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琴
摘 要:在翻轉課堂下,教師應該把課堂教學的主體由老師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充分整合安排課內外時間,促進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實現學生的主導地位,才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課堂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良好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課前主動去理解課本知識,便于課堂教學的開展。文章深入分析探討了初中數學教學的現狀,基于此,立足于學習共同體下研究初中數學翻轉課堂的教學策略和改進措施。
關鍵詞:學習共同體;翻轉課堂;中學數學
一、 引言
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和課堂教學活動的逐步規范,課堂教學已成為提高教學質量、深入發展素質教育的重點內容和關鍵影響因素。在課堂上,師生關系在不斷變化,教學活動也在回歸教育的本源。通過“自主、合作、探索”形成知識、建構能力、發展自我,是教育工作者的理想追求。孔子說:“獨學而不交朋友是無知”,班級學習共同體特別是“班上小組學習共同體”的建立,為實現這一理想開辟了一條捷徑。學習共同體作為現代教育的一種重要理念和方法,逐漸被引入我國現代教育實踐中。數學是初中素質教育的主體,逐漸成為教育教學改革的主要目標之一。文章旨在從初中數學教學實踐的角度出發,探討學習共同體理念下初中數學翻轉課堂的實踐。
二、 問題的提出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中,雖然學生的學習情況不同,但教師通常只根據中學生的情況進行教學設計。如何因材施教是每個數學教師都關心的問題。另外,教師要明確自己的定位,只有明確教師在課堂上的定位,才能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課堂教學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建立的團隊合作探究式學習模式,在相互合作的基礎上,積極主動地發揮學生的課堂教學主體作用,在合作探究學習知識的過程中,積累學習經驗。教師過度指導會阻礙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教師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的作用只是充當領導者、引導者、合作探究伙伴、共同促進學習者、支持者。課堂不再是教師簡單傳授知識的過程,而是師生相互分享知識的過程。教師不再是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蠟燭”,而是在教學過程中和學生共同學習、探究、思考,相互促進、共同進步,實現自我價值的一個過程。教師要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與學生形成“學習共同體”。在這個社會里,師生自由交流、民主對話,課堂成為師生充分發揮創造力、共同發展的場所。
三、 核心概念
(一)學習共同體
學習共同體是一種由教師和學生組成的新型課堂組織形式。它以特定的學習任務(數學課程知識)為載體,以共同的學習視野為指導。它以對話、交流、合作為基本學習方式,充分利用各種學習資源,分享彼此的感受、經驗和想法,完成課程學習任務,以相互信任和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成績為主要方式。
(二)翻轉課堂
翻轉課堂從字面上可以被翻譯成“倒置課堂教學模式”。這是一種以教師在課堂教學之前,提前給學生分享教學資料(音頻、視頻、電子材料等),然后參與活動的師生(質疑、解決方案、查詢等)相互作用,完成練習的一個過程。
四、 初中數學翻轉課堂學習共同體構建研究實踐
(一)翻轉課堂課前自主式學習共同體構建
翻轉課堂通過讓學生成為學習主體,不受他人控制,不受外界干擾,自主學習的行為。打破傳統以教師傳授為主的單一教學模式,改為由教師主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教師在課前準備階段通過搜集整理資料、微課的錄音上傳,列出并打印任務單。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觀看老師提前分享的微課結合課文知識點和框架進行預習。學生獨立自主完成課前預習準備階段,所有的教學速度都取決于他們自己。學生在觀看視頻后,應完成老師安排的學習任務表,以便及時了解自己的知識掌握情況和欠缺的地方。例如,在初中數學“一元二次方程”一課時,教師將課文重難點和知識點通過錄制視頻的方式分享到班級公共平臺,學生通過手機、電腦等工具進行下載學習,并布置相應的習題任務,還可以讓學生將不會的知識點以及疑問記錄下來,方便在課堂上和老師同學進行交流、思考、探究,更好地達到課前預習效果。
(二)翻轉課堂中的協作式學習共同體構建
合作學習是組織學生以小組形式學習的一種策略。團隊合作是實現課堂學習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小組合作活動中的個人(學生)可以與小組的其他成員,甚至其他小組或整個班級分享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探索及發現的信息和學習材料。此外,通過課前預習,在課堂上教師要根據學生預習的情況和疑難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講授知識點,加強和學生的溝通交流,提高課堂積極性和學生的學習熱情以及參與度。例如,在初中數學“三角函數”一課的教學上,通過對學生預習情況的了解,學生的難點主要集中在“三角函數的關系”“互角、余角”的關系兩個部分,教師可以專門設置這方面的習題進行探究鞏固學習,也可以通過小組合作探究、交流的方式進行自主性學習,再對不懂的知識點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強化,逐步合作探究解決難點。
(三)翻轉課堂中教師正確的角色和位置
互聯網催生了翻轉課堂模式。翻轉課堂與混合學習、研究性學習等教學方法具有交叉意義,使學生的學習更加靈活、主動、參與性更強。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把自己放在正確的位置和角色上,才能更好地發揮班內小組學習共同體的作用。團隊學習共同體的構建是在課堂內部進行的,它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和合作意識。它的主要目的是更好地發揮學生的學習能力,使他們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定位為領導者、學習者、合作者等具有一定指導作用的人。教師不再只是一個老師。教師在課堂上作為“學習共同體”的角色不再是把自己的光照在別人的知識上,而是需要一定的引導和學生的學習組織。在合作的過程中,他們會不斷地與學生團結起來,形成學習共同體,師生之間會以社區的形式進行一些自由民主的對話。教師也將成為學生和教師發揮創造力和想象力的地方。在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標準中,中小學教學工作需要以學生積累一定的學習經驗和知識背景為突破口。在實際教學工作過程中,突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與教師從側面進行合作和引導。對于類似的教學模式,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曾提出,教師要在教學中起主導作用,這有利于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爭取成功。教師選擇教學內容,創設情境,提供素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士氣。從側面給學生一些鼓勵或有針對性地提出一些問題。現行課程改革標準明確要求教師在教學中發揮引導作用。教師需要利用一些現有的教學資源,為課堂學習營造良好的情感氛圍,并與數學課堂教學過程相結合,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