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茂榮
如果把小學生的作文看作是一種“產品”的話,那原材料的積累是十分必要的。只有積累了足夠的原材料,才能生產出有質量的產品。如果缺乏生活體驗,就很難寫好作文。可以這么說,學生的習作就是在表達自己的生活體驗。因此,要開發利用作文教學資源,抓住學生體驗的契機,捕捉不同形式的作文資源,拓寬作文教學途徑。
一、課堂小游戲激發興趣,喚醒獨特的情感體驗
教師要有意識地設計形式多樣、新穎有趣的游戲來調動學生的學習內驅力。如在某一節語文課上,筆者針對班上部分學生自信心不足、平時不太敢舉手發言的狀況,課前預設了“抽獎”的小游戲。筆者要求學生每人從盒里抽一張字條,但都先別看字條內容,等擊鼓傳花傳到了誰,再由傳到的人念出自己字條上寫的內容。有的字條上寫著自己回答問題,有的字條上寫著某某同學替他回答問題,有的字條上竟寫著獎品。抽到獎品而收獲意外驚喜的學生,要簡單談談自己的感受……課堂教學在一種輕松、有趣的氛圍中進行。于是,“一節妙趣橫生的語文課”的作文就應運而生了。學生自然而然有話可寫,有真情實感可表達。
教師在課堂上適時創設情竟,能喚醒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在“有你,真好”的作文教學中,筆者先用一些溫暖的場景、美好的瞬間喚醒學生的情感,讓學生充分感受“有你,真好”。再讓學生說說:看到“有你,真好”這句話時,想到了誰?為什么覺得有他“真好”,哪件事或哪幾件事讓你感觸比較深?通過這樣的情感體驗,看著這個讓人感到溫暖的作文題目時,那人、那事、那場景就會慢慢地浮現在學生的眼前。于是,一篇篇真情實感的作文就寫成了。
二、在學生激情的說話中,捕捉愉悅的寫話體驗
學生不愛寫作文,不懂寫作文,很大程度上是不懂表達內心的真實想法。教師應當重視學生說話能力的培養,要引導他們說到位,這樣他們才能寫到位。
1. 日常生活中訓練說話。
平時多關注那些說話少的學生,看看他們在和人交流時,表達是否得當,要告訴他們話想好了再說。
2. 借助口語交際課,讓學生討論,提高表達能力。
有的學生平時活潑大方,愛開玩笑,但是真正要他們發表意見時,他們卻又缺乏自信心,畏畏縮縮,表達不清楚。口語交際課應營造氛圍,有針對性地引導這些學生說話,讓他們學會流利地進行口語表達。
3. 抓住當前熱點話題,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
課堂上,可以讓學生談談剛參加過的運動會、經典誦讀比賽、歌詠比賽等活動。因為親身經歷有切身體會,容易展開話題,引起共鳴。可以把對相同話題感興趣的學生編成一組互相交流觀點,而對大家普遍關注的話題,可以在全班展開交流。以興趣激發談話,訓練說話的能力。
說話是思維的產物,在理論和實踐上都是兒童智能訓練的必由之路。學生的思維“活”起來了,語言也就“活”起來了;有話可說了,也就有文可寫了。
三、借助多媒體課件,展開豐富的想象體驗
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多媒體設備播放教學所需要的圖片及視頻等,能生動直觀地再現語言文字所表現的內容,從而激發學生豐富的想象力。
如教學《九寨溝》一文時,利用多媒體設備對九寨溝風景進行展示,讓學生更直觀地感受“五花海”“五彩池”的美麗風光。課后,讓學生借助觀看課件留下的印象,展開豐富的想象,寫出心中的九寨溝。又如,在教學《四季之美》一文時,通過多媒體課件的播放,學生對作者筆下春天的黎明、夏天的夜晚、秋天的黃昏、冬天的早晨的動態美深有感觸。教師再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在與文本的反復對話中,學生細細地感悟,與作者產生共鳴,在獲得審美享受、情感陶冶、精神凈化的同時,培養了語感,內化了語言。
四、利用網絡平臺,進行平等的對話體驗
現實生活中,微信的使用已十分普遍了,教師可以利用微信和學生進行有效溝通,這樣,平時不敢和教師對話的學生就能在微信上和教師溝通了,教師就能在“聊天”中了解他們最真實的想法,也能對他們的學習進行指導。目前很多學校的班級管理都借助希沃的“班級優化大師”,教師不妨充分利用這個平臺,創設學生感興趣的“習作空間”欄目。學生可以把自己平時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事情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出來,如可以用圖畫表現,也可以用音頻訴說,還可以用文字抒發。教師只要引導學生用積極健康的思想表達即可,不用限定學生的表達方式,這樣,學生就更會愿意表達。筆者經常光顧“習作空間”,對學生的日志做中肯的評價,于是,很多學生就喜歡在空間里寫日志,而且日志的質量也越來越高。筆者還利用“班級優化大師”中的“班級活動”功能,讓學生分工管理“活動照片”“班級大事” “學習天地”“美文欣賞”“習作園地”等欄目,并要求每個欄目要有文字描述,每張照片要有文字介紹。筆者對學生的習作進行點評,特別好的習作由筆者或家長在“美篇”上編輯后發表到朋友圈,讓學生的作品“家喻戶曉”。一段時間之后,學生寫作文的興趣更濃了,很多學生寫好日記,自己認真修改完后再發到“習作園地”上,讓教師點評,讓更多的同學欣賞。
五、依托活動平臺,享受自主創作的快樂體驗
學校有很多活動,如傳統節日活動、外出參觀活動、聯歡會活動等,這些活動促進了學生的健康成長,也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作文素材。教師可以依托各類活動平臺,優化學生的情感,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鼓勵學生寫出充滿真情實感的文章。
六、從閱讀中挖掘資源,豐富習作內容
閱讀包括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課內閱讀具有示范性作用,通過課內閱讀的示范,向課外閱讀輻射,使學生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
首先,要抓好課堂主陣地,從閱讀文本中挖掘作文練習因素,如精彩片段仿寫、意猶未盡結尾續寫、省略內容擴寫、提綱挈領縮寫等。其次,課外閱讀使學生開闊視野,增長知識,對于提高學生的認讀水平和作文能力都起著極大的推動作用。教師可以布置以下課外閱讀任務:讀名著講故事、摘錄精彩句段、做讀書筆記、寫讀后感等。閱讀是積累,寫作是創造,豐富的閱讀是創造的源泉。學生通過課外閱讀,獲得了大量的語文資源,他們的語文素養就會不斷得到提高,這對于促進他們習作表達能力的提高至關重要。
總之,教師要善于從課內外開發利用各種作文教學資源,豐富學生的習作內容,使習作成為學生自由而愉悅的精神體驗,這樣,學生的習作能力就一定會越來越好。
(作者單位:福建省霞浦縣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