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嘉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生態文明建設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對中國如何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的理論意蘊和實踐戰略以及構建生態文明的總任務總要求和未來愿景等重要內容進行了多層級的論述,構建起了一個完整系統的科學理論體系。這一理論秉承馬克思主義哲學立場、方法、觀點,運用自然辯證法、唯物辯證法、歷史辯證法深刻分析了生態文明建設的實踐路徑,對解決當今中國面臨的一系列生態環境問題、推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和建設美麗中國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任何一種自然觀,首先要回答的就是人與自然的關系問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正是立足于對人與自然環境之間關系的正確認識,提出了“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繼承了馬克思恩格斯對于人與自然關系的認識,同時超越了西方生態馬克思主義的人類中心主義與生態中心主義的局限性,將人與自然的共同命運作為新的價值主體,提出了“生命共同體”這一重要概念。他指出,“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用之不覺,失之難存。”這與馬克思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的探究過程中所形成的辯證自然觀一脈相承。一方面,馬克思恩格斯強調自然界的客觀存在,自然界是人類生存和
發展的基礎,人類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沒有自然界就沒有人類,自然界為人類的生存提供必要的物質資料,人類的實踐活動不能脫離自然界的范圍,必須在自然的基礎上進行改造自然的實踐活動。另一方面,馬克思恩格斯提出人類具有主觀能動性,人類可以通過掌握自然規律、順應自然規律來開展實踐活動,實踐是連接人與自然辯證關系的中介,是連接人類社會和自然界的終極活動,人類需要在實踐中認識自然,也必須通過實踐活動來對自然界進行改造,從而才能創造出更符合人類生存和發展的物質條件。這些思想都成為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理論源泉,所以總書記反復強調“學習馬克思,就要學習和實踐馬克思主義關于人與自然關系的思想”。
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問題歷來是人類社會需要解決的難題之一。生產力這一概念在馬克思主義哲學和政治經濟學中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但馬克思恩格斯并沒有因此而貶低自然環境的價值,認為生產力的發展必須受到各種自然條件的限制,不注重自然條件的過度生產,不僅不會推動生產力,相反會破壞人類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為了破除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二元對立的困境,習近平總書記鮮明地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論斷,唯物辯證地分析了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2005年,在浙江安吉余村,習近平首次明確提出上述科學論斷,指出經濟發展要在不破壞生態環境的前提下進行,要尊重自然的環境承載力。201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發表演講,向世界傳達了中國綠色發展的理念:“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一論述將經濟與生態二者的關系重點從經濟發展轉向了環境保護,明確表達決不能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來發展經濟,一旦二者出現不可調和的沖突,綠水青山必然要優于金山銀山。黨的十九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對二者的關系作出進一步的詮釋,將“經濟價值”與“生態價值”視為合二為一的整體,二者之間不再是“非此即彼”的選擇題,而是可以通過發展生態農業、生態工業、生態旅游等生態產業實現有效結合的聯通體。習近平總書記在《推動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一文中提到:“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生態財富,又是社會財富、經濟財富。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自然價值和增值自然資本,就是保護經濟社會發展潛力和后勁,使綠水青山持續發揮生態效益和經濟社會效益。”
習近平總書記繼承了馬克思恩格斯世界歷史理論,提出了“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重要理念,為解決生態環境問題提供了全局視野。馬克思曾在《共產黨宣言》談到:“資產階級,由于開拓了世界市場,使一切國家的生產和消費都成為世界性的了。”隨著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盛行,全球化的趨勢不可阻擋,“國際社會日益成為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在這一歷史背景下,習近平提出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旨在把握人類利益的共同性,構建相互合作、公平競爭、和平發展的世界新格局,維護國際公平正義,反對霸權主義,增進各個國家在重大全球性問題上的溝通協商,統籌當前與長遠利益,發揮自然資源世界性的生態價值,從而不斷解決深層次的發展問題。這一理念對于解決當前世界范圍內的生態環境問題至關重要——自然界是一個相互聯系的有機整體,任何生態環境問題的產生都不可能囿于一國之內,而任何生態環境問題的解決也不可能依靠一國單打獨斗,應對當今全球性的生態環境問題,如氣候變暖、環境污染、資源枯竭等,需要世界各國攜手共進、同舟共濟。
長期以來,一些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憑借它們的先發優勢,在自身經濟轉型的同時,大肆掠奪他國能源,向他國轉移污染產業,看似改善了本國的生態環境,卻是以其他后發國家的生態環境犧牲為代價,成為了當代帝國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生態帝國主義”。相反,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建設生態文明關乎人類未來。國際社會應該攜手同行,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之路,牢固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意識,堅持走綠色、低碳、循環、可持續發展之路。在這方面,中國責無旁貸,將繼續作出自己的貢獻。”
綜上,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充分繼承了馬克思主義自然辯證法、唯物辯證法和歷史辯證法的深邃智慧,以聯系、發展的視角分析了當代中國所面臨的生態環境問題,對如何迎接時代挑戰也作出了充分回應,不僅有力推動了中國的生態文明建設,也必將引領世界各國在共同化解全球生態危機中發揮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