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健

摘 要:健康行為素養是體育與健康學科三大核心素養之一,在當前體育教學中,很容易忽視此方面的學科素養培育。本文針對當前體育教學中健康行為素養培育的問題,以足球教學為例,理清健康行為素養培育的落腳點,提出足球教學中培育健康行為素養的路徑與策略,從而在足球教學中有效培育學生的健康行為素養。
關鍵詞:健康行為素養;足球教學;路徑與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8? ? ?文獻標識碼:B? ? 文章編號:1005-2410(2021)02-00-03
健康行為素養是《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7年版)》提出的體育與健康學科三大核心素養之一。健康行為是增進身心健康和積極適應外部環境的綜合表現,健康行為是運動能力的升華,是體育品德的外在表現,是運動能力和體育品德所指向的終身體育的目標,由此可見,體育課堂不僅僅是身體練習,而且要通過體育課堂的學習去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但是在體育教學中,一線教師經常提及運動能力的提升和體育品德的培養,對于健康行為素養的重視程度不夠;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也不了解健康行為的內涵,不能充分重視自我健康行為素養的培育。本文主要以足球教學為例,對如何培育體育健康行為素養進行分析,探尋有效的培育策略與方法,促進學生健康行為素養的養成。
一、健康行為素養培育的內涵
健康行為是指促進健康的行為或者是有利于健康的行為,是增進身心健康和積極適應外部環境的綜合表現,它既關系到學生內在的身心健康,又關系到學生外在的環境適應能力。健康行為的具體內容包括良好的鍛煉、飲食、作息和衛生習慣,控制體重、遠離不良嗜好,預防運動損傷和疾病,消除運動疲勞,保持良好心態,適應自然和社會環境的能力。學生通過學習,能夠積極掌握健康知識、運用健康知識、形成健康態度,能夠掌握鍛煉方法、自覺進行鍛煉、形成鍛煉習慣,還能善于與他人合作、保持好情緒穩定、適應各種環境。根據2017版課標的表述,可以將健康行為素養歸納為:健康的生活方式、科學的鍛煉習慣、良好的心理適應三個核心方面(圖1),為健康行為素養的培育指明了方向,也為足球教學中如何滲透健康行為素養提供了策略與幫助。
二、健康行為素養培育的落腳點
(一)樹立正確的健康觀
健康不僅僅是身體健康,還涉及心理和社會適應兩個方面,而健康知識也不僅僅等同于體育衛生知識。體育教師在傳授知識的時候,總是將一些體育知識如運動原理、運動損傷或者裁判法等傳授給學生,忽略了健康知識的內涵,縮小了健康知識的范圍。體育教師在教學中還要注意飲食與營養、疾病防護、環境健康、安全避險等健康知識,這類課程的教學也可以邀請校醫、生物教師或者校外專家參與進來,提高健康知識教學質量。教學重點是培養學生“掌握健康知識”和“運用健康知識”的健康行為素養。
(二)關注每一個學生
體育教學不是為了甄別或選拔運動員,而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活動。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該關注每一個學生,因材施教、區別對待,要做到強有提高、弱有扶持。對于運動能力較強、身體素質較好的學生要提出更高的要求,指導自主學習的方法;對于運動能力較差、身體基礎較差的學生,要耐心進行指導或降低難度,爭取在運動項目上有所進步。關注每一個學生,提高每一個學生的自信心和榮譽感,這對于學生“情緒穩定樂觀”和“形成鍛煉習慣”健康行為素養的培育顯得尤為重要。
(三)貫穿體育教學始終
在體育教學中,健康行為素養的培育應該時時滲透、處處關注。健康行為素養不是縹緲的,它是實實在在、時時刻刻存在的。在足球課堂中,體育教師在教學設計時,就應該考慮到開始時應該怎樣做合理有效的球性練習或者準備活動,運動時如何調整運動負荷,教學比賽時如何處理產生的各種情緒,結束時如何進行體能補償性練習,從開始到結束都必須時刻關注如何防止運動損傷的發生。因此,健康行為素養的培育貫穿于體育教學的始終。
三、足球教學中健康行為素養的培育實施路徑
(一)滲透運用健康知識
在足球課上,教師需要告知學生運動前的準備,穿合體的運動服和運動鞋,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懂得如何預防運動中的損傷以及如何消除運動后的疲勞,這些都屬于健康知識的范疇。在足球課中,經常會發生鼻出血、擦傷、扭傷、痙攣等問題,教師應該抓住這樣的生成資源,理論聯系實際,讓學生了解出現這種損傷的原因以及出現這種損傷的處理方式,要讓學生知道鼻出血時不是頭向后仰,而是正常坐捏住鼻子兩側;要讓學生知道處理扭傷必須先冷敷,48小時后才能熱敷。也可以讓學生小組之間或者同伴之間幫忙一起處理這種簡單的運動損傷。
在課堂中,教師還可以模擬運動中出現的骨折、休克等場景,通過學生的實地操作和教師的示范,教會學生如何包扎傷口,教會學生如何就地取材固定傷肢,教會學生處理的首要原則,讓學生親自動手包扎、固定,也可以同伴之間相互包扎、固定,這就是一節別開生面的體育健康知識課,比僅僅坐在教室里更容易讓學生接受,只有不斷在實踐中滲透健康知識,只有不斷的理論聯系實踐,才能培育學生“掌握健康知識”“運用健康知識”的健康行為素養。
(二)合理運用足球游戲
足球運動具有鮮明的技術特點,其中的傳接球、射門、運球等一系列技術動作都需要不斷的錘煉,每一個動作都需要重復次數的積累。教師在設計時,經常是“老四排”,幾節課的組織形式幾乎沒有變化。學生在練習時就會因為不斷地重復,或者練習難度等產生消極心態,這時就需要體育教師合理運用足球游戲來提高學生的練習興趣。例如,在足球腳背正面運球課中,教師利用八條繩梯成八邊形、八卦形排列,學生來到場地眼前一亮,課堂學練中學生每人一格、每人一球,練習興趣盎然。教師在準備活動中設計了“各種部位的觸球”游戲,學生在規定區域內跟隨教師用各部位去運球,然后在教師發出信號后迅速用身體的各部位去觸碰球,觸球的各部位包括前額、胸部、臀部、膝蓋或者腳背正面等,學生一下子就有了興趣,遠比做足球操、原地做幾節球性練習要來得有勁。這樣的游戲設計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練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有助于學生“自覺進行鍛煉”“形成鍛煉習慣”健康行為素養的培育。
(三)預設生成情緒調控
教師應該用合理的教學方法和趣味性的教學設計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在教學的評價中,善于運用激勵性的語言進行鼓勵,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體育教師在教學時,還必須提前預估到可能出現的積極或者消極的情緒,并時刻關注課堂,主動觀察,主動進行情緒調控的引導。例如在足球腳內側踢球這一課時,教師一開始就營造了本節課要通過展示評選出“最佳拍檔”“最佳傳球人”“最佳陣容”這樣的氛圍,課堂練習氛圍熱烈,學生為了榮譽認真練習,但是到了最后,因為名額有限,很多人沒有選上,有的學生覺得自己做得很好但沒有評選上,感到很失落。這時教師就要根據預設的生成進行心理干預,解決學生出現的落差感,提高成功感,促進學生“情緒穩定樂觀”與“形成健康態度”的健康行為素養培育,使得這部分學生在原有的素養基礎上有所提高。
(四)開發結構運動模式
課標中明確提出:“要避免在課堂上孤立地、靜止地進行單個知識點或單個技術的教學,每節課都應該讓學生進行多種技術的學練。”因此,在足球課教學中,教師要學會開發結構化運動模式,而不是一成不變的練習模式。例如,一節課讓學生練習腳內側傳接球,整節課一直是雙人面對面的,這樣的練習模式千篇一律,學生覺得無趣。在練習中,教師可以做3~4人的三角形或者四邊形的傳接球,或3人一組有防守的對抗性傳接球,進而可以做傳接球加運球的組合練習,也可以做傳接球和射門組合練習,同樣也可以開展2v2、3v3傳接球和射門的小比賽,這樣層層遞進,開發出足球練習的結構化模式,避免了單個技術的教學。這樣的結構運動模式既有人際交往,又有順利配合,也有水平差異產生的矛盾,有合作有競爭,這樣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善于合作交往”“掌握鍛煉方法”的健康行為素養能力。
(五)創新簡易比賽情境
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王登峰司長提出:“很多人上了14年體育課,都沒有參與過一次體育競賽,學校體育改革的一個方向就是要全員參與競賽。”在足球課中,比賽并非一成不變的,不一定是大場地,不一定是11人制,而是可以根據學生的能力、學校的場地做簡化或者調整,讓學生在已有的基礎上進行比賽,體驗技戰術的運用,適應真實的比賽情境。例如,在足球頭頂球這節課中,在最后的環節,教師切割6塊比賽場地,設計比賽情境,進行4v4的足球比賽,學生用手傳球,用頭射門,自拋自頂球進門得1分,接他人拋球用頭射門進球得2分,這樣的比賽情境在競爭中強調合作,更重要的是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進來,每個人都是比賽的主體,體會到競爭、合作,讓每一個學生都體會到復雜和多樣的比賽環境,通過不斷的比賽可提高學生適應環境的能力。體育教師在組織足球比賽的時候,要注意培養學生“勝不驕、敗不餒”的正確勝負觀,即勝利者不要得意忘形、趾高氣昂,失敗者不要灰心喪氣、妄自菲薄,而無論勝利者還是失敗者都要學會尊重對手。比賽情境的設置對于學生“情緒穩定樂觀”“善于合作交往”“適應各種環境”素養的培育尤為重要。
健康行為素養的三大領域內容不是單獨存在的,而是有機融合的,在足球教學中要充分理清健康行為素養的落腳點,從滲透運用健康知識、合理運用足球游戲、預設生成情緒調控、開發結構運動模式、創新簡易比賽情境幾大策略入手,通過以上培育策略,逐漸提高學生健康意識,改善健康狀況,適應各種環境,進一步深化體育課堂中學生健康行為核心素養的培育。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季瀏.我國《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7年版)》解讀[J].體育科學,2018(02):3-20.
[3]吳愛軍,劉成兵.健康行為視角下體育實踐課教學設計與實施[J].體育教學,2020(06):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