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中國企業紛紛“走出去”,海外電力項目進行投資。隨著中國企業海外投資的規模的不斷擴大,企業之間的競爭日趨激烈,導致企業海外投資的風險逐步增加,給企業帶來了巨大的損失。因此,加強對中國企業海外投資風險的研究就顯得尤為重要。本文首先描述了近些年我國電力企業海外投資的狀況,然后分析了企業在投資環節所面臨的風險,最后對我國電力企業海外投資風險提出了應對措施。
【關鍵詞】電力;海外;風險;投資
在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流的今天,絕大多數國家的政府都把優先發展經濟作為執政的首要目標。發展中國家由于工業發展較晚,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特別是電力系統發展緩慢,成為制約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的瓶頸。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由于電力建設項目資金投入大、建設周期長、風險因素多,大多數發展中國家都需要尋求外部資金和技術支持。因此,一大批具有技術,有資金的中國企業,紛紛開始“走出去”搶占市場和資源,進行海外投資,積極參與到海外基礎設施項目的建設,以求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分一杯羹。
1、我國電力行業海外投資狀況
1950年開始,我國電力企業開始了“走出去”的序幕,電力行業以水電工程為重要抓手,以對外援建為主要手段。也是從1950年開始,中國水利電力對外投資公司就代表國家實施和組織水利電力對外援建項目;中國水利水電建設集團公司從1980年起,以市場化方式承接水電工程總承包業務。1990年以后,中國葛洲壩集團公司和一些火電建設企業也開始走出國門,承擔部分工程的建設任務。這些公司的海外投資業務成為了中國電力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雛形,培養了一批具有海外投資經驗的專業人才,也為我國電力企業開展大規模海外投資積累了寶貴的經驗。2002年底,我國對電力體制進行了改革,將原國家電力公司管理的中央電力資產進行重組。改革后不久,隨著我國經濟增長進入新一輪的周期,同時電力需求也快速增長,加之各電力企業也存在擴大市場份額的強烈愿望,投資動力十分強勁,企業也開始將目光跟蹤批地和并購海外電力項目。
2、電力企業海外投資風險的來源
2.1政治風險
政治風險是指因為種族、宗教、國家之間的沖突、叛亂、戰爭所引起的風險。政治風險主要來自于項目所在國對外資的態度、政府自身的權威、政局的穩定性、整體的國際關系、對華關系、第三國干預、國際制裁、行政效率、政策變化、政府對資產的征用和凍結等方面。政治風險可能導致項目無法獲得批準、已經達成的意向或已簽署的協議被取消、執行過程受阻、成本費用增加、資產遭受損失等,更嚴重的是企業對這種風險沒有相應的影響,只能通過保險進行轉移或放棄機會來規避風險。因此,這種風險被視為是海外項目投資中的最大也是最難以控制的風險之一,并且可能會對投資項目帶來嚴重的后果。
2.2社會風險
社會風險是指由于政局不穩定或反常的個人行為或團隊行為所引起的風險。投資項目受到的社會環境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包括基礎設施的完善性會對項目的成本,工期等造成影響,而宗教信仰、風俗習慣、商業慣例等也會影響到前期工作的有效性和后續運營的穩定性。評價社會風險的要素主要包括物流運輸、郵電通信、金融服務、水電氣供應、醫療條件、語言差異、思維方式差異、商業規則差異、宗教信仰和禁忌等。
2.3經濟風險
經濟風險是指由于管理能力下降、市場預測不足、價格變化或成本需求變動、匯率變動和通貨膨脹等原因造成的成本超支或經濟損失風險。經濟風險主要受到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現狀、趨勢、市場的穩定性的影響。這類風險對項目的直接影響主要體現在產品市場需求的變動和生產要素成本的波動等方面,從而影響海外投資項目的成本和收益產生。
2.4法律風險
法律風險是指項目所在國頒布的法律不完善,或出臺的政策對海外電力項目投資的發展造成阻礙,給投資方帶來損失的風險。法律風險包括法律制度差異、法律變更、稅法問題、知識產權問題等。也包括由于內部控制和治理機制不完善,企業活動未能與法律、法規、制度、政策、行業規則等有關規范保持一致,而可能面臨主管或司法機關處罰的風險。法律風險通常與合規風險交叉,包括行賄、保密信息泄露、招待客戶、給客戶送禮、洗錢等。
3、電力企業海外投資風險的應對措施
3.1政治風險應對措施
為規避因發生政府更替產生的政治風險,由中國相關信用保險機構及其他保險公司承保, 投保相應的保險;加強與投資項目所在國大使館的聯絡與溝通,確保獲得信息的準確,定期咨詢和收集政治局勢等預警信息;加強與項目所在國政府部門和一些非政府組織的聯系,并選擇有實力的中介機構,如在當地有教導影響力的華人組織,使其起到溝通橋梁的作用;在能力范圍內,適當的做一些有利于當地社會的公益活動,與當地文化有機結合,讓企業文化落地,樹立企業的積極友好形象,杜絕負面事件或報道的發生。
3.2社會風險應對措施
創造良好的經營環境,制定海外突發事件應急管預案,完善應急救援機制;制定員工行為守則,規范員工行為方式,引導和督促員工樹立良好文明形象,遵守當地法律法規,尊重當地習俗,與當地雇用員工和諧相處,出現矛盾摩擦冷靜處理、理性解決;在項目執行過程中,通過聘請相關安保人員確證項目順利進行。
3.3經濟風險應對措施
在現有政策條件下,完善“走出去”戰略中所需要的配套金融政策,并在現有政策條件下加以落實,使其能夠充分發揮政策功能作用,給“走出去”企業提供一個堅實的保障。我國的政策性銀行,特別是進出口銀行則需要制定相關合理的企業融資方案,為企業的投資提供可行的優惠政策,有效降低融資成本。另外,有能力的保險公司也可以提供可行的保險條約,在一定程度上分擔部分的匯率風險、政府違約風險等。
3.4法律風險應對措施
法律風險可以通過外部法律咨詢和合規審查等途徑加以防范。我國企業在項目運作過程中,除了由自身的法律部門進行法律風險審查把關之外,還可以聘請項目所在國有分支機構的國際知名律所或當地律所參與談判、合同(協議)的起草和審核工作,以確保投資的項目符合我國和所在國對外投資的相應法律法規要求。
結語:
總之,風險是海外投資中需要經常面對的問題,海外投資的不確定因素性,偶發性使投資企業面臨的風險更為復雜。我國電力企業“走出去”的過程中處處潛藏著風險,只有把風險應對放在首位,把風險轉化為收益,我國電力企業“走出去”才能變得更加穩健。
參考文獻:
[1]于佳.新時期海外電力項目投資風險管控研究[J].電力建設,2018.5.
[2]王哲.中國民企在印度的投資現狀及動因分析[J].現代經濟信息,2018,(19):126.
[3]張建碧.“一帶一路”背景下企業海外投資風險防控[J].會計之友,2019,(11):95.
[4]王潔林.淺談國有企業投資風險管理[J].中國商論,2020,(13):135.
作者簡介:
王兵(1994.08—),女,漢族,吉林松原人,會計學碩士研究生學歷,單位:東北電力大學。研究方向:投資風險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