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向榮 崔金平
【內容摘要】現階段,信息技術教學已成為初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做好信息技術教學對于提升學生綜合的能力素養具有重要意義。本文運用調查法、訪談法、準實驗法等簡要分析初中信息技術教學現狀,在此基礎上就如何運用有效性策略做好信息技術教學展開探究論述。提出幾點個人觀點,希望能為相關實踐工作提供理論參考。
【關鍵詞】初中信息技術教學? 教學現狀? 教學策略
在21世紀,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技術大量涌現,各種新興技術層出不窮。在背景下,必須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培養學生信息技術素養與能力,要讓學生能高效學習并使用計算機技術。但在現階段的信息技術課堂中,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還不夠濃厚,學習自主性不高,學習效率相對較低。而導致學生學習效果不甚理想的一大重要原因就是教師的教學方法相對單一固定,教學策略不夠先進有效,從而影響到教學質量的有效提升。下面結合實際,首先就初中信息技術教學現狀做簡要分析。
一、初中信息技術教學問題分析
1.教學方法單一
新課程標準指出,初中階段的信息技術教學要教給學生相應的理論知識與方法,要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初中的信息技術課程有很強的實用性、實踐性,能給學生的當下生活以及未來發展均帶來很多幫助。但目前部分教師、學生等對信息技術課程還不夠重視,對信息技術的教學與學習不夠重視。由于缺少思想上的重視,因而教師平時不注重教學方法創新。在大多數的信息技術課堂上,都是采用教師演示、學生練習的單一教學模式,導致信息技術課堂比較枯燥無趣,學生學習興趣得不到激發,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等也得不到鍛煉。在課堂上,教師將大部分時間用來講解演示以及指導學生練習,學生自主探究、獨立思考的能力與機會較少,這使得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得不到培養,信息技術素養得不到提升①。
2.教學不貼近學生實際
學生對信息技術課堂不夠重視。在信息技術課堂上,學生開小差、打游戲的現象比較嚴重。一方面是教師的教學方法不夠有趣,難吸引學生注意力,無法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另一方面是部分學生覺得信息技術課程不重要,就是一門副課,因而在課堂上不專心。同時也有部分學生由于對信息技術這門課程不是十分了解因而懷有恐懼心理,當學習中遇到的一些問題不能及時得到解決時,他們更會有強烈的挫敗感,有些學生也會因此放棄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能準確把握學生的這些特征特點并制定針對性、個性化教學方案以引導學生轉變學習態度、優化學習策略,做到高效率、高質量學習。但在具體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的學習心理、學習體驗不是十分重視,教師在設計教學方案時是按照自己的思維、視角進行,并沒有將學生的興趣愛好、情感需求等考慮進去。因而信息技術課堂對學生的吸引力不強,學生難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②。
二、初中信息技術教學策略
1.初中信息技術范例教學法
在初中的信息技術課堂上,教師可以應用學生感興趣、又能幫助學生學習與實踐操作的范例進行教學。閆寒冰曾指出:“范例是符合學習目標要求的學習成果,往往含納了特定主題的學習中最重要的探究步驟或最典型的成果形式。”在初中信息技術課堂上將范例引入其中對于學生來說具有重要意義。由于初中生對信息技術還不是十分了解,掌握的知識與技能不多,當他們在學習信息技術時,頭腦中難以形成有關相關知識與操作方法的框架。此時教師給予學生一種有代表性、典型性的模型支持也就是范例,讓學生在范例的引導下逐步構建起知識框架,并在后續根據自己學到的知識與技能不斷補充、完善該框架,最終做到對知識的遷移與運用。
如在初中信息技術教材中,有一個十分重要的模塊是制作多媒體作品。這部分知識的實踐性、操作性較強,對學生的信息技術能力與素養有較高要求。當學生要制作一張電子海報時,他不僅要掌握相關的理論知識,懂得一些技術原理,更要會實際操作計算機。但當前大部分學生還達不到這一要求。為降低學生學習難度同時增強學生學習信心,教師就可引導學生分析借鑒一些已經完成的多媒體作品,然后結合這些范例為學生進行講解,一邊操作一邊進行語言說明,對重要步驟和相對比較復雜的操作進行著重強調。當學生對相關知識與技能有所掌握時,教師就讓學生自己結合范例進行思考、摸索與實踐,從而讓學生的相關技能得到鍛煉與提升③。
2.初中信息技術問題導向法
問題是所有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在初中信息技術課堂上以問題為導向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而且能啟發學生思維,引導學生思考與實踐。因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教學情境為學生靈活創設一些問題情境,問題框架,充分發揮問題的功能作用引導學生學習與實踐,讓學生的信息技術素養、信息技術能力在課堂上得到有效鍛煉與提升。在運用問題導向或問題支架策略進行信息技術教學時,教師要保證問題與教學內容的性,要注重問題的導向性以及開放性,同時為了能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在學生提問時應保證提問方式新鮮有趣,有一定的延伸性與挑戰性。
3.初中信息技術圖表教學法
在初中信息技術課堂中,圖表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學工具。相較于文字性、口頭性的描述,圖表更能直觀表達事物間的聯系,可以將一些復雜難懂的知識點清晰化、直觀化與形象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充分運用圖標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分析、思考、探究與實踐,有效促進學生高階思維發展。例如在教學“Flash動畫”這一模塊時,教師就可利用表格總結、展示動畫與視頻各自的特征特點,通過表格+比較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準確理解并深刻記憶動畫的基本特征與基本制作流程。
4.初中信息技術任務驅動法
適當的任務能給學生以動力,激發學生探索興趣,引導學生積極主動思考與探究。因此在日常的信息技術課堂中,教師可合理運用任務驅動法來引導學生學習相關知識與技能。如在引導學生學習幻燈片的有關知識時,為了讓學生的學習更有目的,更有針對性與方向性,教師就可運用任務驅動法。在課堂中,先根據教材內容為學生講解理論知識,并利用多媒體進行演示,讓學生對什么是幻燈片以及如何制作幻燈片有一個大體了解。然后給學生布置一個簡單的任務,讓學生以“我的家”為主題制作一組簡單的幻燈片。任務下發后,學生門根據自己的筆記搜索素材,整理資料并按照步驟嘗試制作。在自己動手制作過程中學生會發現,盡管教師講的相對容易,但是在自己制作過程中卻存在很多困難。為了完成任務,學生就會積極求助教師或是查閱資料,與其他同學討論交流以盡快解決問題順利完成任務。而學生在順利完成任務的同時也就詳細掌握了幻燈片制作技巧與步驟。實踐表明,將任務導向法應用于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不僅可深化學生對書本知識的理解,而且還有利于培養學生探索精神、創新創造能力。
三、初中信息技術教學策略應用實踐
以“Flash形變動畫的制作”這一課為例詳細說明以上策略在初中信息技術課堂中的應用。
在進行該門課的教學時,主要目標是讓學生熟練掌握Flash中常用的圖形工具,文本工具以及庫,學會一些基本的運用。讓學生會創建“補間動畫”,能自主完成一些形變動畫。在引導學生自主制作動畫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程,對Flash動畫的興趣,同時逐步提升學生的學習信心,讓學生有興趣、有信心開展一系列探究與實踐活動。
為了更好地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并對所學內容產生興趣,在課堂開始前先以一個情境導入新課。由于學生對游戲、魔術等普遍有濃厚的興趣,因此教師就可結合游戲為學生創設一個情境。首先通過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一個布變玫瑰、變小鳥的魔術視頻,充分調動起學生興趣,然后趁機向學生提問:“你們想不想擁有這樣的神奇魔力?學好本節課的內容,我們也就具備了基礎的魔術能力,即可以將一個圖形變為另一個圖形。”以魔術與問題引進教學內容后,教師就通過多媒體為學生播放范例。如自己在課前制作一個“方形變圓形”的范例然后展示給學生看。利用這一范例對情境再進一步優化,同時也引導學生進一步明確學習內容與目標,幫助學生在腦海中構建起“形變動畫”這一概念框架。之后運用問題導向法,向學生提問為什么方形可以變圓形?變化過程是怎樣的?利用這一問題激發學生思維,引導學生思考并嘗試自主探究。結合教材向學生分析形變動畫的基本組成,讓學生對什么是形狀有一個大體的了解,讓學生理解形狀是在flash中直接使用繪圖工具繪制出的矢量圖形。讓學生結合教材以及給出的范例自己嘗試操作,在操作過程中逐漸形成思維,掌握技巧。
學生繪制好圖形后,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測試,看是否會出現形變。當無法發生形變時,教師啟發學生深入查找原因明確問題所在。如教師可適當提醒學生,形變動畫是應該要設定“形狀補間”動畫方式。完成這一設置后才會發生形變。
然后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提示再進行具體操作。通過反復的操作、測試、探究、討論、再操作后,讓學生明確要想制作出形變動畫就必須具備三個基本條件;一是有兩個關鍵幀,二是在兩個關鍵幀之間包含了必要的矢量圖形;三是要設定形狀補間動畫方式。完成以上教學步驟后,教師再通過大屏幕投影儀帶領學生一起總結概括,加深學生對這一知識點的理解與記憶。最后給學生布置自主練習任務,讓學生根據課堂所學自己制作一張圣誕卡片或春節卡片。制作完成后在課堂內留出一些時間讓學生相互評選,互相分享制作心得,總結方法經驗④。
結語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課程不同于語文與英語等課程,信息技術的教學具有很強的綜合性、實踐性。在進行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時,教師要能準確把握課程特征,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靈活運用范例展示法、情境教學法、問題導向法、任務驅動法等各類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有效學習,不斷探究,從而實現對學生信息技術能力、信息技術素養的有效鍛煉與培養。
【注釋】
① 劉鵬. 初中信息技術課堂內翻轉教學的應用策略研究[J]. 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20(16):77-78.
② 袁敬文. 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網絡學習平臺的應用策略探究[J]. 智力,2020(23):9-10.
③ 王小軍. 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游戲化教學的應用策略探究[J]. 考試周刊,2020(62):111-112.
④ 張啟強. 探究式教學在初中信息技術學科的應用策略分析[J]. 考試周刊,2020(60):27-28.
(作者單位:山東省淄博市張店區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