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萍
摘 要:當前,新媒體技術應運而生,并已經融入人們的生活。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教師應當主動接納新媒體,積極探索政治思想理論課程教學與新媒體發展的融合,與時俱進,開放延伸,整合和利用好網絡中健康文明的資源,推動學校德育工作的有效開展。文章針對新媒體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學資源的整合與利用進行探討。
關鍵詞:新媒體背景;高中政治;教學資源;整合;利用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1)11-0026-02
新媒體的發展對社會進步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人們通過網絡平臺提升了搜集、傳遞信息和獲取資源的效率,方便了生活、學習和工作。在教育事業中,新媒體幾乎融入了各門學科教學。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新媒體的融入,拓寬了教學視野,整合了各類教學資源,提升了教育教學效果。將新媒體有效融入高中政治教學,是當前教育事業的發展趨勢,也是高中政治教學所面臨的重要課題。本文針對新媒體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學資源的整合與利用進行探討。
一、新媒體的特色
(1)覆蓋范圍廣。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以及電腦、手機等智能化設備的應用,新媒體的應用已經覆蓋我國絕大多數地區,與人們生活的關系越來越密切,影響力也日益增強。特別是學生群體,他們是新媒體發展的追隨者,是未來使用新媒體的潛在力量和主角。(2)信息資源的相互性。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更加方便快捷,信息資源的搜集、傳遞和發布的渠道很多,效率很高,而且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極大縮短了整理和處理信息的時間。信息的獲得者,也可以成為信息的發布者,實現了信息資源的交互性。(3)信息量巨大。在新媒體之下,信息資源囊括文字、圖片、聲音、視頻等不同形式的內容。對于高中生而言,新媒體為其學習創造了便利條件,他們可以通過新媒體找到自己需要的學習資料,從而拓寬學習視野,打開面向世界的一扇窗戶,了解比課本更加豐富的教育內容。(4)信息傳遞效率高。信息的產生與讀取可以通過網絡即時進行,發布信息、傳送信息和獲取信息的時間差較小。當信息發布者完成發布,第一時間就能讓信息使用者應用,事件發生與信息傳播基本達到了同步發展、即時獲取的效果。
二、新媒體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學面臨的挑戰
(1)教師權威受到挑戰。新媒體背景下,高中生可以直接通過網絡查詢學習資料,掌握資料信息獲取主動權,使自身的學習主體地位得到充分的保障。這使教師課堂教學的權威性受到沖擊,對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和權威性提出了挑戰,倒逼著教師創新和改進教學模式。(2)影響學生的性格和品質。新媒體環境下,網絡的開放性為社會提供了相對自由的平臺,方便了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也導致部分學生變得更加“隨性”,沉迷網絡,脫離現實生活,逐漸改變性格和品質。同時,網絡中的一些不良信息,會引發青少年道德問題。(3)影響學生的價值觀。在網絡世界里,各種各樣的信息自由傳播,內容良莠不齊,優劣難辨,甚至存在一些違背社會公理道德的信息。高中生初入社會,網絡風險辨別的能力較差,且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響。意志薄弱的高中生可能會受到影響,使尚未確立定型的人生價值觀念被侵蝕,以致影響健康成長。
三、新媒體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學資源整合與利用的措施
(1)適應新媒體,改變教學觀念。教師要與時俱進,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充分利用新媒體實現開放教育、延伸教學,發揮其積極作用。要放下傳教者的姿態,以學生為主體,與學生開展平等對話、互動交流,使用新媒體提高教學效率。教師要改善師生關系,在課堂上做好學生人生的指導者和引路人,在課后可以通過新媒體與學生建立好友關系,深入學生的生活,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加強心靈溝通,幫助他們解決學習和生活中的問題,防止學生思想偏離軌道。(2)突破舊模式,創新德育教學。教師要突破傳統教育方式,結合新媒體創新高中政治教學模式,增強教學的時代感,激發學生的興趣,增強教學的感染力,促進教學效果的不斷提升。教師可以利用QQ、微信、微博等新媒體軟件,與學生進行靈活便捷的溝通互動,對學生進行必要的教學指導。(3)傳遞“正能量”,注重網絡文明。網絡信息的多元化方便了人們的知識獲取,為人們創造了更多機遇,但是網絡中也存在一些不良信息。學校要針對網絡現象制定相應措施,規范學生的網絡行為,傳遞“正能量”,加強網絡文明建設。要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網絡應用觀念,自覺防范網絡風險,做文明上網人。(4)提高學生素養,促進全面發展。教師要與時俱進,開放和延伸教學手段,培養學生時代發展意識和責任擔當觀念,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和文明禮儀習慣,培養學生正確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思想覺悟,強化學生的法治觀念。教師要教育學生在生活中正確處理與他人、社會的關系,形成獨立健全的人格,提高學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和風險辨識意識,使學生自覺遵守道德法規,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實現全面發展。(5)運用多媒體,直觀呈現政治知識。在現代教育背景下,一味依靠書本開展教學的模式難以滿足高中生的學習需求。高中生在思想、行為等方面都與時代的發展潮流相符,他們積極追求新事物與新思想,教師如果不能結合時代發展步伐創新教學模式,則會給高中政治教學帶來不利影響。所以教師應合理運用多媒體,結合新聞熱點,將高中政治知識轉化為直觀的圖片或視頻,展示給學生,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例如,講解“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結合當前視頻直播快速發展的背景,應用多媒體向學生播放這樣的新聞:“D先生作為一名網絡工程師,月工資在1萬元左右,偶爾會看直播來打發時間,并會為主播送禮物。在不知不覺中,D先生逐漸沉迷于網絡的虛幻世界,前后向主播贈送了40多萬的禮物,直至被妻子發現并與其離婚,D先生才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但已經無法挽回錢財和家庭。”將這樣的社會熱點問題通過視頻方式呈現給學生,可以加深學生的認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再如,講解“保持人民幣幣值穩定”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結合中美貿易戰方面的新聞,讓學生認識到保持人民幣幣值穩定的重要性,使學生認識到國家富強的重要性,促使學生發憤圖強,努力學習,為祖國的繁榮富強做出貢獻。(6)利用新媒體,激發學習熱情。新媒體環境下,學生可以通過網絡獲取各種感興趣的信息。教師可以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微信群建立興趣小組,讓學生在小組內分享感興趣的時事政治,或者就某一熱點問題進行討論等。高中生通過微信可以隨時隨地接觸政治知識,這給自身的學習帶來了極大便利。政治知識雖然看似簡單,但往往需要從經濟、政治及文化等多方面進行解讀。微信學習小組的建立,可以使學生在看電視、上網或閱讀書籍的過程中,一旦接觸到相關內容,便可以通過微信分享給其他同學,并能及時進行交流探討。這樣,既能使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又能深化學生對問題的理解。
四、結語
總之,新媒體時代帶來了新挑戰和新機遇。高中政治教師要接納新媒體,突破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充分利用新媒體的優勢豐富教學手段,科學整合和利用新媒體教學資源,使之服務于教育事業的發展,服務于高中生核心素養的提升。教師要充分利用網絡中健康文明的資源,提升學生的道德品質,提升學生對社會的認知,讓學生自覺抵制誘惑,使德育工作持續向好發展,培養出綜合能力過硬的新時代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王潔倩.新媒體環境下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的機遇、問題與對策[D].蘇州大學,2018.
[2]王小玲.開發教學資源,提升高中政治教學實效[J].教育觀察,2019(18).
[3]趙丹丹.高中政治教師信息化素養提升的路徑探析[J].理論觀察,2017(07).
[4]朱卉娟.在信息化海洋中把握航向——再談信息技術在高中政治課堂中的運用[J].思想政治課研究,2016(02).
Exploration of the Integr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Senior Middle School Political Teaching Resourc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Media
Wang Jianping
(Gulang No.1 Middle School, Gulang County, Wuwei City, Gansu Province, Wuwei 733100, China)
Abstract: At present, new media technology emerges as the times require and has been integrated into people's life. In senior middle school politics teaching, teachers should actively accept the new media, actively explore the integration of political and ideological theory course teaching and new media development,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open and extend, integrate and make good use of healthy and civilized resources in the network, and promote the effective development of school moral educa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ntegr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senior middle school political teaching resourc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media.
Key words: new media background; senior middle school politics; teaching resources; integration; utiliz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