茍天盛
摘 要:隨著教育的改革以及新課程標準的提出,語文閱讀在學科組建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越來越受到專家和學者的廣泛重視以及關注,因此,教師將提高小學生的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作為語文課程教學的主要任務。本文就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有效性策略研究進行探討與分析,以供教師的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研究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13-006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13.030
伴隨著我國教育的改革以及新課程標準的出臺,閱讀作為小學語文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健全學生邏輯思維能力促進小學生語文表達能力的培養,受到了廣大教育教學專家的重視,小學生可以通過語文閱讀的學習提高審美、擴寬視野,并且能夠在閱讀過程中吸取作者的生活經驗,彌補小學生生活經驗以及社會經驗不足的缺陷,對小學生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價值觀的培養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為小學生其他學科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知識基礎。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小學生都活潑好動,他們不喜歡被束縛,但是傳統的教學中由于教學觀念比較落后教學方法也比較單一,這樣就束縛了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對語文閱讀沒有興趣同時對語文產生了片面的認識。滿堂灌的教學模式是當前教學中最常見的一種,教師將自己的主觀感受和想法灌輸給學生,未能意識到學生在課堂的主體性。教師只關注文本內容的講解,不能調動學生在閱讀中的參與積極性,導致學生無法表達和展示自己的想法和見解。
閱讀資源不足,內容缺乏吸引力。閱讀材料都是為了提升閱讀能力而選取的,這樣就造成了閱讀資源的枯燥性。沒有站在學生的角度儲備閱讀書籍,致使學生喜歡閱讀的內容不多,不能滿足處于發展中的小學生對知識的渴求。此外,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只注重了對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閱讀的技巧與方法沒有教給學生。
二、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研究
(一)教師借助多媒體技術創設閱讀情境
教師在傳統語文教學以分數為準,忽略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單純的閱讀教學也只是就題講題,不注重閱讀基礎和閱讀的繼承性,并且常常以語言敘述的方式來進行閱讀知識內容的傳授,忽視了小學生對閱讀內容的興趣和愛好,而且閱讀教學沒有對學生真正起到系統教育的連貫性,教學中對學生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形成起不到循序漸進的教育效果,所以不能將較為抽象的語文閱讀知識內容進行很好的了解,給小學生的語文閱讀課程學習帶來了很大的壓力,從而導致學生失去了對小學語文閱讀課程的閱讀積極性與熱情。俗話說得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并且應根據學生的心智發展特點“因人而教,因人而育”的學習特點、性格特點、理解能力以及差異性來進行對小學語文課程知識內容的創新。
在我國現當代多媒體技術以及自媒體越來越普遍化的情況,大大地提高了人們的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質量,而且多媒體技術博采眾長能夠給人們帶來很大的樂趣,教師將多媒體技術引用到小學語文閱讀的教學過程中,可以有效地集中小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小學生對語文閱讀知識內容的積極性,多媒體技術能夠把學生的多種感官集于一體,提高了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和課堂學習興趣,使得學生能夠更直觀地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其多媒體動畫的演示讓學生能夠在視覺以及聽覺的基礎上增加美的感受,加深學生對《日月潭》這篇文章內容的深入了解,將較為抽象的閱讀知識內容變得更加直觀立體,調動了學生對語文閱讀知識內容的探究欲望以及學習積極性。
(二)教師通過分層教學培養學生閱讀技巧
由于每個學生的家庭環境不同,教育觀念不同,家長的語文素養不同,傳統閱讀教學都采用一刀切,不能保證每個學生都有所收獲,也無法保證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應有的鍛煉和提升。因此,教師采用分層教學勢在必行,通過分層教學有針對性地對小學生開展閱讀教學和訓練,來保證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地參與到小學語文閱讀的教學活動中來。首先,教師要依據學生的學習能力、閱讀興趣和知識能力將全班分成若干個小組;其次,教師為不同層次的學生安排閱讀任務進行因材施教,使得每個學生都能學有所獲,培養學生對閱讀課程學習的自信心;最后,教師應該科學的對學生的閱讀情況進行有效的評價,使得學生對閱讀產生有強烈的興趣。
例如,教師在傳授學生《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一課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就題目來引導學生進行探索與分析,并且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出不同層次的任務,比如,語文閱讀知識基礎稍差的學生,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對句式、生字做到一定的背誦拼寫,使這類學生掌握一定的基本知識,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對于語文學習能力較為一般的學生,教師可以讓這類學生嘗試進行對文章的有效理解,并且還要對文章進行仿寫提高閱讀的學習技巧;對于閱讀學習水平較高的學生,教師可以幫助這類學生進行課外知識的能力擴展,來提高學生的眼界,使得學生能夠突破自我。
(三)教師開展合作探究逐步形成學生的閱讀能力
如何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水平?教師要引導小學生開展合作探究學習,促進小學生閱讀能力和閱讀教學效率的提升。應試駕馭下的語文閱讀教學,教師往往更加注重小學生閱讀技巧的鍛煉,忽視了學生自主能力的學習與培養,固定單一的教學模式,使得學生形成一種固定的思維,喪失自主學習和探究的意識,并且逐漸失去了對語文閱讀的興趣,不愿意讀,讀也是為了訓練而答題。因此,教師必須遵循新課程標準,改變教學方式以及教學策略,運用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來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使得學生能夠在互相交流與互相發展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與閱讀技巧。教師可以先將小學生分成若干個合作學習小組,然后讓小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閱讀的學習和探究,鍛煉小學生閱讀探究能力和合作學習的水平。例如,教師在傳授學生《小蝌蚪找媽媽》的教學方式以教學方法的過程中,可以向學生提出問題,使得學生能夠在互相交流的過程中吸取他人新奇的想法,開闊自己的閱讀視野,提高自身的發散思維和能力,而且學生在互相交流的過程中也拉近了彼此之間的距離,有效地提高了班級的凝聚力。之后,教師也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蝌蚪找媽媽》的情景模擬,讓小學生在小組中進行分角色閱讀和表演,使得小學生在進行情景模擬的過程中加深對《小蝌蚪找媽媽》這篇文章的理解,并且也有效地提高了學生對語文閱讀課程的學習興趣以及學習積極性,加大了學生的參與度。
(四)多樣的閱讀教學活動利于拓展學生的閱讀氛圍
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必須要不斷豐富閱讀教學的形式從而拓展閱讀范圍和內容。閱讀教學中語文素養能力差的老師開展閱讀教學都是以小學語文教材作為內容和依據,在教材中進行閱讀教學的開展,教學范圍較窄,教學內容也不夠豐富,小學生的思維和眼界都被限制,不利于小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同時,小學閱讀教學活動較少,小學生只能從閱讀教學中進行閱讀技巧和能力的鍛煉和提升,使小學生的閱讀水平受到影響和限制,使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難以提升。因此,教師要在原有的閱讀教學訓練的基礎上,引導和鼓勵小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教學,幫助小學生收集一些優秀的,符合小學生閱讀能力的課外閱讀書籍,給小學生提供更多的閱讀內容和范圍,教師可以在教室中設置課外閱讀角,鼓勵小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學習,給小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閱讀氛圍和環境。教師還可以組織小學生進行閱讀大賽,通過給小學生設置一個閱讀的主題和范圍,讓小學生進行自主的閱讀,然后結合自身的理解進行相應討論和探究,并對閱讀中的內容進行相應的比賽,充分做到閱讀能力的形成,閱讀視野的提升,閱讀熱情的激發,閱讀水平的提高。
(五)教師做好閱讀評價提高閱讀有效性
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效率,教師還要進行合理的教學評價,利用教學評價來促進小學生的閱讀積極性,提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俗話說得好,好孩子都是夸出來的,小學生都渴望能得到教師的認可與夸獎,適當的鼓勵和引導可以幫助小學生樹立閱讀和學習的信心,更好地促進小學生進行閱讀學習和探究。所以教師在傳授小學生語文閱讀知識內容的過程中,也要有效地對小學生進行科學的評價,使得小學生能夠在教師的評價過程中培養閱讀學習的自信心,調動小學生的積極性,使小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閱讀學習中去。而且教師在對小學生進行評價的過程中也要尊重小學生的自尊心,并且多多要用“你真棒”“我認為這樣會更好”“你還有別的想法嗎”等一些委婉的語句來引導小學生進行語文閱讀的課程學習,使得學生明白自己的重要性,并且在閱讀的過程中會更加愿意發表自己對閱讀內容的真實看法,教師再通過小學生的表現以及反饋,有針對性地幫助小學生解決閱讀中存在的問題,提升小學生的閱讀技巧和水平,從而有效地提高了在小學階段初步形成學生的閱讀素養。
總的來說,小學語文閱讀課程對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語文閱讀作文小學語文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小學生語文知識基礎發展與升級最重要的途徑,然而,在傳統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往往只注重了小學生語文閱讀的學習成績,忽視了小學生語文閱讀的全面發展,阻礙了學生語文閱讀學習的積極性,在語文課程標準指導下,教師的教學策略多樣性和教學計劃幫助小學生進行閱讀興趣的培養,使得小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閱讀的技巧與方法,為小學生小學語文課程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與保障。
參考文獻:
[1]劉艷波.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20(12).
[2]焦永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分析[J].才智,2020(12).
[3]陳映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提升策略[J].甘肅教育,2020(6).
[4]周云.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20(7).
[責任編輯 萬淑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