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光漢
摘 要:數感主要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數學產生的感覺、體驗以及體驗數學的感情,從而對數學有一定的感知能力。教師要想培養學生的數感能力,就要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進行,因為日常生活中往往蘊含著大量的數學知識。文章針對小學數學教學中對學生數感的培養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數感;培養探討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15-004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15.022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對實際生活進行觀察及分析,能夠在無意識中培養學生從數學的角度來分析問題,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數感能力,這對學生的學習有促進作用,并能夠讓學生掌握數學的學習特點以及數學的空間形式。教師應充分掌握數學的教學特點,不斷提高學生對于數學的理解及掌握能力。
一、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數感培養的意義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數感能力極其重要。為了讓學生在學習中運用數學眼光對生活進行表達,進而實現信息的交流,教師可以將實際生活與數量關系聯系在一起,通過知識點去解決實際問題。同時,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感,有助于學生理解實踐生活中的應用題,教師引導學生用數學眼光看待問題也能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各項技能。
二、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學生數感的培養策略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為了能夠提高學生的數感,小學數學教師在開展數學教學活動時,一定要充分重視對于教學策略的選擇和引入。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教師的言行舉止能夠給學生帶來很大的影響。要想提高小學生的數感能力,必須要求教師自身擁有較高的數感認識,并在教學中深度挖掘教材中的內容,利用各種各樣的方法創造相應的教學情境,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從而培養學生的良好數感。
(一)重視教師自身數感認知的培養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想培養學生擁有良好的數感,前提是教師自身必須擁有較為出色的數感認知以及理解能力。這才能夠令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通過自身的影響為學生傳授相應的數感知識,讓學生擁有一定的數感基礎。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應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不斷充實教師的數感認知水平,使其在教學過程中對教學方法、教學內容進行不斷的研究,從而在教學中充分掌握基礎數感知識的培養方式及合理的方法,才能夠在教學過程中確保小學數學活動開展的過程中使學生能夠體驗數感。在教學過程中,數學教師要充分重視對于自身數感的認識及理解,通過研讀相關著作來提高自己的認知水平。要通過各種各樣的教學培訓來解除自己對于數感可能存在的誤解。只有當教師擁有了正確而全面的數感認識,才能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自己的教學及各種各樣的教學活動,讓學生認識到數感的重要性,才能夠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感。
(二)引導學生進行觀察與比較,優化數感體驗
在實際數學教學中可以發現這樣的現象,數學來源于生活,數學與生活息息相關。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工作中,為了培養學生的數感,教師應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對數學知識進行觀察與分析,并將實際生活中的案例應用到數學教學中,從而提高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觀察及分析。另外,教師可以讓學生對數學知識、應用題等學習內容進行觀察和分析,不斷強化學生對這些知識點的理解與認識,讓學生通過認真的觀察與比較,了解數學中的大小多少以及倍數等各種數量關系。通過實際生活中的案例,強化學生對于數量的理解,從而培養學生的數學感知能力,不斷優化其數感體驗[1]。
(三)將數學學習與生活聯系在一起,在生活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感知能力
生活中的許多現象都與數學有不可分割的關系,學習就是為了幫助我們更好地生活。學生學習數學知識是為了提高我們的生活質量,幫助我們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常見問題。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為了能夠讓學生充分意識到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教師應充分鼓勵學生以數學的思維思考問題,觀察生活中的現狀,并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案例進行教學,這樣能夠讓學生通過實際生活中的案例,以數學的眼光去觀察問題,能夠讓學生提高對數學的感知能力[2]。另外,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讓學生用數學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每一個場景,就是為了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方式對生活進行表達以及信息交流,讓學生養成這樣的習慣,有助于學生學習數學。
例如,在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加與減”的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學生學習加減法,教師可以將數學知識與生活聯系在一起,這樣有助于學生學習加減法知識,并進一步吸引他們。教師可以設置相應的問題引導學生學習,讓學生舉例在生活中運用人民幣的實事,如買菜、買零食用到的加減法計算應付的錢數等,讓學生充分意識到人民幣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并讓他們知道數學在生活中的用處。通過該問題讓學生學習加減法,不僅可以讓學生充分了解人民幣的大小及數值,還可以讓他們學到加法、減法的知識。另外,教師可以在教學前將每一個數字的人民幣準備好,在教學中讓學生逐步認識每一張人民幣,了解每一張人民幣上的數值及圖案,然后通過這些人民幣讓他們學習本節課的知識。此外,為了讓學生意識到本節課知識的重要性,教師可以讓學生充分回憶自己在實際生活中運用人民幣進行購物的情景,并讓學生想象購物時自己與購物員之間的對話,以及自己手中人民幣數值的變化,讓他們進一步明確本節課的重要性,學到更多的知識,從而在生活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感知能力。
(四)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培養數感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為了培養學生的數感能力,優化數感體驗,教師需要結合實際生活,并且在實踐中培養。只有讓學生在實際的活動中運用數學知識,才能夠讓學生通過認知提高自己對于數學的感知能力。另外,教學的中心是學生,學生才是教學的主體。在數學教學當中,要想培養學生的數感能力,教師必須在提高學生學習自主性的同時,讓學生發揮自身的才能去探索分析數學知識,發現數學的奧秘,讓自己被數學吸引,不斷體驗學習數學的快樂。同時,教師需要不斷培養學生對于數學的認知情感以及各種技能,這樣才能夠促使小學數學教學的效率進一步提高。此外,在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學生提高對數學知識的運用能力,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創設各種各樣的數學活動,并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各種數學活動,能夠在數學活動中感受到數學知識的價值以及運用技巧。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在數學活動的學習過程中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及學習熱情,才能夠讓學生自發地了解數學,才能夠不斷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學習的主動性及良好的思維能力[3]。其中,良好的思維能力是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率以及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的主要方式。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感知能力對整個數學教學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所以,教師在教學工作中應不斷發揮自己在教學中的引導作用,推進學生自主地對數學知識進行觀察、比較,以此來優化學生的數學體驗。另外,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是不可分割的整體,在數學教學工作中,為了培養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運用實踐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給學生提供各種活動,不斷提高學生對于數學的感知能力,這有助于學生提高自身的數學知識學習能力,對于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提高數學課堂效率以及數學質量有良好的功效。
(五)活動激智慧,在活動中發展數感
數學活動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環節,不僅是學生自主構建數學知識的過程,還是人的情感活動及各項能力提高的過程,這個過程是教師給學生提供的數學平臺。現提出對于數學活動構建的方法。
1.構建活動平臺,讓學生感應數在何處。如何構建活動平臺是教師應該著力思考的問題,教師可以在微信、QQ建立群組,讓自己班里的學生都進入群組。教師不定時地在群里發布習題,讓學生練習,不會做的學生可以在群里與同學進行討論。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開展該類的數學活動,比如開展數學競賽,競賽的題目可以是教師在群里發布的探究性習題,通過競賽活動檢查學生有無認真做題。通過競賽活動評選出前三名,并給予相應的獎品,不斷提高學生的競爭意識,讓學生在數學平臺練習不同章節的題,不斷地感知數、體驗數。
2.開展校內數學實踐活動,激發學生對數的興趣。數學教學不能局限于課內,教師應不定時地開展課外實踐活動。教師可以開展群眾性數學普及講座、數學園藝會、數學園地刊物等數學活動。帶領學生走出課堂,讓他們積極參加課外的數學活動。通過活動激發他們的智慧,在活動中發展他們的數感。同時,在活動中教師要給學生提供動手實踐的機會,通過數學普及講座、園地刊物等活動豐富學生的知識面,讓他們有機會用數表達交流,感受到數的無處不在。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培養學生的數感,有助于幫助學生解決數學實際問題,并且能夠提高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同時,培養學生數感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融入學生的生活體驗,將生活問題帶入課堂,通過在課堂上解決實際生活問題告知學生數學的重要性。另外,為了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讓他們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教師需要循序漸進,不要給學生太大壓力,要一步一步地引導,讓他們有更多的生活感受,體驗生活的經歷,從而讓學生有創新的能力,發揮他們的最大潛力。通過培養學生的數學感知能力,可以提高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讓學生的思維可以更加活躍,提高他們的計算速度。
參考文獻:
[1]安丹諾.小學數學“問題解決導向式”教學模式的應用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8.
[2]陳冬妮.小學數學建模課型教學的育人價值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8.
[3]王晶玲.小學數學生活化的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8.
[4]繆敏珠.表現性評價在小學數學活動中的應用[D].華東師范大學,2018.
[責任編輯 張宏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