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昌剩
摘 要:計算機信息技術作為高中階段最為重要的一門學科,承擔著提升學生科學素養、增強學生信息技術能力的重任。因此,計算機教師必須要結合新課程改革下的計算機信息技術教學要求,立足計算機信息技術教學現狀,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全面推動課程改革,不斷提高高中計算機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質量。本論文以新課程改革下高中計算機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為研究切入點,對新課標下教學中面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具體的課程改革措施。
關鍵詞:高中;計算機信息技術;課程改革;核心素養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13-009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13.045
伴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互聯網已經成功進入到社會生活的每一個角落中,并逐漸進入到高中課堂教學中,成為最為重要的一門課程。尤其是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對高中計算機信息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也要不斷學習信息技術最新的知識,掌握課程的發展方向,給學生提供計算機的前沿技術,幫助學生掌握一定的信息素養,進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新課標下的高中計算機信息技術教學
在新課程標準下,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已經成為計算機信息技術教學的核心目標。這一要求也給高中計算機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改革指明的方向。因此,在研究新課程改革下高中計算機信息技術課程改革的時候,必須要首先明確新課標下的高中計算機信息技術教學要求。
具體來說,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計算機信息技術教學的目標主要包括四個方面。(1)信息意識:主要是指導學生在有效的學習中能夠主動按照教學的要求,獲得相關的信息,并對所獲得的信息進行科學辨識,分辨其真偽、可靠性和來源等;(2)計算思維:主要是在高中計算機信息技術學習中形成一定的計算思想,借助計算能力,解決問題;(3)數字化學習與創新:主要是在高中計算機信息技術學習中借助常用的數字化資源和工具,對課堂的學習資源進行有效的管理,進而創作出新的作品;(4)信息化社會責任:主要是在高中計算機信息技術學習中引導學生尊重基本的規章制度,并對信息設備進行安全使用等[1]。
二、高中計算機信息技術教學現狀分析
(一)課程地位低下,重視程度不夠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計算機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提升學生的信息技能和素養,為學生更好地生存和發展奠定基礎,進而促使學生全面發展。但結合當前的調查顯示,在高中教育中高考成績是教師教學的最終目標,片面追求升學率,而針對非高考科目的計算機信息技術課程則常常給予忽視,以至于高中計算機信息技術課堂常常被其他課程取代。在這種情況下,高中計算機信息技術課程無法有效開展,無法體現這一學科的教學價值。
(二)教學形式單一,難以滿足新課程改革下的教學要求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對高中計算機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教師在具體開展教學的時候,無論是教學理念,還是教學措施都比較陳舊和落后。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始終被動接受知識點的狀態,根本無法滿足時代發展的需求,課堂計算機知識也滯后于實際生活中信息技術知識的應用。
(三)師資力量難以滿足教學要求
面對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教師在高中計算機信息技術教學的時候,必須要更新教學理念、優化課堂教學手段,更好地滿足課堂教學要求。目前,高中計算機信息技術教師的綜合素養,尚未能滿足這一教學要求,教師的教學理念比較陳舊,在具體的教學中根本無法逐步落實新課程改革下的教學要求。
(四)課程結構設置不合理、教學內容陳舊
目前,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還存在明顯的課程結構設置不合理的現象。集中體現在:高中計算機信息技術課程設置中,并未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使得課程設置中存在嚴重的不科學、不合理性,相關課時內容比較少,難以完成預期的化教學目標;另一方面,當高中計算機信息技術教學內容來說,教學內容比較陳舊,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致使學生學習興趣低下,難以提升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質量。
(五)考核制度不夠科學
考核體系是高中計算機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的關鍵點,計算機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考核的時候,基本上都是采用筆試的方式進行考核。這種傳統的考核模式難以滿足新課程改革下的教學要求,制約了課堂教學質量[2]。
三、高中計算機信息技術課程改革策略分析
(一)轉變以往教學觀念
教師在推進信息技術課程改革的時候,必須要立足于高中信息技術核心素養的要求,以培養學生先進的信息理念,增強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促進學生信息素養發展。一方面,教師必須要及時轉變教學理念,發揮信息技術的教育價值,在現代化信息技術教學模式下,幫助學生獲得信息技能和知識,提升自身的信息素養;另一方面,不斷加強高中計算機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重視程度。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必須要認識到計算機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價值,為其安排足夠的課時,并為課堂教學提出有效的保障,確保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順利開展[3]。
(二)不斷完善課程結構
在新課程背景下,改善計算機課程結構,優化課程教學內容更有利于突出信息技術的特點,為學生的信息技術發展提供空間。一方面,在完善課程結構的時候,應緊緊圍繞核心素養下的教學要求,立足于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原有的教學經驗,在原有教材的基礎上對其拓展,將最新的軟件、技術和理念融入教學中,使得信息技術教學更符合時代的需求,滿足學生信息素養培養的需求。另一方面,優化教學內容。教師在推進計算機課程改革的時候,要以當前的信息技術為基礎,設置符合學生探究和操作的教學內容,增強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得課堂教學更加具有針對性。另外,在優化教學內容的時候,還必須要采取項目的方式,讓學生將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運用其中,在項目中學習知識,最終完成計算機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質量[4]。
(三)制定科學的教學目標
計算機教師在開展教學的時候,應緊緊圍繞新課改下的“三維目標”,立足于學生的實際情況,精心設計出科學的教學目標:要求學生在計算機信息技術課堂學習中對信息技術概念和特點進行全面的、深入的理解,并在學習中提升自身的獲取、搜索、交流和表達能力等,明確計算機信息技術發展趨勢;借助信息技術課程學習,并借助這一工具表達自己的觀點,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等。之后制定出一個科學的、明確的教學目標,才能為高中計算機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改革提供明確的方向,讓學生在實際的探索、操作和思考中掌握信息技術知識的內涵,凸現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能夠自主學習和探究,進一步推動計算機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改革。
(四)靈活教學,推動教學改革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為了提升高中計算機信息技術教學的實效性,教師要結合信息技術內容的具體特點,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手段,不斷提升高中計算機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有效性。(1)分層教學:在推進高中計算機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改革的時候,著眼于學生個體差異性,關注學生的個體優勢的發展,根據學生的不同需求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課后作業等進行分層設計,滿足每一個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2)分組教學:面對新課程改革下的計算機信息技術教學要求,教師可緊緊圍繞教學內容、學生實際情況,精心設計合作探究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上將全班學生科學合理地劃分為幾個學習小組。之后,教師設置相關的計算機內容探索議題或項目,讓學生集思廣益、優勢互補,在互相交流和協助中完成信息技術知識的構建。如此一來,不僅提升了課堂教學效果,也促使學生在探究學習過程中實現了自身綜合素養的提升。(3)情境教學:信息技術的操作性很強,在具體的情境中更有利于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探索,教師從高中學生的心理特點、認知規律出發,結合教學內容的變化,設置出有針對性的問題情境、活動情境、故事和競爭情境等,讓學生深入到具體的問題中,在其中感受信息技術的應用,體會具體的操作技巧,從而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將信息技術的學習向深度發展。(4)任務驅動教學:在推進高中計算機信息技術教學改革的時候,教師在開展教學的時候,可適當提出一些學生可以解決的技術性問題,引導學生在問題的驅動和引導下積極思考、分析,完成教學任務,最終實現這一部分內容的深度學習。
(五)構建綜合性的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是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果好壞的依據,也是推進課程改革的重要措施。只有不斷提升教學評價的有效性,才能對教師的課堂教學效果進行科學、全方位的評價,促使教師在教學評價中明確自身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而不斷調整和優化教學計劃,使其更加具有針對性。另一方面,構建完善、綜合性的教學評價,還能最大限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學習自信心,讓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計算機課堂,明白學習的不足之處,不斷提高學習效率。因此,在推動高中計算機信息技術課程改革的時候,教師要轉變以往成績的單一評價方式,并引導學生進行互評和自評,根據學生的學習態度、參與積極性等情況進行綜合性的評價,結合教學的效果、學生的滿意程度、教師的評價以及各種測試結果,使得教學評價內容更加全面。另外,在進行教學評價的時候,還要實施多元化的教學評價模式,在傳統教師評價的基礎上,將學生自我評價、小組逐漸互相評價等納入評價體系中,使得高中計算機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評價更加全面、科學和有效。
四、結語
綜上所述,新課程改革對高中計算機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對這一教學要求,積極推動課堂教學改革已經成為當前的核心目標。據此,教師必須要更新和優化教學理念、重視計算機信息技術教學、完善課程結構、優化教學內容、制定科學的教學目標、構建完善和綜合性的教學評價,不斷推動高中計算機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改革。
參考文獻:
[1]朱凱旋,劉廣峰.基于自主學習的計算機信息技術課程改革[J].計算機產品與流通,2020(8):121.
[2]鐘巖.高中信息技術教育的發展現狀[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4):3.
[3]汪美.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改革研究[J].無線互聯科技,2019(10):165.
[4]楊曉云.淺談新課程改革下的信息技術課堂教學[J].學周刊,2018(16):32.
[責任編輯 杜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