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福芹 李奕君
作者簡介:劉福芹,女,河北秦皇島人,高級經濟師,秦皇島日報社編務辦,研究方向:社會經濟理論、政策、媒體及旅游業態發展等。
摘 要:2020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2021年站在“十四五”時期歷史新起點,如何應對新挑戰,搶抓新機遇,鞏固拓展脫貧成果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當前迫切需要研究的課題。本文以“提高治理能力+鞏固脫貧成果+鄉村振興”為主線,對如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進行了深入的探索研究。
關鍵詞:治理;鞏固脫貧;鄉村振興
中圖分類號:F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15.004
脫貧攻堅戰打得真漂亮,經過8年的不懈奮斗,貧困地區摘掉了窮帽子,貧困群眾臉上綻放了幸福的笑容。黨的十八大以來,在黨中央團結帶領下,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脫貧攻堅成為治國理政的重要一環,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強調“我們必須動員全黨全國全社會力量,向貧困發起總攻,確保到2020年所有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一道邁入全國小康社會。”
1 脫貧攻堅取得的重大成就
在黨中央的正確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充分發揮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的政治優勢,堅持把脫貧攻堅擺在治國理政的突出位置,充分采取了具有特殊性、原創性的許多重大舉措,各地區的扶貧干部帶領貧困群眾,在全國范圍內全面打響脫貧攻堅戰,全黨上下,干部群眾,一心一意直面困難和挑戰,歷時8年,向黨中央,向人民群眾上交了一份優秀的答卷,按期完成了脫貧攻堅目標任務,貧困縣都摘掉了窮帽子,絕對貧困和區域性整體貧困消除了,近1億貧困村民,實現了脫貧的夢想,扶貧工作取得了舉世矚目的重大勝利。精準扶貧給貧困地區、貧困群眾帶來了福音,貧困老百姓有了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貧困地區舊貌展新顏。貧困群眾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人們的生產條件好了,生活條件充分完善,日子越過越紅火。衣食住行、上學就業、住房醫療全都有了保障,人們的心情就像成熟的紅石榴,樂開了花。
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抓黨建促脫貧,貧困地區基層黨組織得到有力加強,基層干部扶貧能力水平明顯提高,鞏固了黨在農村執政基礎。在疫情防控中,扶貧干部們展現出較強的戰斗力,群策群力,勇斗疫魔,扶貧工作組變身防疫組、戰疫隊,他們吃苦耐勞、不怕犧牲,充分展現了共產黨人勇于犧牲的奉獻精神,使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更加牢固,成了人民群眾的貼心人,主心骨。
脫貧攻堅的重大勝利,為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打下堅實基礎,為全球減貧事業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2 打贏脫貧攻堅戰面臨的困難挑戰
我國目前仍然存在發展不平衡問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任務艱巨。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使脫貧攻堅遇到了新的困難和挑戰,一是疫情使貧困勞動力外出務工、貧困戶生產經營、扶貧項目開工等受阻。二是防返貧工作仍需要加強,貧困群眾主動脫貧動力不夠。有些已經脫貧的地區產業項目發展不扎實,很多扶貧項目缺乏創新盲目跟風,有的過度依賴政策性補貼,有的就業扶貧崗位缺乏長期性,有的地方扶貧工作中還存在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投入力度下降、扶貧重點轉移等問題。易地扶貧搬遷近1000萬貧困人口,穩得住、有就業、逐步能致富任務艱巨。穩定住、鞏固好“兩不愁三保障”成果任務艱巨。
脫貧攻堅戰不是輕輕松松一沖鋒就能打贏,需要堅定信心、頑強奮斗,在黨中央的領導下,認真研究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對策。
3 提高治理能力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對策
不獲全勝決不收兵,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提高治理能力是關鍵,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組織實施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力度最強的脫貧攻堅戰,取得了重大勝利。新時代,面對新的困難和挑戰,鞏固脫貧成果任務依然艱巨。《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指導意見》,《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以及“十四五”規劃,為鞏固和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擘畫了新藍圖,為本文提供了理論支撐和方向指引。
3.1 加強基層黨支部建設,提高基層治理能力
“幫錢幫物,不如幫助建設一個好支部”,抓黨建促脫貧,強化基層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是提高基層治理能力,鞏固拓展脫貧成果的根本保障。“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基層黨支部是黨的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黨對基層生產過程、經營管理活動進行領導的有效管理方式。不斷提高基層黨支部的科學化管理水平,讓基層黨組織積極發揮帶頭作用,與貧困群眾結對子、認親戚,解決他們的煩心事、揪心事,舉旗幟聚民心。把基層黨組織和農村黨員干部建設作為扶貧工作的強有力支撐,助力鄉村振興,把黨建優勢轉化為提高治理能力的道路引領,有效提升扶貧工作組織凝聚力。一是強化貧困農村黨支部的領導力,帶領群眾走鄉村振興之路。二是加強貧困村黨組織管理,對某些軟弱渙散黨組織及時整頓。三是派強用好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
3.2 培養鍛煉過硬的脫貧攻堅干部隊伍,建設基層治理人才庫
脫貧攻堅任務艱巨,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需要一批專業能力強、素質過硬的扶貧干部。建設基層治理人才庫,提高干部干事創業本領,保證幫扶干部具備產業發展指導能力,讓幫扶力量更強更專業,使黨員和普通群眾的聯系跟緊密,關系更和諧。熟悉貧困村情況的干部,可以更精準的幫助貧困戶協調解決生產經營中的問題,是實現提高治理能力鞏固拓展脫貧成果實施鄉村振興的基本保障之一。一是保持扶貧干部隊伍穩定,不能勝任的要及時撤換。二是加大對貧困地區主要負責同志、扶貧系統干部、基層干部、貧困村干部輪訓力度,提高干部帶領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本領。三是加強對脫貧一線干部的關愛激勵,注重提拔優秀扶貧干部、落實好津補貼報酬待遇和正常離任村干部生活補貼。政府、社會盡量幫他們解決困難,讓他們能俯下身子安心工作,讓扶貧干部越干越有奔頭。四是要建設一支懂管理會管理永不撤退的工作隊。
3.3 加大扶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促進產業扶貧高質量發展
產業扶貧是扶貧工作的戰略重點,《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指導意見》中指出要“加大產業扶貧力度,深入實施貧困地區特色產業提升工程,因地制宜加快促進貧困戶增收作用明顯的產業。”如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動鄉村振興戰略順利實施,國際上沒有現成的例子可供學習參考,因貧困地區之間和地區內部的經濟發展不平衡,東部和中、西部經濟技術水平有很大差別,受經濟基礎、教育水平、人口素質、地區環境等因素影響,貧困地區的生產力發展十分緩慢,各地扶貧工作取得的成效不盡相同,需要通過供給側、需求側研究,調整產業結構,開發具有地方特色,可持續發展的產業扶貧項目。一是摸清家底,促進扶貧產業項目高質量發展,在三次產業中選擇適合自身發展的項目,例如,提高種植業生產水平;提高畜牧業比重;重視生態林業經濟;注重漁業養殖與適度捕撈相結合。二是建設生態宜居鄉村,將鄉村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生態經濟優勢,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難中之難在“老少邊窮”地區,這些地區自然和人文條件比較適宜利用自然生態環境污染少,風景獨特等特色,發展“特色旅游+特色產品+特色民宿+特色小鎮”發展模式,例如,年僅20歲網紅小伙丁真,把四川甘孜理塘成功推薦給國內外游客。通過網絡營銷把老少邊窮地區特色綠水青山變成國際范兒的旅游觀光、學習創作、休養生息的金山銀山。三是推進規模化經營,打破分散經營模式。成立以“合作社+農戶+產供銷聯盟+數字信息技術”為模式的經營組織。完善產業扶貧體系,建立長效扶貧機制與鄉村振興戰略緊密銜接,建設具有可持續發展的高質量產業扶貧項目,實現扶貧經濟穩步發展。
3.4 強化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貧困群眾,推動鄉村文化產業發展
文化的富有將影響中國鄉村經濟的未來。要實現脫真貧,真脫貧,除了解決“兩不愁三保障”問題,還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提高貧困群眾文化素質,從思想上徹底拔除窮根,大力發展鄉村特色文化產業。一是推進鄉村傳統文化的生產性保護,用文化賦能貧困地區貧困群眾,深入推進文化扶貧產業發展。鄉村文化振興的關鍵是留住鄉愁,創辦脫貧“農民夜校”“講習所”,通過文化教育搭起脫貧奔小康的堅實階梯,讓群眾能“攀”、想“攀”、敢“攀”,提高脫貧致富的信心和積極性。二是教育群眾在思想、文化、道德、法律等方面不斷提高認識,不等不靠不要,不養懶漢,充當家鄉建設的推動者,貧困村的鄉愁是讓人們意識到,不是要遠離貧困的家鄉,而是要讓家鄉遠離貧困。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規范自己,弘揚自強精神,注重培養脫貧典型,利用新聞媒體推廣脫貧典型,帶動貧困群眾一起徹底擺脫貧困的束縛。三是通過文化供給激活鄉村治理的內生動力,用自治、法治、德治,引導人們弘揚傳統美德、傳承好家風,讓民風民俗文化成為生生不息的文化生態品牌。
3.5 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就,書寫了“最成功的脫貧故事”。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一脈相承,互相促進。從貧困人口穩定實現“兩不愁三保障”,到消除絕對貧困,高質量發展,鞏固拓展脫貧成果仍然任重道遠。一是推進制度和政策體系建設。擺脫貧困,鞏固脫貧成果,推進鄉村振興,必須把高質量脫貧放到首位。剩余貧困人口中大多是貧困老年人、重病患者、重度殘疾人等,加快制度政策建設,落實“摘帽”不摘責任、不摘政策、不摘幫扶、不摘監管的政策,需要政府和社會救助機構集中力量把扶貧工作的“難中難——老弱病殘”管起來、幫起來,攻下脫貧的硬骨頭。二是推動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加快農村基層治理體系建設,建立健全基層黨組織建設,深化村民自治,強化鄉村法制建設,建設平安鄉村,提高德治水平;夯實農業生產力基礎,大力發展智慧農業,堅持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綠色發展;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體系,擴大農業產品附加值,提高國際競爭力,促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生產全程化服務系統鏈接。三是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建設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鄉村振興面貌。加強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完善城鄉基本醫療、養老保險制度,做好特重大疾病救助工作,統籌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體系,提升農村公共衛生服務,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鼓勵工商資本到鄉村投資,扶持引導城市專業人才到農村二次創業,破解鄉村人才瓶頸制約,培養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提高鄉村振興人才支撐力。提高農村金融服務水平,拓寬融資渠道,確保財政投入持續增長,為鄉村振興戰略順利實施提供強大的資金保障。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保持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并長久不變,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4 結語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的起點,面對新時代、新征程、新挑戰,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不斷提高治理能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戰略緊密銜接,譜寫人類反貧困史上的新篇章,創造新奇跡。
參考文獻
[1]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2]習近平扶貧論述摘編[M].北京: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編,2018.
[3]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8.
[4]張占斌.穩中求進的中國經濟[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
[5]羅雪飛.治國之要[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