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照偉
【摘要】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信息時代的發展,人類社會已經完全進入了信息化智能時代,隨著信息化技術的突破性飛躍,為我們的社會生活帶來諸多便利,但“科技是一把雙刃劍”信息技術在服務我們的同時也存在一些隱患。在信息數據暴增的今天,面對大量的信息資源時,信息安全、信息道德、網絡安全等社會責任問題也隨之出現,尤其是在相對落后的農村地區這些問題更加突出,本文將從信息技術的時代背景出發,分析當下初中生在信息社會發展中面臨的社會責任培養問題,在初中信息技術的核心素養下對農村中學生社會責任意識的培養進行策探究,希望可以為相關教學研究提供幫助。
【關鍵詞】信息技術 核心素養 農村中學生 社會責任意識
引言:新的時代下初中生是在伴隨信息科學技術、數字技術成長起來的數字原生態居民。在從小接觸使用各類電子產品的同時,初中生在真正意義上享受著信息技術帶來的便利,也正因如此,他們極其缺乏在信息技術時代下自我保護意識,由于農村地區初中生對電子信息設備的依賴,加之農村地區對信息技術教育的相對缺失,導致了農村地區初中生在網絡信息化時代缺乏社會責任意識。因此,在網絡信息時代下,如何利用信息技術學科的核心素養加強農村地區初中生的社會責任意識是新時代下教育工作者需要探索的重點。
一、農村地區中學生缺乏信息社會責任意識的原因
(一)、網絡信息良莠不齊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發展,網絡社會已成為現實,隨著時空的打破,網絡上傳播的各種信息 撲面而來。我們在查找資料、獲取有用知識、享受娛樂的同時,大量虛假信息、網絡詐騙、色情淫穢信息、網絡暴力等不良信息也影響著我們,在這些不良信息充斥信息社會的影響下,對于農村地區缺乏思辨能力的初中生來說是巨大的挑戰,嚴重影響著他們身心的健康發展與成長。
(二)、學生缺乏信息安全意識
信息安全意識是指保障信息空間、信息載體和信息資源等不受來自內外各種形式因素的威脅、青海和誤導的意識和能力。但是由于互聯網本身的開放性 多元性、虛擬性等特點,容易導致農村地區對互聯網本質認識不深的初中生產生錯覺,他們會認為網絡上是“法外之地”可以隨意發表言論、瀏覽網站、傳播信息,在沒有受到信息技術學科的教育普及下,農村地區的初中生網絡信息安全意識淡薄。
(三)、學校教育的缺失
由于農村地區相對落后,由于經濟條件的限制,教育觀念也相對落后,在學校教育中老師們往往容易忽視對學生對信息技術安全教育,加之教育經費和基礎設施的匱乏,農村地區學校教育在對中學生的信息技術核心素養教育方面的缺失,也導致了農村去中學生缺乏相關的社會責任意識。
二、在信息技術核心素養下對農村中學生社會責任意識的培養策略
(一)、學校加強對學生信息社會責任意識的培養
學校教師正確認識,全面了解信息技術這一學科的核心素養,利用初中信息技術核心素養加強對農村中學生社會責任意識的培養。引導學生遵守相關的信息安全法律法規,在上網的時候不隨意傳播錯誤的信息或違法的信息;保護好自己的隱私,維護好自己的相關權利;不竊取他人信息;對網絡信息進行篩選,樹立良好的信息社會責任意識,做到文明上網、安全上網、科學上網。農村地區在開展初中生的信息技術課程時,要明確課程的首要目的是對學生信息社會責任意識的培養,在初中信息技術核心素養要求下,從學生的意識和行為兩個方面入手,“雙管齊下 ”學生進行相關的教育。例如,從意識上入手,我們在信息技術課程中可以通過強化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的信息安全法律法規、信息社會責任表現、信息社會責任案例分析等內容,在概念上的學習可以讓學生明白什么是信息安全、什么是信息社會責任。從行為上入手,可以采取激勵措施,給學生布置相關的作業,讓學生在上網時將課堂中學習到的信息技術安全意識、信息社會責任意識應用于網絡社交活動中去。同時也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中進行正確的網絡使用實踐交流,幫助學生處理正確的網絡信息安全意識,培養學生信息社會責任意識。
(二)、提高學生思辨能力,培養學生對良好信息的獲取能力
在網絡信息良莠不齊的背景下,加之農村地區中學生尚未形成完善的價值觀,因此,他們對于網絡信息的擇取有時并不正確,教師應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思辨能力,對于網絡上的信息進行思考并做出正確的選擇。同時,讓學生能夠正確的理解信息獲取的合理方法以及途徑,識別信息的來源是否可靠、內容是否恰當,學生要掌握搜取信息的正確方法。在初中信息技術的核心素養要求下,教師要教會學生如何來分辨網絡上信息的策略技巧 ,比如學生在選取信息時如何搜索官方網站、如何對信息進行檢索等等,在課堂中進行案例分析,讓學生通過實例,認識到信息技術下的社會責任意識是極其重要的。
(三)、強化學生信息道德培養,規范學生網絡社會行為
行為受到思想的指引,農村中學生只有樹立良好的信息道德,才能規范自己的信息社會行為。加強對學生的信息道德培養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信息社會責任感,伴隨信息技術的使用,各種風險隨之而出的現狀,想要提高農村中學生信息技術核心素養下的社會責任,必須培養學生的信息道德修養,從而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自我行為控制能力。就是要在信息技術課程的授課中,樹立正確的三觀,認識到自己在信息社會中應該具有的責任與道德水準,充分認識到自身處于信息社會中應該擔負的責任與使命,并勇于承擔。同時,平常的社會實踐中,中學生要以身作則,將信息技術課程知識應用于實踐,例如,我們在平時的上網過程中要時刻具備社會責任意識,面對彈窗中的各種信息,我們要充分認識到不良網絡信息的危害,我們要拒絕誘惑,在實踐中切實培養學生的信息社會責任行為習慣。
總結:在初中信息技術核心素養的要求下,教師的首要任務已經不僅僅是提升學生的信息技術實踐能力,更加偏向于培養學生信息技術核心素養,增強中學生信息技術下的社會責任意識,并且初中生的信息素養加以提升的效果會直接影響學生的核心素養,影響國家發展,本文基于對農村地區中學生信息社會責任意識的調查,進而提出一系列培養農村地區中學生在信息技術核心素養下的社會責任意識的策略。
參考文獻:
[1]師珂欣.論學生信息社會責任及其培養[J].教學與管理,2020(33):9-12.
[2]華責斌.從“數字土著”向“數字公民”的轉變——談如何培養中學生信息社會責任素養[J].中學教學參考,2020(15):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