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張家港市常陰沙學校 陳 萍
學生從小學進入初中后,由于課程內容增多,教學內容豐富,小學高年級教師要轉變教學方式,培養學生預習的能力,使學習過程得以延伸,有利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助于更好地適應初中數學學習。
數學知識有一定的系統性,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很少能主動利用舊知進行新知的學習,預習單“知識鏈接”是與新知有聯系的舊知內容,是新知的生長點。例如,在《梯形的面積計算》一課“預習單”的“知識鏈接”中,我設計了以下內容:三角形的面積公式是怎樣推導出來的?這樣的預習作業為學生知識遷移作了鋪墊。
學生有了問題,才會有思考和探索,有探索才會有創新和發展。預習單最后一個環節是“預習存疑”,這部分內容可以讓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完成,也可以在對所有新知內容預習后完成。
例如,預習完《認識公頃》后,提出:“為什么我們原來學習的相鄰兩個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是100,而今天學習的公頃和平方米之間的進率是10000,難道它們中間還有一個面積單位嗎?”多好的問題啊,說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確在思考,課堂中我把這位學生的問題與全班同學交流,并告訴他們:在公頃和平方米之間還有一個面積單位——公畝,只是不常用,因此書本上沒有進行介紹。“學問學問,要學就要問”,借助預習文案的力量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煉的機會并堅持不懈,讓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
從小學升入初中,學生跨入了一個新的學習階段,但中小學數學知識之間是有聯系的,因此在小學課堂上可以適度挖掘,有效做好中小學教學銜接工作。
學生預習作業的完成情況將直接影響課上學習的情況,為了讓學生能積極預習,就需要對學生的預習進行驗收與評價。首先,評價內容多元化,除了預習單、作業,還有平時的課堂學習表現等;其次,評價主體多元化,采用學生自我評價、同桌互評、教師評價相結合的方法,積極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思考的主動性,及時給予評價激勵。對預習能力相對較弱的學生,教師要及時給予幫助,使其嘗到課前預習的甜頭。
總之,中小學數學教學的銜接工作是當前數學教師共同關注的問題,對于提高初中數學教學效率具有重要意義。我們要深入研究教材,積極轉變教學方法,加強學法指導,從而為小升初數學教學構建一座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