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海芳
摘 要:在新的教育改革前提下,教育教學工作也應相應改進以滿足素質教育理念和新課程教學改革的新需要,這就需要教師對平時的教學工作做出新調整,以實現新課程教學的目的。在初中物理教學期間,教師在關注學生基礎物理知識學習的同時,還要與物理課程內容相結合,以培養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本文主要針對初中物理教學期間,就培養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問題展開一系列探討和分析。
關鍵詞:初中物理教學;核心素養;創新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13-003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13.015
在初中物理教學期間,教師既要關注學生基礎物理知識的掌握情況,又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即加強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的培養,注重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學生的積極性都有助于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的提高。因此,教師在開展物理教學期間要制定不同的教學方案以不斷提高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該文章對初中物理教學期間的教學策略進行了詳細分析,希望可以對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的培養提供一定參考。
一、現階段初中物理教學存在的不足
(一)物理教學方法形式化嚴重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不少學校主動對物理教學進行探索和完善,但是最重要的問題是形式化過于嚴重且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物理實驗是更加直觀高效教授物理知識的重要方式,這也對于當前學生的動手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然而不得不承認的是,部分物理學科的改革只是硬性地適應上級的要求,改了形式卻是換湯不換藥,甚至于起了反作用。一部分學校盲目增加實驗課,但是卻沒有針對性和科學性,直接導致學習理論的時間被大幅度壓縮,嚴重影響了學生對于物理基礎知識的學習和掌握,大大降低了學習效率。而另有一些學校則是少安排或者不安排實驗課,這樣就嚴重影響了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和學習物理知識的效率,不利于整體物理體系的搭建。這兩種情況都是需要避免的。
(二)物理教學方法陳舊落后
教學方法過于簡單落后,是當前初中物理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之一。目前不少教師依然是用過去的經驗來教學,并沒有真正按照新課改的以學生為中心的要求來調整過去的教學方式。不少教師的課堂仍然是照本宣科填鴨式教學,學生也是被動地接受知識。特別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教師很愿意使用案例,但是這些案例過去陳舊老套,與現在學生的日常生活差別太大,難以引起學生的共鳴。這種情況下的案例教學反而嚴重影響著課堂效率的提高。
(三)物理教學方法與現實脫鉤
不能因人而異靈活調整教學方法,是當前初中物理教學中常見困難之一。在目前的初中物理教學中,不少教師都是帶兩個甚至更多的班級,而不同的班級的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學習能力都有差距,這在客觀上就要求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現階段的學習能力適時調整教學方法。然而事實上教師的工作壓力很大,很多時候為了更好地節約備課和教學精力,往往對于不同的學生采取統一教學方式。這樣就導致部分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難以在課堂上有效地掌握相關知識,由于成績不好又產生了害怕和厭學的情況,大大影響了整個班級的教學水平的提高。
二、優化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物理教學方式的策略
(一)激發學生對物理學習興趣,避免出現兩極分化情況
通過科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提高物理教學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初中物理在內容上和小學自然有一定的聯系,但是在知識難度上有了很大的提升,基本上可以說是一門新開的學科,特別是初中物理中的力學電學等內容比較抽象較難理解。在這種情況下,激發學生的主動學習的興趣,是開展教學的重要前提。基于此,初中教師要吃透新課改的要求,認識到初中物理的定位是啟蒙,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樹立學生的自信心,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知識的興趣。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之中,教師可以將復雜的公式與學生日常接觸的實際現象結合起來,創設科學專業的情景,利用PPT、自制教具等多種合理的方式,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動參與其中,主動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通過充分激發物理學習興趣,學生能夠不斷地提升自身的學習能力和水平,這也有效地阻止了兩極分化現象的發生。
(二)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學生的科學素質
學生在初中階段學習的物理知識主要來自生活,并且與日常生活有著緊密聯系。因此,在開展初中物理教學工作時,教師要針對物理課程內容,聯系學生學習物理知識時所涉及的實際生活場景和生活素材,設計出合理的教學方案,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引導學生利用掌握的知識去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象,以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并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積極性,從而使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更加深刻,進而實現提升學生科學素養的目標。
(三)引進科學前沿知識,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傳統的物理教學,只注重傳播物理知識,尤其是特別關注一些陳舊的、過時的知識,只是向學生灌輸知識,沒有真正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更是缺乏對學生積極性、創造性的培養,沒有按照社會和科技發展的需求來培養學生的素質,只是簡單地把學生當成接受知識的容器。而這種傳統的教學觀念已無法滿足當代社會發展的需求。隨著社會知識和科技的快速進步,除了對學生知識掌握程度要求有所提高外,對學生的整體學習能力和非智力因素也有了新的要求,尤其社會發展對創新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講授原有教材基本知識外,還要結合相應素材,適當將現代物理知識教育滲透進去,以拓寬學生的視野,不斷增強學生的求知欲和創新欲,并培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使學生的創新思維和探求真理的能力都有所提高。例如,在講述“物體是由大分子組成”時應通過閱讀材料來加深對納米技術的理解,在講述“磁場”知識時可以介紹磁與生物,講述“交變電流”時可引入直線電機與磁懸浮列車,在講述“原子核”時可簡介粒子物理,在講述“聲音的利用”時可將生活中的B超引入課堂,在講述“安培力”時可引入生活中的電磁炮等。通過舉例,我們可以幫助學生深入思考,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積極性、學習能力和創造力,以實現培養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的目的。
(四)注重開展物理實驗,強化學生的知識理解能力,增強物理知識感悟
物理教學主要以實驗為基礎,換句話說,物理的定義、定理、規律等都是通過多次實驗和實踐活動來證明的,因此物理學習中的實驗不應只停留于對課本上的演示實驗、探究實驗及“想想做做”小實驗,而是要切實地進行具體操作。我們的實驗教學不必一定要在課上完成,課后也可進行實驗;實驗中所使用的器材既可以是實驗室配備的,也可以是自備自制的教具,還可使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物品以及學生使用的一些學習用品,如做壓強實驗時可使用鉛筆盒小刀等。這些都是學生在生活中常見的器材,便于加強學生對物理的理解和認識,讓學生認識到物理知識就在我們身邊。而且使用課本上沒提到器材,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創新力:同學們一起思考并探索還可以通過什么器材來闡述我們的物理知識。或者,同學們也可通過類似的方法來解決其他的問題等。學生通過對實驗活動的探究,經歷的探究過程與科學工作者相似有助于學生掌握物理知識和技能,在實驗的過程中體驗樂趣,學習科學工作者的探索方式,同時有助于領悟科學家的探究精神和創新思想。當然,在物理實驗的操作過程中,由于受影響的因素較多,學生的實驗可能會存在誤差,因此教師要進行科學的引導,不要打擊學生實驗的積極性,同時還要培養學生嚴謹的實驗態度,讓學生在物理實踐中掌握物理知識和探究方法,從而進一步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以提高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
(五)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課堂的主人。教師應當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地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個性特點,然后結合教學內容設計出輕松愉快的教學情境,并且在教學情境中適當地為學生設計一些疑問,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讓學生在非常想要了解某部分內容的情況下對物理知識進行主動的探究和學習。創設情境的方式有很多種。一般來說,針對物理這個學科,教師可以采用多媒體來創設直觀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感受一些有趣的物理現象;還可以利用一些實際的物體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除此之外,結合一些生活現象或者時事新聞等載體,也能夠起到激發學生求知欲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在創設教學情境的時候一定要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
(六)以先進手段解決抽象難題,培養學生的物理能力
充分運用新方式新手段,是提高物理教學水平的重要憑借之一。在信息化時代的背景下,多媒體已經在教學中得到了廣泛的使用,豐富了現有的教學模式。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信息化教學還存在著一些問題。一方面是部分教師過于依賴多媒體這一介質,卻忽視了教學內容才是關鍵,本末倒置;另一方面是部分老教師對于多媒體的應用不熟練甚至有著抵觸的心理,導致這一手段并沒有在現實課堂中得到充分的運用。所以,教師需要主動學習研究,認識到以多媒體為代表的新技術的重要意義,充分了解其使用方法并與現實教學結合起來,通過教學效果和學生反饋不斷優化調整,這樣才能夠形成一整套屬于教師自己的教學方法體系,并要堅持學習不斷優化提升,讓較為抽象的物理更容易被學生所理解和掌握。
三、結語
教師在初中階段教授物理時,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基礎物理知識的教授,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物理核心素養有助于對學生物理知識的掌握和理解,同時在教授初中物理期間,教師應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不斷培養學生的科學素質;同時在課程教學中要適當地引進科學前沿知識,激發學生的創新力,并且要做好物理實驗工作,加強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以提高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感悟,從而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陳文澄.核心素養下初中物理教學如何培養學生探究能力[J].課程教育研究,2019(5).
[2]茍小強.初中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策略研究[J].學周刊,2019(7).
[3]婁德江.初中物理教學中發展學生核心素養解讀及策略探微[J].中國校外教育,2018(9).
[4]邱蘇平.以核心素養培養為導向的初中物理教學改革思路初探[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9(1).
[責任編輯 杜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