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衛亮
(陜西國防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機械工程學院,陜西 西安 710300)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感召下,陜西國防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針對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學生開設“創新創業技能訓練(機設)”實訓教學。“創新創業技能訓練(機設)”實訓課程建設思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及《全國高等學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為指導,緊扣“立德樹人”的中心環節。課題組首先通過專題培訓、集體備課等方式提升團隊教師“課程思政”能力,采用文獻分析、學情調研、對比教學等方法,挖掘課程內容中的思政元素,融入創新創業實訓課程的教學環節,建立長效評價反饋制度。根據實施效果對課程思政內容進行完善和調整,建設融入思政元素的專業教學資源庫,并對成果進行總結歸納,形成“創新創業技能訓練(機設)”課程思政案例集及系列規范等,后期進行成果推廣,從而將思政教育適時適量植入課堂教學全過程,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大國工匠精神等。2018 年以來,該校重點培育,將雙創教育與“互聯網+”、機械創新設計大賽等技能大賽高度融合,以賽促教,有效促進了創新創業教育走出學校,實現成果轉化和項目落地。
“創新創業實訓”是高職大專院校的一門重要的實訓課程,其教學目標主要是培養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1],以機械結構和機械產品為依托,轉變傳統教育理念,設計生產制造符合當下時代潮流需求的產品、產業,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從而為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做出貢獻。
該實訓課程[2]持續1 周,共30 個課時,第1 天主要完成任務:分組,布置任務,講解實訓要求及相關注意事項;選定設計題目,查找相關資料;計算相關結構參數。第2天主要任務:整體方案選定及可行性分析;機構運動設計;總體機構運動簡圖設計。第3天主要任務:功能分析;各子機構的結構或方案設計;整理相關參數并列表。第4 天主要任務:有關的設計計算;設計說明書撰寫;設計說明書整理與提交。第5 天主要任務:產品展示與答辯。開展該實訓前應掌握的課程有:“機械制圖”“機械設計基礎”“機械創新設計”“工程力學”“公差配合與測量技術”。后續應掌握的課程有:“機械制造工藝與機床夾具設計”“數控編程與加工”“精密與超精密加工技術”“快速成型與逆向工程技術”等。
本次的“創新創業實訓”分析與研究以陜西國防工業職業技術學院2020 級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學生為基礎,整個年級共7 個班,278 人,2020 級的學生來源不同,包括普通單招、普通三校生,還有高考學生,不同來源的學生在一個班級里面的學習能力各不相同,參差不齊。參加高考的學生理論基礎好,計算能力強,但是動手能力差。單招學生與三校生動手能力強,操作機床加工零件能力出色,但是理論基礎薄弱,需要后期繼續學習[3-4]。但是整個班級的班風、學風和學習氛圍良好,適合本次課題的研究開展。
課程專業目標:了解企業戰略分析(SWOT)方法;掌握資料查閱和行業、競品分析相關方法;掌握機械類、產品類等產品方案設計與優化常用方法;掌握產品系統設計、結構設計、圖紙繪制等方法;理解商業模式畫布和企業人員、資金運作方式;能夠熟練有效獲取相關行業分析數據、競品資料;能夠利用數字化方式設計產品并優化;能夠描繪商業畫布和合理安排人員、資金,并制定融資計劃;能夠具有初步產品創新設計技法;能夠利用PPT、視頻等素材展示自己的設計,尋求融資;具有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識。
課程德育目標: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懷和民族自豪感;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素養和職業道德;培養學生實事求是、探索真理的科學態度及創新創業意識;培養學生樹立正確人生觀、世界觀及價值觀;使學生懂得大國工匠的精神實質,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為國奉獻的精神;培養學生“愛國奉獻,艱苦奮斗;攻堅克難,精益求精;開拓創新,追求卓越”的國防精神;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尊重勞動,熱愛勞動。
挖掘“創新創業實訓”課程思政元素,并將其融入實訓教學的全流程,是本次課題研究的重點。“創新創業實訓”包含六大部分:分組,選題,查資料;方案、系統和結構設計;企業戰略分析(SWOT);商業模式與財務預測;營銷推廣與資源整合;產品展示與答辯。梳理“創新創業實訓”各部分知識要點,從立德樹人、理想信念和職業素養等方面入手,體現“大國工匠、課程思政”融入點,如表1所示。

表1 機械系統設計綜合性實訓思政融入點
思政教育的主要實施者是高校教師,因此只有將教師的課程思政水平提升了,才能確保學生獲得良好的思政教育。高校應從思政元素、文化素養、實訓能力和專業素養等方面入手,建立新的評價標準,篩選符合課程思政教育的優秀教師。
“創新創業實訓”時間短,任務重,在短短一周的時間內,要完成一個機械產品的設計、制造、營銷、售后、團隊搭建等工作,對于學生來說是一項巨大的挑戰。編制面向機械類學生的包含思政元素的活頁式教材、優化教案和課件,將課程思政元素融入實訓課程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實訓過程中,除了傳統的視頻、圖片等素材外,還可以引入微博、微信、微課和公眾號等不同方式的新媒體新技術。同時完善更新包含思政元素的課件和授課計劃,每個章節融入若干個思政元素,將實訓課程和課程思政有機結合起來。
應當充分挖掘“創新創業實訓”的課程思政元素,將其進行挖掘、整理和凝練,結合當下的熱點問題,挖掘合適的思政案例。通過新媒體進行課前自學,如慕課、短視頻、在線直播等方式。也可進行線上線下同時教學,如翻轉課題、愛課程等等。按照實訓課程標準及授課計劃的安排,依據思維導圖,將實訓內容與思政元素相結合,整合教案、PPT、圖表、視頻和音頻等教學元素,制作面向于學生的現代化教學資源,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學,將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應用到實訓教學過程中,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滿足當代大學生的學習需求。
圍繞“立德樹人”的基本要求,創新創業教育為思政教學提供載體,思政教學為雙創教育注入鮮活生命力。在課程內容中,將思政教育以哲學思維、創新技法、經典案例等形式,貫穿在所有知識點,并且有機結合,相輔相成。
創新創業教育主要目的之一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學生畢業后能夠適應社會和市場,促進就業。該校具有悠久的軍工文化背景,培養學生主要面向軍工行業、國防行業,在育人模式上,組建來自政校企多方的,具有“紅色基因”的育人團隊,用最前沿的技術,打開學生的視野,以榜樣的力量鼓舞青年一代奮發向上的信心。
課程團隊在課程中滲入思政內容時,適當采用數字化手段和互利網技術,制作融入新時代特色的思政元素、典型案例、創新技法,畫面感強的視頻、動畫等,以增強思政教育的效果。
1)“創新創業技能訓練(機設)”課程思政實施舉措,可推廣到本校其他專業核心課程,實現本校專業核心課程“課程思政”的全覆蓋,以實現立德樹人的目標。
2)本課題的研究成果,同時可推廣到西部區域高職院校裝備制造類專業,助推高職院校相關專業核心課程的“課程思政”改革。
3)本課題研究成果,經組織凝練后,可應用到高職教育的課程思政建設與改革中。課題組的課程思政案例,可以應用到高職院校所有機械類課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