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玥,張威
1.遼寧中醫藥大學,遼寧 沈陽 110032;2.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遼寧 沈陽 110032
中醫學認為,中風往往是因氣血內虛,加上過勞、嗜食肥甘厚味、情志失調等因素,導致氣血和津液運行失常,陰陽失調,氣機升降逆亂,氣血上犯于腦,從而出現一系列特定臨床表現的病癥。偏癱是中風較常見的后遺癥,分析歷年來醫家對其病因病機的總結,多為氣虛血瘀,或肝陽上亢,或腎精虧虛,或風痰阻絡?,F代醫學認為,中風偏癱是因為肢體運動功能受對側大腦半球中樞支配,當一側大腦半球出現病變,可致對側肢體出現偏癱。針灸能夠引發經氣,舒筋活絡,疏通氣血,有效改善經脈情況,同時腧穴四周神經和血管較多,針刺能提高運動神經元活性,增強肌力,調節患肢血流,改善機體功能,促使肌肉力量恢復,降低功能障礙,有利于中風偏癱的恢復。現對近五年針刺療法治療中風偏癱的研究進行綜述,為中風偏癱的臨床醫治提供依據。
1.1 傳統體針傳統體針療法治療中風偏癱一般選取四肢軀干的腧穴進行針刺,具有取穴方便、安全、易操作等優勢。趙春紅等[1]觀察針刺治療中風偏癱的療效,針刺足三里、三陰交、少海、曲池、血海、涌泉等穴位,有效率為94.2%。金迪等[2]觀察針刺治療中風偏癱的療效,選取人中、內關、足三里、血海、委中、曲池、合谷、涌泉等穴針刺,有效率為95%??梢姡槾棠軌驕p輕患者的臨床癥狀,促進恢復。眭蘭等[3]觀察針藥合用治療腦卒中后痙攣性偏癱的療效,2組均給予補陽還五湯,觀察組除口服中藥外,另給予體針治療,觀察組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且患側肢體的運動功能、平素自理能力及生活質量改善更為顯著。
1.2 巨刺法巨刺首次記載于《黃帝內經》,“凡刺有九……八曰巨刺。巨刺者……右取左”。經絡“上下相連,左右貫通”,巨刺法主要是針刺患病對側肢體腧穴,在刺激患病對側經絡的同時,調暢患側經絡氣血,使經絡氣血達到動態平衡,陰陽調和。陳淑琪[4]運用巨刺法針刺中風左側偏癱患者的右側曲池和足三里穴,引起右側中央前回ReHo值升高,推測巨刺法可促進偏癱患者患側功能恢復。王素香[5]研究發現巨刺法聯合康復療法治療中風偏癱的療效優于單用康復療法。金源等[6]運用巨刺法治療中風偏癱,兩組都選取相同腧穴,常規針刺組針刺患者患側腧穴,巨刺組針刺患者健側腧穴,結果巨刺組有效率為93.6%,明顯高于常規針刺組的80.95%,說明巨刺法在中風偏癱患者的早期康復中具有較好的效果。
1.3 “醒腦開竅法”“醒腦開竅法”是由石學敏院士潛心研究的一種特殊的強刺激針刺方法,在中風偏癱的治療上有顯著療效[7]。鄭婷婷[8]觀察腦卒中偏癱患者的治療,對照組采用運動療法,觀察組給予運動療法聯合醒腦開竅針法,結果顯示,觀察組療效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醒腦開竅針法能夠促進偏癱患者肢體功能恢復,改善其癥狀。郭蘊萍等[9]研究表明,對照組采用傳統體針療法,治療組采用“醒腦開竅法”聯合手針治療,治療組有效率及各項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醒腦開竅法聯合手針治療中風偏癱有較好的臨床療效。
眼針療法是彭靜山老先生經數十年鉆研所首創的通過針刺眼睛周圍穴區來治療疾病的一種獨特療法,具有激發經氣,理氣活血,通經活絡的效果,經臨床研討證明,眼針治療中風偏癱確有療效。趙志芬等[10]運用眼針治療中風偏癱,對照組采用陰陽經取穴方法,有效率為69.2%,觀察組額外采用眼針療法治療,主穴選擇上焦穴和下焦穴,配穴隨癥加減:氣虛血瘀加雙側心區;肝陽上亢加雙側肝區等,有效率為84.6%,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劉涵等[11]運用眼針治療中風偏癱,對照組采用常規體針治療,有效率為66.7%,觀察組采用常規體針加眼針療法治療,有效率為86.7%,且觀察組的各項療效評分均較對照組增高,說明眼針治療中風偏癱療效顯著。
通過針刺頭部指定區域,可激發經氣,調暢全身經脈,調理全身氣血,調和陰陽,改善皮層缺血缺氧狀況,降低偏癱患者痙攣程度,促使病灶功能好轉[12]。不同醫家對此有不同見解,目前,有方氏頭皮針、焦氏頭皮針等流派。張亞平[13]、梁燕[14]用體針及頭體針療法治療中風偏癱,對照組用體針,治療組用頭體針,頭針選擇的部位主要是患側對側的頭部運動區,治療組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呂雅妮等[15]應用頭針帶針康復訓練治療中風偏癱安全有效,觀察組頭針選取頂顳前斜線(前神聰至懸厘)和頂中線(百會穴至前頂穴之間的連線),結果發現,觀察組療效更突出,提示頭針治療中風偏癱療效顯著。
“靳三針”療法是靳瑞教授總結的一個針灸新學派,取穴精簡,實用有效,可改善患者血液循環,有利于偏癱患者功能的恢復。徐世芬等[16]運用“靳三針”治療中風偏癱,對照組采用單純康復訓練療法治療,治療組除康復訓練治療外另采用“靳三針”治療,結果治療組ADL及運動功能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P<0.01),說明“靳三針”療法在中風偏癱的治療上確有療效。曹曉光[17]將100例腦梗死偏癱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靳三針療法結合康復訓練治療)和對照組(常規康復訓練治療),觀察組治療后有效率及各項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靳三針”療法結合康復訓練在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方面有顯著療效。
穴位注射又稱水針療法,將液體藥物直接注射到腧穴,能夠實現穴位刺激與藥物刺激雙重作用,改善肌張力,促進肢體機能恢復,對中風偏癱后的肌肉痙攣具有較好的效果。有學者運用穴位注射治療中風偏癱,觀察組均用利多卡因和地西泮混合后進行穴位注射,對照組均選用常規體針治療,比較兩組有效率,觀察組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18-19]。郭麗華等[20]運用穴位注射治療中風偏癱,選用維生素B和利多卡因進行注射,有效率93.33%,說明穴位注射可改善中風偏癱后肢體活動不利癥狀。
電針療法作為一種新興的針灸治療方法,在針刺得氣后,通過電刺激增強針感,可有效減輕顱內炎癥反應,有效調控血清炎癥因子表達,抑制腦細胞凋亡,減輕腦水腫,改善腦血液循環,改善缺血再灌注損傷,保護血腦屏障,改善神經功能缺損,改善中風偏癱預后[21]。傅勤慧等[22]運用電針治療中風后偏癱,將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電針治療+康復訓練)和對照組(康復訓練),治療組治療后療效評分及證候改善明顯優于對照組,說明電針可以促進中風后偏癱患者癥狀改善。代國軍[23]觀察114例中風偏癱患者的治療,對照組給予康復訓練治療,治療組給予康復訓練加電針治療,觀察治療后兩組有效率以及肢體功能和ADL評分,治療組均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電針治療可改善中風偏癱患者肢體運動功能,對中風偏癱的治療具有確切療效。
針刺結合其他療法被廣泛用于中風偏癱的治療,并取得顯著成效,提高了偏癱患者患側肢體活動能力,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質量。
7.1 針藥合用中藥治療中風偏癱多以熄風化痰,補氣養血,活血化瘀為主。李昕陽等[24]運用血府逐瘀湯聯合針灸治療中風偏癱,對照組與觀察組在西藥治療后,均進行康復訓練,觀察組在康復訓練的基礎上給予血府逐瘀湯聯合常規體針治療,治療后,觀察組有效率為90%,說明針藥合用治療中風偏癱有良好效果。
7.2 針灸聯合康復訓練康復訓練能提高細胞元活性,促進神經元修復,對腦功能的重塑有一定的促進功能,防止肢體功能退化,降低相關并發癥發生概率,有利于中風偏癱的恢復。張鑫[25]在治療中風偏癱過程中,對照組單純采用康復療法,包含肢體康復訓練、坐位平衡訓練、輔助器械鍛煉等,有效率為74%,觀察組除采用康復療法外,另給予頭體針治療:選取常規體針穴位進行針刺,針刺健側頭部運動上區、中區等穴位,有效率為94%,提示康復療法結合針刺治療中風偏癱效果較好。
7.3 針灸結合推拿使用推拿手法直接作用于患病部位,可使經氣暢通,氣血正常運行,肌肉、血脈能夠得到滋養,又可放松肌肉,改善肌張力,緩解肌肉緊張,促進新陳代謝,促進肌肉恢復,使患肢功能恢復。鄭宏[26]研究發現,對照組給予康復訓練,觀察組除康復訓練外,另給予針刺和推拿治療,結果顯示,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患者下肢活動能力、獨立生活技能、平衡能力等恢復效果更好。
近年來,中風患者數量激增,遺留偏癱后遺癥的概率也不斷上升,故提高患者的生活活動能力,降低患者的負擔和壓力,提高患者的自我認同感,是努力的目標。綜上所述,本文總結了近五年針刺治療中風偏癱的常用方法,其中體針、頭針、眼針等運用較多并取得較好療效,此外,一些特殊療法如“醒腦開竅法”“靳三針”等也都獲得較好療效,筆者發現,還有許多特殊針法雖然也運用到臨床上并取得療效但未被大量數據證實,缺乏大樣本數據,缺乏對機制的深入探討,因此未在臨床上得到普遍使用,這都是亟待解決的問題。總之,針刺治療中風偏癱療效較好,但尚未明確何種針刺方法最佳,故醫者應采用循證醫學,因人而異,選擇最合適的針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