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霞
摘 要: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非常重要的內容,通過閱讀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有效感知文本內容,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語感,積累豐富的語文知識,有效提升小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能力。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要重視閱讀教學,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加強對學生閱讀方法的正確指導,使得學生能夠全面透徹地理解課文內容,挖掘課文所蘊含的思想情感,從而順利完成語文課堂教學內容。本文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性及存在的問題進行簡述,并提出有效可行的閱讀訓練教學方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訓練;重要性;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13-008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13.040
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部分語文教師認為小學生的年齡較小,吸收和接受知識必須要依賴他人幫助才可以做到,不能依靠學生個人的自身能力去獲得,教師在課堂知識傳授中仍然應用傳統落后的灌輸式的教學模式進行授課,也以這種模式對學生進行語文閱讀的訓練。這種局面主要是由于語文教師頭腦中錯誤的思想造成的,這種傳統落后的教學模式與當今的素質教育理念相違背,對小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極其不利。另外,采用這種教學方法對學生語文知識的學習也非常不利,對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也是不利的。因此,我們小學語文教師應該認真學習新的教育理念,把握新課標的目標要求,探究有效的且適合小學生閱讀教學的方法,以提高小學生閱讀教學的效率。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性
新課標對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任課教師重視小學生聽、說、讀、寫等幾方面能力的培養,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能力,這對學生以后的語文知識學習是至關重要的。因此,要求小學語文教師要將語文閱讀教學作為重要的教育任務,高度重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在學生的語文課堂上,語文教師應準確合理地指導學生,讓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得到有效的鍛煉,幫助學生去掌握充足的語文知識及素材,使得小學生的智力得到充分的發展。
此外,小學生通過豐富的語文閱讀,能夠進一步地深入理解文章內容,不斷去拓寬小學生的語文知識面,讓小學生的閱讀視野大大開闊,從中學習到多種有用的寫作技巧,在閱讀的基礎上去提升小學生的作文水平及能力。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探尋有效的閱讀訓練教學方法,以確保小學生的閱讀教學質量,為小學生語文教學目標的達成創造良好的基礎條件。
二、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側重閱讀知識,輕視閱讀能力的培養
在當前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部分教師在教學中傾向于閱讀知識的學習,其認為閱讀知識乃是小學生整個語文閱讀體系中關鍵的因素,假如沒有這個關鍵因素,那么小學生的閱讀教學就視為失敗,無法去進行有效的閱讀學習。事實上,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才應該作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重要的培養對象。課堂上,部分教師只是對部分詞語進行字面上的理解,而對于詞語所富有的深刻內涵及情感卻不能讓學生獲取到。作為語文教師必須要懂得,閱讀絕不是單單去讀,而是要經由閱讀這個過程去進行感悟,從而將小學生的閱讀能力挖掘出來,并進行有效的培養。
(二)沒有重視學生正確閱讀態度的培養
在閱讀教學過程中,端正學生的閱讀態度是有效閱讀的前提,必須要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才可以進行語文閱讀。可是在當前閱讀教學中,部分語文教師教學僅僅為了完成閱讀教學的任務,結果沒有擔負起語文教師應完成的責任及義務,他們只是將閱讀任務下達給學生,學生也是在被動地進行語文閱讀。試想,這種被動式的閱讀,學生又怎能去真正領悟閱讀內容中那深刻的含義呢?所以,學生根本不明白如何去進行正確的閱讀,怎樣從閱讀的材料中去收獲有用的語文知識,懂得領悟閱讀文章的深刻含義而受到教育。另外,在語文閱讀過程中,很多學生也是依據個人的愛好進行閱讀,沒有注重去借助閱讀的輔助工具去進行閱讀,這樣我們根本就看不到學生邊讀邊想的閱讀狀態,這種忽視正確閱讀態度的后果是非常嚴重的。
(三)教學過程較為枯燥乏味
在進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時,語文教師若能運用準確而流利的語言,構思巧妙的教學結構,添加帶有濃厚情感的朗讀,定然會收到較好的閱讀效果。相反,閱讀教學必然枯燥而乏味,學生閱讀的興致喪失,大大降低小學生的閱讀效果。在一些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部分語文教師的講解平淡而無味,又與閱讀材料中情感不協調,使得閱讀教學中幾乎看不到師生、生生互動的身影,從而造成閱讀教學課堂缺乏生機與活力。
(四)閱讀教學方式較為單一
新課改倡導在閱讀教學過程中進行不斷的創新,找尋適宜有效的閱讀教學方式進行閱讀教學。可是,在部分小學的語文閱讀教學中,所采用的閱讀教學方式過于單一,其主要體現以下兩方面:一是語文教師不能針對不同閱讀材料改變閱讀教學方法,從而導致閱讀教學進度較為困難;二是雖然不少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探尋適合自己教學的方式,但卻不能及時地進行創新,這種狀況對于學生的閱讀教學是非常不利的。
三、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訓練教學方法研究
(一)充分做好課前的準備工作
我們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往往起始階段順暢無阻,那就會非常順利,接著后面的事情容易做了。我們的課堂教學也是如此,教師必須在授課前做好課堂教學的準備工作,充分把握每節課的教學目標,了解課文的教學內容,掌握適宜的教學方法,備好語文課上課前所需要的教學用具,做好教學設計。將課文的內容以引人入勝的導語展示給學生,充分激發小學生積極的語文學習興趣,有效吸引學生上課的注意力。小學生的年齡因素,決定著每個學生都會有強烈的好奇心,小學語文教師便可以抓住小學生好奇心強的這個特點,在課堂教學開始時,便可以用小學生喜歡的方式進行導入,以激發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
(二)營造輕松愉悅的閱讀環境
在小學語文閱讀訓練過程中,閱讀環境的營造是至關重要的,適宜的閱讀環境可以幫助小學生更好地去把握文章所富有的深刻內涵,了解文章作者所要表達的宗旨,其作用是非常大的。在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應將學生的自我思考能力的培養作為教學的重點工作去做。但是,以往傳統的閱讀教學模式為我們呈現的是一種哺育模式的教學方式,任課教師只是一味地注重自己的見解和相關問題的傳輸,而沒有去重視語境的培養,同時也抹殺了小學生自主思維的空間。在實際教學中,我們應該糾正這些存在一定問題的教學方式,我們在進行詩歌教學時,便可借助圖畫附加音樂播放的方式進行,這樣便可以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語境氛圍,以有效實現閱讀環境的創設。
(三)豐富學生閱讀的方式和方法
在引領學生進行閱讀教學時,我們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注重閱讀教學細節方面上的技巧掌控,依據閱讀內容的不同采用不一樣的閱讀方法,以利于學生進行有效的閱讀教學。這種針對閱讀內容而確定閱讀手法的方式是較為合理的做法,通過閱讀教學可以大大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因此,教師在為安排閱讀教學目標時,就可以根據不同的閱讀內容設計方案,對于一些篇幅較長的文章,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先從目錄開始對文章內容有大致的了解,而后通過每個章節的內容去進行快速的閱讀,進而把握文章的核心。我們在進行相關詩歌的閱讀教學時,要注重強調閱讀的次數,在學生多次朗讀后,教師再輔之以信息技術手段來豐富小學生閱讀方式和方法,從而提升學生語文閱讀的樂趣,進而實現對小學語文閱讀方式的有效把握。
(四)注重于閱讀內容的提煉
在指導學生進行閱讀教學時,有一點我們教師必須要清楚,我們的教學所針對的是年齡較小的學生群體,在為學生進行閱讀指導時,必須要依據學生的知識能力以及思維水平,去進行閱讀教學安排。在學生的閱讀生涯中,勢必會受到成人閱讀行為的影響,此時教師就應該在學生的閱讀教學中,依據學生的自身特點恰當地選擇閱讀材料,同時對于小學生的閱讀內容進行適當的指導,如我們在閱讀詩歌或是散文等閱讀內容的時候,應引導學生從閱讀內容言辭方面進行研究學習,從而使學生的寫作能力及閱讀水平都得到有效提升。另外,我們在引領學生進行閱讀時,還要關注文章的段落特點以及脈絡結構方面的內容,有利于學生去清晰準確地把握閱讀文章的結構內容,幫助學生快速而準確地捕捉到文章的主旨,這樣就可以引導學生去正確發現文章所蘊含的思想情感。
(五)引領學生于實踐中體驗閱讀的快樂
有的學生反應閱讀沒有意思,太單調乏味了。他們將閱讀看作是一個無味而枯燥的過程,這是因為學生沒有真正地體驗到閱讀所帶來的那份快樂。因此,我們在引領學生進行閱讀時,可以與一些實踐活動進行有機結合,如可以帶領學生舉辦一些辯論性質的討論會,在討論會上可以將學生劃分為正反兩方,引導學生從自己個人的角度去發表閱讀的理解,再從他人的角度去感悟對方描述文章的內容,來加深自己的了感悟和理解。教師還可以通過某些文章或書籍中所描寫的場景進行實地模仿嘗試,將學生置身于真實的場景氛圍中,以利于學生更準確地領悟文章的內容,進而透徹地把握文章作者的寫作意圖,從而激發小學生自主閱讀的興趣,提高學生的閱讀學習效果。
四、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訓練教學方法是非常豐富的,我們語文教師可以結合自己教學的真實情況,選用適合班級學生訓練的教學方法,堅持以學生為課堂教學主體,教師為主導,不斷提高小學語文教學閱讀訓練的水平,使得小學閱讀教學質量得到不斷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黎飛靈.探尋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有效途徑及方法[J].課程教育研究,2017(31).
[2]王研.“立德樹人”背景下小學語文德育滲透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19.
[3]安洪靜,孫洪斌.論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途徑與方法[J]. 亞太教育,2019(1).
[4]張彥卿.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實踐的有效途徑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7(26).
[5]朱佳佳.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途徑及方法思考[J].語文課內外,2019(24).
[責任編輯 薛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