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惠平

行進管樂(Marching Band),稱行進樂,又稱為“隊列行進吹奏表演”。它集管樂演奏與各種表演于一體,是一種靈活、開放,易于親近大眾的視覺盛宴。1987年,中國解放軍軍樂團在北京亞運會上推出600多人的大型管樂行進表演,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令人震撼的演出至今已30多年。自此之后,行進管樂在我國迅速興起并得到不斷的普及和發展。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提高,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中小學行進管樂發展之快速,受到教育界和社會的廣泛重視。中小學行進管樂團成為學校藝術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從行進樂隊的編制、樂器使用、演奏員性別、年齡等方面看,形式是開放性的,沒有固定的模式。但對于小學行進管樂團對銅管組成員的體能訓練成為我們訓練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行進管樂銅管組配備
銅管樂器是各類管樂團的必備配置,銅管組在行進管樂中承擔著重要的表演地位。常見的樂器是:小號、行進圓號、上低音號、行進大號。
小號(Trumpet):又叫小喇叭,是銅管樂器中的一種。在所有的銅管樂器里,小號發出的音高是最高的,使用五線譜的高音譜表記譜,固定唱名法,即用固定高音進行演奏。小號種類比較多,行進管樂團常用降B調,它在行進管樂團銅管組中多擔任主旋律的角色,聲音最具穿透力。
行進圓號(Mellophone):常在行進樂隊代替法國號的F調銅管樂器。行進圓號用高音譜表記譜,實質音高比記譜低五度,承擔木管樂器和銅管樂器的部分演奏。
行進長號(Trombone):行進長號結構簡單,但比較難掌握。演奏時,通過右手對號管長度進行變化,以達到控制音高的目標。行進長號是演奏法最特殊的銅管樂器之一。
上低音號(Euphonium):外形與吹嘴都比中音號(ALto horn)、次中音號(Baritone)更大,有四個音鍵。有更廣闊的低音域,音色和次中音號接近,但音色更渾厚、柔和。上低音號用高音譜表記譜,記譜音比實際音高高大九度。在行進管樂團中有占據十分重要的位置,經常用來進行副旋律的演奏,在行進管樂團的地位相當于合唱隊的男高音和男中音的聲部。
大號:是行進管樂中音最低的銅管樂器,常見的有降B、降E兩種,用低音譜表實音記譜。大號也是行進管樂團和聲的基石,音響聽起來非常清楚,有了它樂曲聽起來顯得非常有底氣。大號是比較大型的樂器,為了方便行進和攜帶,常用背帶把大號抱在胸前演奏。
二、銅管組樂器在行進管樂中的重要性
近幾年,行進管樂團作為學校藝術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得到不斷的普及和發展,深受學生們的喜愛。初學學生選擇樂器時,往往選擇打擊樂器的比較多,就算選擇管樂,更偏向于長笛、薩克斯、黑管等高音樂器。行進管樂中銅管組的樂器在樂隊中是其它樂器無法比擬的。各樂器在不同的樂隊中充當著不一樣的角色,它們本身的音色融入到樂隊后,使整曲旋律更加豐富多彩。各自發揮著不同的作用,成為樂團中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三、銅管組訓練數據記錄與研究
銅管組的樂器相對其它樂器要大很多,對于小學生來說如此龐大的樂器,需要一定體能。我們既要關注學生是否能用正確方法練習行進,又要關注學生在訓練中的體能成長。因此,我們對銅管組各樂器進行了統計,每周2次體能訓練,每次30分鐘左右,為期28周。訓練中,我們以4周為一階段,記錄了以下數據:
從上圖中可看出,在經過系統的體能訓練后,前20周學生有著明顯進步,20周后進步就不太明顯。這幾種樂器經過體能訓練后,能在標準姿勢的狀態下堅持30分鐘以上。因此,在后續的訓練中,30分鐘內是最有效訓練時間。超過30分鐘,學生的體力就支撐不住,進入體能疲勞期。學生最佳的學習安排是:每30分鐘休息一下,勞逸結合,合理安排訓練時間,學習效果更有效。
四、銅管組吹奏水平提高
學生吹奏水平的提高,是課堂、平時練習,再加上長期堅持練習的產物。從新生開始,整個學習階段,我們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部分:
1.吹嘴。除低音大號外,以吹嘴的中音域為目標進行唇振動(發音)訓練,通過長音練習未定唇部振動。
2.長音。銅管樂器的指法從不需要按鍵和拉管的音開始練習。先練習能夠吹出長音,等順暢吹出后再以相同的指法練習1倍音,再練習多倍音。大號是低音域樂器,只練習低音域即可。其它的樂器不從低音域開始練習,音階練習前能夠分別吹出倍音,效果會更理想。
3.音階。各種樂器音階練習都要覆蓋八度音的音域。行進圓號比較特殊,需要練習多個調的音階;小號需承擔比較多高音域的音,因此專心練習“so la mi do”音階即可;行進長號、大號、上低音號則按照C調管吹奏。
4.學習五線譜,認識各種銅管樂器的記譜特點。行進長號、上低音號、大號在行進管樂隊中充當降B管,但使用C調記譜,因此作C調吹管來教學。行進圓號的記譜一般不寫調號,記譜時根據所演奏音的音區實際情況用高音譜表或低音譜表記譜。用高音譜表記譜時,提高純五度記譜;用低音譜表記譜時,移低純四度記譜。
五、注重聲部配合
行進管樂團是個團體合作的藝術。在樂團中每個人都需要去了解聆聽其它聲部的演奏內容,互相配合。配合是經過長期訓練的,學生通過在管樂團的訓練中,能找到個人提高、與人合作、表演比賽等的樂趣及榮譽。
通過對樂曲的結構、旋律的關聯、伴奏形式的關聯、各聲部強弱音、速度、力度等的訓練,使學生能夠體會發揮各個樂器的特性。通過練習,學生可以認定自己在樂團中不可或缺的地位,又不會有“個人英雄”“小公主”等問題。
總之,行進管樂團銅管組的教學是永無止境的,行進管樂團在對學生進行美育的基礎上又加入了體育鍛煉的效果。在雙重鍛煉下,學生更要學習如何與人配合及互相幫助。訓練中通過構建樂團文化對學生進行德育。在教學中,教師要以學生為本,多關注、了解學生;尊重各樂器的特點,制定好教學方案,改善教學方法,促使學生在一個良好的樂器氛圍中學習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