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麗華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04-0013-03
新一輪課程改革大力倡導學生主動參與、善于合作、樂于探究。于是一些課上誕生了小組合作學習。小組合作學習:是指小組學習時,借助學生之間的互動,有效地促進學生之間的學習,并以小組成績為評價標準,共同達成教學目標的教學活動。小組合作學習使原來不想發言、不善于發言、不敢發言的學生有機會和同學交流,使課堂成為學生的主戰場。在這樣的學習中,增強了組內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口語交際的能力,形成了一種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也促進了學生自我表現和互相幫助的機會。老師也能通過觀察和近距離的引導,增進師生之間的感情。讓學生體驗探索的不易和成功的喜悅、感受合作的快樂、形成積極向上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但縱觀無數教學,能夠讓小組有效合作,充分發揮小組學習的作用令人堪憂。
案例:
小組合作學習狼和小羊第三次的假設對話。
1.教師拋出問題:狼沒有再爭辯了,但是面對勢力強大的狼可憐的小羊沒機會再反駁了——難道我們就這樣讓狼得逞嗎?不,不能便宜它!下面我們各組就去探尋如何反駁狼的這個借口!
2.小組探究:這樣反駁狼的狡辯。(短短一分鐘,學生們都面面相覷,一臉迷茫。)
3.學生交流。
生1:因為你就是要吃我嗎?
生2:我就是弄臟了你的水,但這條河不是你一個人的。
生3:你是做了一些壞事難道還不讓我爸爸說你?
師:那狼為什么不聽小羊說的呢?
生3:因為它氣極了。
師:小羊說得也在理呀,但它自己的事怎么又是它爸爸呢?
生:(迷茫)……
師:狼覺得它們是一家人,小羊爸爸說它壞話,那也就等于小羊說的,對嗎?
生:(隨聲附和)對。
人教版實驗教材二年級上冊《狼和小羊》
[案例]2:小組合作學習更羸對大王的解釋。
大雁被更羸射下來了,大王問其原因,更羸說,是因為大雁受傷了。大王問起他是怎么知道的,更羸接著講原因。那更羸是怎樣解釋清楚的,大王聽后會怎么說。請你就近找一下你的合作伙伴,在小組內練讀一下這組對話,好嗎?
1.生練讀。(學生有的忙著找伙伴,有的自顧自讀起來,有的才剛剛拿起書來,練習時間結束)
2.抽一組學生讀。(讀得不太流利)
師:從更羸的解釋中,你聽出幾層意思?
(生沉默)
師:小組內說一說。
(又一陣沉默后,有幾個孩子在小組里說,但其他孩子沒有聽。)
師:哪個小組的代表來說一說?
生1:有兩層意思。
生2:不是,有三層。(其他學生就看著兩個爭論的同學)
師:有不同意見,那究竟是幾層,誰來讀?
3.另一組學生再讀(語氣還是很平淡)。
師:從你們的朗讀中,我聽出來了,有一層意思了,再接著讀吧。
4.小組再練習朗讀。
師:哪個小組來展示你們的朗讀。
5.第四組學生大聲地讀。(其他學生不知道做什么) 師小結:通過他們的讀我聽清楚了,是三層意思。大王聽了會說什么?
生1:你很聰明喲!
生2:大王會說,你早點告訴我,我就知道了。
……
學生一陣大笑,老師趕緊制止。
北師大版三年級上冊《驚弓之鳥》
根據以上案例我們可以看出,當前的小組合作學習主要存在下列問題:
1.教師對本次小組合作學習流于形式,同時忽略了本年段學生的年齡特點;給予學生合作學習時間太短;甚至有的小組學生還沒有進入合作學習時,合作學習就被教師打斷停止。教師對于本次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不明確、小組學習的過程缺乏設計。于是造成課堂只能是“熱鬧”一番,而不能綻放真正的光彩。
2.小組成員沒有明確的分工。組內首先要有領導能力的組織者、學習記錄員、小組代表發言者。自顧自讀散沙一盤各自為陣,找不到自己到底要干什么?不難看出提前也沒有深入文本學習。而想表達的同學也偏離了問題,小組合作停留在表面。
3.小組合作中參與意識不強。在進行合作交流的時候,善于表達和樂于表達的同學一直霸占了話語權。忽略了組內不善言辭和膽小的成員學習的意識。而常常有發言和學習畏難情緒的同學,不是呆坐著就是自我搞一些小動作或者干擾組內其他同學。在組內沒有受到幫助,自己也不主動爭取發言的機會,變成了組內的“綠葉”,不能在合作學習中取長補短。
4.教師在這次學習中從引導者變成了主宰者。學生小組合作學習以小組組員相互站立的觀點進行互換,在不同的辨識和認知中激發創新思維,得出不同的答案或者觀點,但是教師以自己預設的答案去評判學生合作學習中所得出來的各種不同結論;并急于把學生往事先預設好的教學思路里趕。教師失去了積極的引導者作用。
5.教師只注重合作的結論,不關注合作的過程。在上課中老師就只布置讓各小組完成不同學習的任務,由學生在課后合作去完成,在課堂上小組分別匯報。全班匯報中只給出概括的結論,合作學習中如何探討和得到結論的過程沒有介紹。
反思上述種種浮于表面、流于形式上是在合作學習,究其原因是:只給了學生學習的自由化,忽略了學習合作相關原則,以至于合作學習失去了有效性。
怎樣才能有效地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呢?
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通過實踐證明,在教學中合理有效地進行“小組合作學習”能提高課堂效率。更為突出的是:讓個別有差異的學生得到尊重,相互協作能形成智能上的互補,給予更多學生表達的機會,更多學生成功的契機。但是,如果小組合作學習只留于形式或者組織不當,只會是浪費時間。因此憑借教學需要我們摸索出針對學生年齡學段特點循序漸進地訓練,努力讓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提高學習的時效性,讓小組合作學習真正為課堂添彩。
1.甑好材料,控好時間
作為教師,必須首先樹立正確的教材觀,敢于創造性地處理教材。葉圣陶先生說過:“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教材從屬于、服務于師生教學需要的,因此,有效發揮合作優勢,教師應依據教學目標,分析學習需要,大膽地處理教材,確保合作學習材料發揮應有的作用。其次作為準備者,教師應了解適合于合作學習的類型,把握合作學習的時機。在教學時間分配上留給學生足夠的思考和交流的時間,切忌奉命合作、形式合作、匆匆走過場。
2.有序學習,合作提高
(1)合理分組 合作學習小組組成學習群體,每個人和他人在學習中一起合作通過互助、互通、互賴、互惠形成學習動態解決學習的任務,這樣小規模的合作,有利于協作分享,促進學生動起來且有效學習。
根據班級人數可以劃分一個組為4~6人組成,分組時根據平時學生各方面的表現和性格特點、興趣特長、學習能力、智力水平、言談舉止科學分組形成“組內異質、組間同質”。挑選具有親和力和學習能力強、威信高的學生為組長;再根據學習成績和性別分配組員,使每個組實力相當。
(2)明確要求、落實任務? 小組合作學習是大家一起學習而不再是某一個人的學習行為,發揮群體功能,激發競爭機制,培養合作和團隊意識。古語說得好:萬人操弓,共射一招,招無不中。為此,想要合作學習有序開展,提高小組學習的高效性,那么老師在指導組長組織學習時,合理地安排小組里的任務。根據學習能力編號A1、A2、A3、A4。A1同學學習能力弱可以擔任讀文或者記錄,A2同學可以針對文本提出問題,A3同學對于提出的問題結合文本或相關資料解疑。A4同學學習能力最強做總結發言。有時根據課堂知識難易度進行互換,確保小組內的成員主動學習,維護學生的自尊。
(3)自主思考? 小組合作學習目的是讓通過小組討論、互相啟發、優勢互補、解決個體無法解決的疑難問題。但是它必須建立在獨立學習的基礎上,學生參與探究都必須有自己的認知和見解。當自己對文本的思考有一定程度時,在討論中才有可能一點即通、恍然大悟,才能更好地和他人進行思維碰撞,受到來自他人的啟發,真正發揮合作的力量。對于學習上習慣依從他人,缺少獨立思考的學生,首先老師在課前做好指導,教會從何處思考、思考的方向、如何表達;在巡視討論小組時給小組指導,同時引導小組成員給予關愛、幫助,讓他們主動參與、積極發言,大膽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疑問。從而激發他們思考的欲望,培養思考的習慣。
(4)認真傾聽? 小組合作時每個學生遵守小組紀律。他人發言時面對著發言的伙伴,看著對方,聽別人的想法。在有序交流時,關注序號發言,比如,前一個學生提出的問題,接下來該回答什么,下一個學生又該作何補充,只要其中一個學生走神了,討論就不能及時進行下去。因此,就要求每個學生在交流時凝神聚力,認真傾聽別人的發言。
(5)疑問共釋? 小組交流結束后,負責記錄的組員及時對小組成員的發言進行梳理歸納,把小組中提出的有疑難的問題在全班學習時提出,進行交流。讓全班學生共同探討解決,保證小組學習的時效性。
3.團結協作,提升自我
(1)責任調換? 小組合作就是要讓參與成員有學習的自覺性、主動性和積極性。小組合作顯成效后,把權力下放給組長:根據每一次小組成員在合作中的表現調整序號,比如A1學生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進步明顯可A1可以和A2調換;A3和A4調換;還可以隨時根據組員的表現情況在組長提議大家民主決策調換序號。在這個過程中老師時時監督,觀察了解并及時疏通學生情緒。這樣每個小組成員形成喜學、樂問、善思的良好習慣。
(2)有效溝通 小組合作中的溝通要借助“對話”來實現,它不僅只是言語對答,還強調的是雙方“敞開”與“接納”。對話與交流時學生相互傾聽,相互接受,使“知識在對話中生成,在交流中重組,在共享中倍增”。
①組內氛圍和諧
小組中有的學生善于表達,時刻抓住機會滔滔不絕;有的學生沉默寡言、表達不清;并且往往還被擠占說話的機會。激發學生向上的學習主動性,使學生想合作、愛合作。因此就需要老師在教學中營造一種寬松愉悅、暢所欲言的氛圍,讓學生敢于實話實說,促使合作有效進行。老師首先培訓好小組長,然后在指導小組學習的時候注重引導小組成員人人平等,個個自信、互相幫助、互相激勵、積極發揮自己的作用。在組內形成和諧輕松的氛圍激發人人溝通的欲望。
②互相尊重
小組合作中交流首先是建立在平等條件下,靜聽他人對文本的解讀和認知。認真傾聽既是尊重自己也是尊重別人。在大家交流的過程,從聽中學,聽中悟,聽中感。再結合自己的思考做好調整,并小聲地和大家交流,形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3)激勵評價? 教師作為小組合作學習的調控者和促進者,多走動、多觀察、多詢問、多傾聽,及時采納學生的意見和建議,給每個孩子提供思考、創造、表現及成功的機會。其次老師在評價時多使用激勵語言來促進學生合作學習,例如:“再想想,老師相信你們這組準能贏”、“看哪組有更好的辦法”、“看哪組學得又快又好”、“比一比,誰對小組貢獻大”。
同時讓每個小組根據一周或者兩周中的表現評出“積極參與者”“最佳合作者”。組內同學自己相互表揚;全班再評出“最佳提問者”和“最佳解疑者”、“最佳合作小組”,并頒發相應獎品。這樣的激勵促使每個學生在小組中合作學習全身心投入,調整和改善自己的學習行為,更加積極主動、負責地進行學習。讓課堂教學給學生帶來歡樂、激奮和成功。
如今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理念下學生自主、探究、合作的一種重要學習方式,形成有效的合作學習,讓學生沉睡的潛能能夠被喚醒,封存的記憶得以激活,幽閉的心智得以開啟。教師在使用小組合作學習時,必須預設合作學習為課堂創造的價值,積極營造學習的環境適合學生進行合作,時刻把握“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還要注重學生合作時心靈的對接、意見的交換、思想的碰撞、合作的探討,并以參與者、促進者的身份參與學生活動,引導學生有序進行,“眾人拾柴火焰高”,讓小組合作學習為課堂綻放獨特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