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歡歡
【摘要】在一些教師的傳統觀念中,普遍認為德育工作的開展一般是由道德與法治教師負責的,但實際上德育與其他學科的融合也是必要的,比如音樂學科。將初中音樂教學和德育融合起來,不僅能拓寬德育途徑,還有利于初中音樂教學工作的高效開展。基于此,下文將對初中音樂教學中的德育滲透策略展開詳細的分析。
【關鍵詞】初中音樂;教學策略;德育滲透
1 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滲透德育的重要性
音樂有著特殊的審美教育功能,在學生德育中是非常關鍵的組成部分。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音樂課堂教學,將德育全面滲透其中,最大限度地發掘音樂的功能與價值,促進德育工作的順利開展,實現學生的綜合發展。好的音樂不僅能夠直擊人的心靈,還能引起人的情感共鳴,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審美水平,從而幫助人們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基于音樂學科的特性,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滲透德育,能夠深化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啟迪學生的心靈,培養學生優秀的道德素養和高尚的情操,從而充分體現音樂學科的價值,充分發揮音樂的育人作用。此外,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滲透德育,也是素質教育的核心要求,不僅能充分踐行素質教育的核心理念,還能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2 初中音樂課堂德育現狀
2.1 音樂教育認識不足,德育滲透意識有待加強
雖然大部分學生比較喜歡音樂,但對音樂課興趣缺缺。一方面在傳統教育影響下,還有教師在使用傳統教學模式,教學比較注重專業知識技能的講解,忽視了教育功能,學生的參與度及體驗性都不強;另一方面在教學中重視理論知識講解,缺乏實踐活動,導致學生興趣降低,很難有效滲透德育。
2.2 教學觀念落后
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以往大多數初中音樂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更加注重對學生進行音樂知識的灌輸以及音樂技巧的講授,忽視了音樂的內在價值,忽視了音樂育人的獨特作用,并未在教學中滲透德育。在這樣的教學理念下,學生雖然掌握了一定的音樂知識和音樂技巧,卻很難更深入地了解音樂作品中的內在情感。因此,初中音樂教師應充分意識到在音樂教學中滲透德育的重要性,充分發掘音樂的內在價值,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
3 初中音樂教學中的德育滲透策略分析
3.1 立足教材內容,尋找德育滲透的契合點
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快速發展,我國的科技水平也突飛猛進,信息技術和網絡開始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網絡上充斥著很多歌曲,但很多熱門的情感歌曲并不適合初中生,甚至還會對初中生產生消極的影響。因此,初中音樂教師在開展音樂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發揮教材的優勢,立足教材內容和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尋找合適的德育滲透契機,對學生進行教育,從而有效地培養學生優秀的道德品質,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例如,在教學《二十年后再相會》時,教師可以談話的方式進行導入,和學生一起討論理想與抱負。“有人希望以后教書育人,有人希望以后救死扶傷,有人希望自己創業做老板,那么你們有沒有想過自己二十年以后的樣子呢?”教師通過這樣的提問引導學生進行探討,并借機引入歌曲。《二十年后再相會》是一首經典之作,不僅曲調優美,情感色彩豐富,還具有濃厚的時代氣息,展現了創作者內心的理想和對祖國未來美好前景的愿望。因此,教師可以借歌曲及歌曲的創作背景向學生滲透德育,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讓學生能夠意識到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因此,我們不僅要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更要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承擔起肩上的重任,奮發圖強,為祖國繁榮昌盛貢獻出自己的一分力量。
3.2 感悟精神,參與志愿服務
在傳統的教育方式中,教師更加傾向的是學生成績的高低,很少會將時間放在基礎知識的講解和德育的培養上。初中音樂教師要想將德育有效滲透在音樂教學中,就要秉承科學發展觀的主要思想,結合現實發展路徑,積極引導學生參與社會實踐,并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的熱情,掌握學生動態的學習情況,凸顯雙重教學效果。當前,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時代的發展,學生在家庭中的地位逐漸上升,如果僅僅使用傳統教育方式,就很難達到滿意的建設效果,甚至有的學生還會養成一種驕縱的習慣。此時,初中音樂教師就應結合實際,有針對性地選擇一些課堂教學內容,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勞動實踐。德育是每個時代永恒不變的話題,能培養更多具備綜合素質的人才。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加合唱團、舞蹈團等,加大團隊的整合力度,調整交流的互動性,合理組織學生開展“敬老送溫暖活動”,讓學生將自己的才華呈現出來,在音樂的互助下,發揚民族的傳統美德。最后,教師還可以整合基礎,收集相關的德育歌曲,加大創作競賽或演唱比賽建設。這不僅需要學生將自身的魅力展現出來,還需要學生傳遞自身美好的精神世界,通過演唱、欣賞、表演、創編等音樂活動滲透德育,確保初中生擁有積極向上的人格。音樂中滲透德育途徑多樣,課堂教育是主陣地,課外活動則是育人的廣闊天地。
3.3 德育管理制度化
一個優秀班集體的建設管理只靠教師一人是不夠的,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的長處,通過培養班干部,組建學生管理團隊,實現學生自我管理。班級制度化管理不僅能幫助學生在規范中完善自身、發展潛能,還能為教師工作減負,留出更多的精力去攻克管理中的疑難雜癥,促進班級成員更好、更快地發展。當然,鑒于初中生規則意識等認知機制的成熟度,教師應把控好班集體建立的節奏,在制度建設之外適時地注入人文關懷,以免嚴苛制度下物極必反情況的出現。因材施教不只適用于理論知識的傳授,滲透德育也要充分了解學生的人格特征,以靈活的方式處理不同狀況的學生問題。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滲透德育,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還能培養學生優秀的品格和高尚的情操,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初中音樂教師應及時創新教學方式,革新教學觀念,并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讓德育更好地滲透到音樂教學中,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韋靜文.初中音樂教學中的德育滲透探討[J].名師在線,2022(06):82-84.
[2]席雯琪.初中音樂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探究[J].智力,2022(03):142-144.
[3]倪穎.德育滲透:滋養學生健康成長的“必需品”——以核心素養引領下的初中音樂新課程教學活動為例[J].第二課堂(D),2021(05):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