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惠冰,楊綺云,郭小妹
中山市中醫院,廣東 中山 528400
我國為艾灸發源地,艾灸療法因其簡、便、廉、效的特點,易于被人們接受。隨著對艾灸的深入研究,在運用艾灸防病治病的同時,也開始探討其不良反應,如燙傷、過敏、暈灸等。另外,艾灸煙霧是艾灸治療過程的一部分[1],其煙霧對機體的安全性問題,也是近年來熱議的問題。筆者對艾灸的不良反應與安全性的相關文獻進行篩選,分析與歸納總結,客觀分析其存在問題,并提出安全目標與措施,旨在減少艾灸療法不良反應的發生,保障患者的安全以及施術者的健康。
1.1 文獻檢索策略在中國知網、維普網、萬方數據庫中檢索已發表的中文文獻。檢索式為:主題詞(艾灸)和(安全性或防護或煙霧或不良事件或不良反應或并發癥或危險或燙傷或意外),同義詞擴展,時限均從建庫至2019年12月20日;在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clinical trials、UpToDate數據庫中檢索已發表的英文文獻。檢索式為:(moxibustion)AND(security OR smoky fog OR adverse event OR adverse reaction OR complication OR danger OR burn OR casualty),時限均從建庫至2019年11月。
1.2 文獻納入標準與艾灸相關的臨床研究;一次研究,包括臨床研究及問卷調查。
1.3 文獻排除標準二次研究的文獻;干預措施中結合針刺療法及熏洗法、泡洗法、蠟療法、神燈、藥物外敷等其他中醫療法的文獻;動物實驗的文獻;藥物或疾病本身引起的不良反應的文獻;不完整的文獻。
1.4 文獻檢索結果分析提取納入文獻相關數據,包括發表時間、發表期刊、治療時間、患者數量、患者所在地區、不良反應等,并進行分類總結。
2.1 納入文獻一般情況初步檢索獲得中英文文獻570篇。經EndNote軟件去除重復文獻103篇,余467篇;閱讀題目和摘要后,排除二次研究類文獻;排除干預措施中結合針刺療法、熏洗法、泡洗法、蠟療法、神燈、藥物外敷等其他中醫療法的文獻,余107篇;閱讀全文,排除動物實驗文獻,排除藥物或疾病本身引起的不良反應文獻,排除不完整的文獻,符合納入標準的文獻共44篇[2-45],見圖1。對檢索條目篩選后,共納入44篇文獻,文章發表時間從2002年至2019年,文獻數量以2016年、2018年居多。
2.2 艾灸過程中患者出現的不良反應分析納入文獻中,報道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的文獻有40篇[2-41],均為臨床研究,實施艾灸治療的患者有2 617例,其中,發生不良反應的患者104例,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為3.97%,各類不良反應發生情況見表1。

圖1 歷年納入文獻數量

表1 艾灸過程中患者出現不良反應統計表
2.3 艾灸過程中施術者出現的不良反應分析納入文獻中,報道施術者因暴露于艾煙環境中,致身體不良影響的文獻共4篇[42-45],均為調查類文獻,暴露對象共453例,統計結果見表2。

表2 艾煙暴露對施艾者的傷害統計表
3.1 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由表1可見,艾灸治療過程中,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較高的是燙傷、皮膚過敏和頭暈,占比分別是50.96%、11.54%、7.69%,其他不良反應的發生率較低,均低于6%。可見,燙傷是艾灸過程中發生率最高的不良反應,應引起足夠的重視。
3.2 艾灸煙霧對施術者的不良影響應引起重視由表2可見,艾灸施術者的患病率從26.67%~100%不等,不同暴露時間均會對施術者機體有傷害,主要表現在呼吸道癥狀及眼睛的不適,如慢性咽炎、咳嗽、鼻干、噴嚏、喉中有痰等呼吸癥狀和眼睛流淚、眼干、眼癢等干眼癥癥狀。韓麗等[47]讓昆明小鼠分別暴露于遮光率為85%、65%、50%的艾煙中,記錄各組小鼠的毒性反應以及最終艾煙暴露時間,研究結果顯示,85%、65%、50%的艾煙濃度組的小鼠半數致死時間(LT50)分別為45.77 min、295.33 min、303.94 min,較高濃度的艾煙具有較高的致死率。然而常規艾灸環境中的艾煙[48-49]揮發物和CO均不超標,不會造成健康威脅;短時吸入適宜濃度艾灸煙霧能加強呼吸道黏膜的完整性[50]。因此,艾灸的作用時間及控制診室艾煙的濃度成為規避其不良反應的關鍵。
3.3 安全目標與措施①艾灸過程中應提前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避免燙傷的發生。張萍等[46]認為,醫務人員在艾灸前和艾灸中應評估患者是否能耐受,喜熱或怕熱,有無糖尿病,根據以上情況適當控制治療時間;治療前,向患者講解注意事項,不要隨意移動肢體,以免灸盒、艾灰掉落;施術者勤巡視,多詢問患者感受,觀察患者病情及皮膚情況;陰虛喜熱的患者,應告知患者不良反應,讓患者主動說出感受,及時處理;體表溫度監測裝置的使用可更客觀地監測體表溫度,從而避免燙傷發生。②提前詢問患者是否有暈灸的經歷,對艾葉及艾灸的氣味是否過敏。③施灸空間不宜密閉或過小,保證空氣流通,防止醫務工作者和患者吸入較高濃度的煙霧[51],有條件者應配置可移動或固定的排煙設施。④選擇質量好、純凈的艾絨,保持干燥,燃燒充分。⑤評估患者對艾煙的耐受程度[52],必要時可以讓患者戴雙層口罩,或三層口罩,外層為紗布口罩,內層是外科手術口罩,或內外兩層為外科手術口罩,中間是紗布口罩,有條件者可以配備專業防煙口罩。⑥灸量大的情況下,施灸者工作服外可穿戴隔離衣,盡量減少皮膚和煙霧的接觸。⑦施灸結束,注意灸后調攝,如:給予口服淡鹽水500 mL,禁食生冷食物及冰鎮飲料,治療結束6 h之內所灸部位不要接觸涼水等[53]。
艾灸療法的安全性應引起醫務人員的重視,艾灸前對患者及施術者自身充分評估、提前采取防燙傷、防煙霧措施、控制艾灸時間及控制診室艾煙濃度,以保障患者及施術者的安全。而艾灸時間的長短和艾煙濃度大小如何衡量其合理性,這一問題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