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風
禹州市中醫院,河南 禹州 461670
胃癌是一種致死率較高的消化道惡性腫瘤,早期癌組織隱匿性較好,發現時往往已是晚期。近年來,胃癌發病率逐年增加,嚴重影響人類生命健康[1]。目前,胃癌的發病機制尚不明確,最常用的治療方法是手術切除,然后通過淋巴掃除術防止癌細胞轉移、復發,配合術后化療可延長患者生存周期,提高患者生存率[2]。但化療藥物能顯著降低機體的免疫力,對正常細胞具有很強的殺傷力,且不良反應較多。有研究發現,中藥治療胃癌能夠有效提高患者機體免疫力,減少術后化療不良反應[3]。筆者采用自擬益氣健脾消癌方聯合化療藥物治療胃癌患者45例,取得滿意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6年1月至2019年5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胃癌患者90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各45例。對照組男23例,女22例;年齡(56.52±9.23)歲;病程(3.02±0.45)年。研究組男22例,女23例;年齡(55.97±8.87)歲;病程(2.73±0.21)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試驗由本院倫理委員會討論通過,患者知情同意并簽署同意書。
1.2 診斷標準西醫診斷標準參照《胃癌診療規范(2018年版)》[4]標準,并通過病理學檢查;中醫診斷標準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南原則(試行)》[5]相關標準制定。
1.3 病例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均由臨床診斷和病理學檢查確診;②首次接受化療治療,無藥物過敏史,無化療禁忌;③生命體征穩定,意識清晰。
1.4 病例排除標準①心、肝、腎等臟器嚴重疾病,患有其他腫瘤;②近半年內接受免疫抑制劑治療及患有自身免疫疾病;③預計生存期≤3個月。
1.5 治療方法對照組采用常規化療,具體化療方案:第1天:靜脈滴注奧沙利鉑(湖北一半天制藥有限公司,批號:國藥準字H20143170) 130 mg·m-2;第1天至第14天靜脈滴注卡培他濱(齊魯制藥有限公司,批號:國藥準字H20143365) 1 000 mg·m-2,每天2次。21 d為1個周期,連續治療3個周期。研究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服用益氣健脾消癌方,具體藥物組成:黨參30 g,炒白術12 g,茯苓15 g,半枝蓮30 g,法半夏10 g,黃芪20 g,白花蛇舌草30 g,淫羊藿10 g,郁金15 g,炒枳殼10 g,甘草10 g。以上藥物均購自本院中藥房,于化療1周后開始服用,水煎,每日1劑,早晚分服。
1.6 觀察指標①中醫證候積分: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5],對患者以胃脘疼痛、胃氣上逆、食少納呆、消瘦、乏力懶言等5個指標進行積分,按照程度不同分為無、輕度、中度、重度,分別計0分、1分、2分、3分。②生活質量評分:提高:KPS評分提高10分以上;穩定:評分變化10分以內;降低:評分降低10分以上。③免疫功能評價:采用流式細胞儀測定患者外周血CD3+、CD4+、CD8+、CD3+/CD8+。④血清炎癥因子:采用免疫投射比濁法測定C反應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含量,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測定白細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10、腫瘤壞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

2.1 兩組胃癌患者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中醫證候積分低于本組治療前,且研究組治療后低于對照組治療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胃癌患者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比較 分)
2.2 兩組胃癌患者生活質量變化情況研究組生活質量提高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胃癌患者生活質量變化情況 例(%)
2.3 兩組胃癌患者治療前后細胞免疫功能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CD3+、CD4+、CD3+/CD8+均高于本組治療前,CD8+低于本組治療前,研究組治療后CD3+、CD4+、CD3+/CD8+高于對照組治療后,CD8+低于對照組治療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胃癌患者治療前后細胞免疫功能比較
2.4 兩組胃癌患者治療前后血清炎癥因子水平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CRP、IL-6、IL-10、TNF-α水平低于本組治療前,且研究組治療后低于對照組治療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胃癌患者治療前后血清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胃癌與多種因素有關,其中包括飲食不節、脾胃功能損傷、臟腑功能失調、情志失調、氣滯血瘀、氣血虧損等,最終致痞積成腫瘤[6]。脾胃及肝臟功能損傷會導致惡心嘔吐,脾虛失于健運,濕邪郁久化熱,日久則氣機運行不暢[7]。早期胃癌具有很強的隱匿性,很難被發現,發現時胃癌大多已發展至晚期。此時已不適合手術治療,臨床多采用化療的方法延長患者生存期。奧沙利鉑聯合卡培他濱是治療胃癌的常規化療方法,但化療藥物會導致患者出現嚴重的不良反應,惡心嘔吐癥狀加重,危害胃腸道、肝臟、腎臟等臟器[8]。患者往往難以忍受化療帶來的嚴重不良反應而放棄治療,這就大大增加了癌細胞向其他組織轉移的風險。
研究發現,中藥結合化療治療胃癌能減輕患者化療后不良反應,提高療效,改善患者生活質量。伍旭明等[9]研究發現,健脾消癌方聯合化療藥物療效優于單純化療,患者治療依從性增加,兩者對胃癌治療起到協同作用,患者臨床癥狀得到顯著改善。黃美琴等[10]發現,單純采用OLF化療方案治療胃癌患者療效較差,加用益胃消癌湯的治療組患者,臨床癥狀得到改善。
本研究采用的自擬益氣健脾消癌方具有益氣健脾、化瘀解毒的功效。方中黨參能夠健脾益肺,與白術合用共同發揮健脾益氣的作用;茯苓滲濕健脾;法半夏和半枝蓮燥濕健脾、清熱解毒;黃芪發揮補益肺脾、促進正氣修復功效;白花蛇舌草解毒抗癌;淫羊藿溫腎健脾;枳殼、郁金行氣除痞;甘草調和諸藥。諸藥聯合,具有益氣健脾、清熱消癌之效。本研究表明,益氣健脾消癌方能減少胃癌患者中醫證候積分,在胃脘疼痛、胃氣上逆、食少納呆、消瘦、乏力懶言方面有所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有明顯提高。
機體免疫功能與腫瘤的形成、發展和復發密切相關,細胞免疫功能的降低是腫瘤細胞免疫逃逸的主要原因,而T淋巴細胞亞群在細胞免疫中起到主導作用[11-12]。本研究采用益氣健脾消癌方聯合化療藥物治療胃癌,對照組治療后患者CD3+、CD4+、CD4+/CD8+都有所增加,機體免疫功能增加,但免疫功能并不能得到明顯改善,中醫證候積分減小程度也較小;研究組治療后患者CD3+、CD4+、CD4+/CD8+顯著增加,中醫證候積分明顯減小,患者生活質量提高。高聰聰等[13]發現益氣健脾化積方能夠改善胃癌患者臨床癥狀,增強機體免疫力,扶助正氣,改善癥狀。本研究表明中藥聯合胃癌化療可減輕化療對機體免疫功能的損傷,提高細胞免疫功能。
另外,炎性反應也與腫瘤的形成和轉移密切相關,能夠誘導腫瘤的產生,為癌細胞的擴散轉移提供有利環境。因此,可用血清炎癥因子CRP、IL-6、IL-10、TNF-α水平評估患者免疫損傷程度。CRP為急性時相蛋白質,當機體受到創傷出現炎癥時,相關炎性細胞會釋放CRP,機體損傷程度越高則CRP水平越高[14]。IL-6、IL-10與機體免疫損傷直接關聯,直接參與炎性反應和免疫調節[15],TNF-α能夠激活免疫細胞,但也會促進其他炎癥因子的合成,使炎性反應加重,對機體不利[16]。本研究發現治療前患者血清炎患者炎癥因子水平較高,對照組治療后炎癥因子水平有一定下降,而研究組顯著下降。這是由于化療從根本上抑制了癌細胞,降低了機體的炎性反應,炎癥因子水平降低,益氣健脾消癌方增加了化療藥物的療效,增加了機體免疫力,炎性反應進一步被抑制,炎癥因子顯著降低。
綜上所述,自擬益氣健脾消癌方聯合化療藥物能有效改善胃癌患者臨床癥狀,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及細胞免疫功能,降低血清炎癥因子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