峻的考驗。面對這道難題,我們應從源頭出發,找出造成倫理失范現象的原因,綜合運用法律、道德、傳統倫理規范解決信息倫理失范現象,從而促進信息社會持續健康地發展。
【關鍵詞】大數據;信息倫理失范;信息素養;信息鴻溝
引言
自 2008 年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和肯尼斯·庫克耶提出大數據概念以來,大數據一詞一直保持著熱度。大數據最核心的價值就在于對海量數據進行存儲和分析。亞馬遜前任首席科學家 Andreas Weigend 稱大數據為“21世紀的新石油”,許多發達國家紛紛將大數據建設與發展提上了日程。大數據開始慢慢滲透進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為社會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然而與此同時,大數據也引發了隱私、信息安全等倫理問題。為了信息社會更長遠的發展,發現造成信息失范現象的原因并尋找到有效的解決措施成了當務之急。人,作為生活在信息社會的主體,不能僅僅享受信息社會帶來的豐碩果實,還應樹立主人公意識,自覺承擔起信息社會的監督者與引導者的責任。本文主要探討了信息社會中倫理失范現象出現的原因以及應對信息倫理失范現象的措施。
1.信息社會的現狀及信息倫理失范的表現
隨著大數據技術的日益強大,大數據為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技術紅利和數據溢出效應,網絡信息資源的價值在不斷被發掘,信息數據更容易被獲取和利用。但是由于技術的不完備性和技術監管的遲滯性,大數據技術在給人類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引發了諸多的隱私倫理問題。倫理失范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個人隱私受到侵犯。隨著信息社會的飛速發展,信息的傳播越發容易便捷。不法分子利用信息技術竊取他人的身份資料或隱私秘密,造成信息流失,對他人的身份安全構成了極大的威脅。
(2)網絡謠言泛濫。如今網絡上派生出一個新的群體——“鍵盤俠”?!版I盤俠”不敢在現實生活中伸張正義,但在網絡世界中無所畏懼。針對社會熱點世界,他們在未了解清楚事情真相的情況下,隨意發表言論,肆意抨擊,有些甚至偽造事實,亂造謠言,對當事人帶來深重的傷害。
(3)信息侵權。國家一直強調著對知識產權的保護。然而,面對數以千計的信息資源,不乏會有人在未向信息所有者征詢意見的情況下對信息進行竊取、采用。
(4)信息鴻溝。信息鴻溝是信息時代的全球問題,不同國家、地區、行業、企業、社區之間,由于對信息、網絡技術的擁有程度、應用程度以及創新能力的差別,造成了信息落差及貧富兩極分化的現象。
2.倫理失范現象出現的原因
倫理失范現象的產生絕不只有一條導火索,因而我們應該從不同的角度探尋倫理失范的誘因。
(1)數據運用處理過程中帶來了差錯。其一,數據的來源者在發布信息時對信息進行了篡改或造謠,對社會中存在的熱點問題故意隱瞞真相。其二,在信息加工處理的過程中,有人對信息過度加工、夸大其詞,甚至出現信息遭到竊取、販賣等現象。其三, 在信息使用中,媒體片面追求信息的熱度和關注度,盲目而無節制地借助網絡途徑散播發布,無形地對人們的價值觀和網絡風氣造成深重的影響。
(2)大數據信息技術本身存在問題。盡管當今科技水平在不斷發展,但數據自我管理、歸類的能力還有待提高。數據在進行自動處理加工的過程中會出現差錯,因而無法保證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和規范性。另外某些操作系統本身或許就存在漏洞,而大數據又具有加密和匿名的功能,不法分子利用漏洞對信息進行竊取和修改的行為便難以察覺,從而埋下禍患,
(3)人類自身倫理道德的喪失。人作為信息社會的主體,享受著信息社會帶來的種種便利,卻沒能承擔起維護信息社會和諧的責任。大多數人缺乏基本的倫理知識,借助網絡信息這個跳板,仗著自己是新時代信息人的身份,盲目追求個人的利益,因而在無形之中對他人、社會甚至國家造成了不良影響。
(4)法律法規體系不夠完善。現今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規對大數據倫理的底線來進行約束,不能有效地對不法分子進行捉拿、教育或懲罰,從而造成一種惡性循環。
3.面對倫理失范該采取的措施
(1)健全相關法律法規。國家應結合實際情況,構建有關信息安全的法規,明確規定網絡時代關于公民個人信息以及企、事業單位的信息搜集、使用和授權條款,保障用戶的信息隱私權及使用權。用法律來約束和規范人們在信息社會的舉措,對不法分子采取嚴苛的懲罰,進而減少倫理失范事件的發生。
(2)加強道德教化。法律與道德教育都對規范社會秩序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法律更多的是規范人的行為,而道德是規范人的思想。法律永遠不能解決所有問題,因而道德教育必須持續跟進。
(3)堅持以人為本。即承認人是信息社會中的主體角色,肯定人對信息進行處理、加工、傳播的權利。強調信息社會發展的目標是為人類共同體創造利益,不能利用計算機及其他信息技術對人或直接或間接地造成傷害。
(4)推動科技創新。強化網絡信息技術、保護信息安全的重要手段是要推進信息技術的創新和應用。不斷發展大數據安全技術,將信息數據安全提升到國家戰略層面,加強監測防御設備,鼓勵企業和科研機構合作研發提升信息技術安全管理的水平。專業人員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實時監控各個操作端并進行分析,對存在倫理失范行為的計算機持續監控。同時國家應鼓勵科研人員盡力研發出更安全、具高度防御功能的系統,為計算機內的信息提供有力的保護屏障,預防黑客的入侵。
(5)完善社會監督。社會監督是將每一個個體都放在社會這個大樣本中,個體之間相互監督彼此的行為。這樣做有益于規范個體行為,并加強自我約束力。
(6)國家與公民形成良好的合作關系。信息社會和諧有序,最終的受益者還是人類本身。面對國家制定的相關合理并且必要的政策,公民有義務配合遵守。對于欠缺良好的信息素養的公民,國家應設立相關組織免費對其進行教育。
4.結語
面對頻繁出現的信息倫理失范現象,我們不能喪失斗志,而應勇敢地迎接挑戰。我們應從法律、道德、社會倫理規范等方面加以管理監督,強調個體作為信息社會主人公的意識,讓每一個人都承擔起監督自我和他人的責任,進而構建一個和諧安全的信息社會。
參考文獻
[1]李倫,李波.大數據時代信息價值開發的倫理問題[J].倫理學研究,2017(05):100-104.
[2]田維琳.大數據倫理失范問題的成因與防范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8(08):107-111.
[3]王苗苗.網絡信息資源利用中的信息倫理缺陷[J].科技風,2018(25):256.
[4]安寶洋,翁建定.大數據時代網絡信息的倫理缺失及應對策略[J].自然辯證法研究,2015,31(12):42-46.
河海大學商學院? ? 江蘇常州? ? 213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