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沙 韋蘭獻

【摘 要】本文對“一帶一路”背景下中職英語師資隊伍建設的必要性進行探討,分析當前中職英語師資隊伍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基于“一帶一路”人才需求的中職學校英語師資隊伍建設策略,認為學校要合理調整師資結構,完善人才聘用制度,設立公正、透明、合理的激勵評價體系;發揮名師引領“傳幫帶”的作用,促進中職英語教師核心能力的提升;創造條件,建立學習的長效機制,引導教師做到“三學習,一協調”。
【關鍵詞】一帶一路 中職英語 師資隊伍建設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1)46-0004-03
廣西處于“一帶一路”的交匯點,與東盟國家海陸相連,是面向東盟的國際大通道。“一帶一路”倡議為廣西加快沿海港口建設、推進北部灣經濟區全面開放開發和廣西與東盟經濟合作帶來新的機遇。“一帶一路”建設的不斷推進,也對技能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對懂英語、有專業技能的復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中職英語教學面臨著新的挑戰。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側重于對英語理論知識的講授,與實際需求相脫節,教學成效低,培養出的人才與“一帶一路”所需要的新型人才之間還存在著很大的差距。師資隊伍建設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升辦學水平的關鍵。學校的發展不僅需要先進的教學和實訓設備,更需要建設一支一流的師資隊伍。
一、“一帶一路”背景下中職英語師資隊伍建設的必要性
2013年,我國提出了“一帶一路”倡議(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旨在通過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深化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之間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宣揚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提高我國的國際影響力。要實現“互利共贏”,不僅要把外國的人才、智力、技術“請進來”,我國的人才、智力、技術也要“走出去”,融入全球產業鏈、創新鏈、價值鏈。“一帶一路”的建設,急需多元化、國際化、復合型的人才。這對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進而為廣西職業教育的發展帶來了新機遇。中職教育是我國現代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我國的經濟建設輸送了大批的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適應“一帶一路”發展需求、能夠傳播中國文化的專業人才,也是中職學校的重要使命。要培養出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必須有一支專業過硬的高素質教師隊伍。作為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語種,英語無疑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語言工具。在中職英語教學中融入跨文化意識、文化傳播意識、職業素質、工匠精神等勢在必行。目前,國內關于中職英語師資隊伍建設的研究甚少,而少數關于高校英語師資隊伍建設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片面性,缺乏國際化視野。當前中職英語師資力量較為薄弱,要適應“一帶一路”的人才需求,就有必要探究“一帶一路”背景下的中職英語師資隊伍建設模式。
二、中職英語師資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
結合學校實際情況與前人的研究,筆者發現中職英語師資隊伍建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師資結構不夠合理,激勵評價體系不夠完善
中職英語師資隊伍中,高級講師少,助理講師和講師較多。在當前的背景下,很多課題需要高級講師主持或參與,講師或助理講師的成長需要高級講師的指導,如此一來,高級講師就無法精研專業教學了。在激勵評價體系中,教學與科研成果之間關系的不平衡會影響教師的專業發展,而對教師的評價存在單一和片面化的情況,也不利于教師發展。
(二)缺乏“雙師型”教師,對英語實踐教學不夠重視
職業教育的重要特點是產教融合。在“一帶一路”背景下,中職學校要結合國際市場需求開展英語實踐教學。但當前的實際情況是,很多中職教師從高校畢業后直接進入中職學校就職,盡管通過考試獲得了職業資格證書,但缺乏行業企業的從業經歷和工作經驗。中職英語教師也不例外,也存在缺乏行業從業經歷和工作經驗的問題,不利于開展實踐教學,進而影響教學質量。
(三)缺乏高技能學科專業帶頭人,實踐創新動力不足
當前,中職教育極缺高技能學科專業帶頭人。具有高技能的學科專業帶頭人對學校的專業建設起著引領作用,能夠帶動專業的發展。由于當前準入機制和激勵機制的欠缺,中職英語教師隊伍中,科研、理論型教師占多數,而實踐、技能型教師不足,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專業的發展。
(四)教師自身缺乏學習動力,教學和科研流于形式
中職英語教師由于教學班級眾多,往往一位教師需要承擔幾個不同專業的基礎英語課的教學任務,部分教師只關注教材知識,照本宣科,未深入了解任教專業的培養目標、行業知識等,未能在教學中結合“一帶一路”背景下的行業知識,沒有體現英語為專業服務的作用。除了語言教學,如何在課程中融入思政、職業素養、文化品格等內容,也是英語教師面臨的問題。教師亟待深入學習各方面知識,提高教學和科研質量。
三、“一帶一路”背景下中職英語師資隊伍建設
當前,中職學生存在英語基礎薄弱、綜合素養不高、跨文化交際能力不足等問題。要有效提高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和職業能力,實現多元培養目標,使學生成為兼具中國情懷和國際視野的現代職業人,就要在“一帶一路”背景下,加強中職英語師資隊伍的建設,深化產教融合,提升師資實力,合理調整師資結構。以下將從學校和教師兩個層面討論“一帶一路”背景下中職英語師資隊伍的建設(如圖1所示)。
(一)學校層面
就學校層面而言,中職學校要順應“一帶一路”建設對英語師資隊伍的要求,探索建立英語教師、專業教師和企業教師三方協作的教學機制,搭建溝通交流平臺,整合各方資源優勢,促進英語師資隊伍能力和素質的提升。
1.合理調整師資結構,完善人才聘用制度,設立公正、透明、合理的激勵評價體系,培養“雙師型”教師
中職學校要結合學校專業的實際情況,選聘具有相關專業背景和豐富職場經驗的“雙師型”英語教師。“雙師型”教師對任教專業的職業前景、職業崗位和核心工作能力了解較多,可以有效指導學生結合“一帶一路”的市場需求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在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職業意識和工匠精神。學校還可以聘請工作經驗豐富、技能高超的企業兼職英語教師加入教師隊伍,優化師資結構。學校要提供政策和資金的支撐,鼓勵引進相關專業的高層次海歸人才。海歸人才除了具備專業能力,還能夠發揮英語口語優勢,有利于培養“一帶一路”國際化復合型人才。中職學校也應支持英語教師取得更高的學歷,鼓勵教師學習任教專業相關的專業技能,并考取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此外,學校還應重視教師的發展性評價,建立合理的激勵體系,促進教師平衡教學與科研工作的關系。
2.發揮名師引領“傳幫帶”的作用,促進中職英語教師核心能力的提升
中職學校要充分發揮專業帶頭人、教學名師、企業名師、骨干教師的引領示范作用,以“傳幫帶”的方式,通過多種形式的教研活動,營造成長氛圍,激勵教師不斷提高教學、科研、競賽等能力。當前,我國越來越重視和加強思想政治建設,鼓勵增強文化認同,培養兼具中國情懷、國際視野和工匠精神的現代職業人。因此,學校要加強英語教師與思政教師、企業教師、專業教師的溝通聯合教學,不斷提升英語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文化素養和職業素養,引導教師在英語教學中融入思政內容、跨文化交際內容、職業專業內容。學校還應組織開展各種教學技能比賽活動,讓教師在競爭中提高、在比賽中成長,不斷更新教學理念,改革教學方式,提升教學質量,激勵、促進英語教師全面提升綜合能力。
3.創造條件,建立學習的長效機制
學校應為英語教師提供任教專業的培訓進修學習機會,保障英語任課教師能在任教專業領域得到提升,符合“一帶一路”建設發展需求。學校可為教師聯系與專業相關的企業,方便教師進行企業實踐和深入了解行業,從而促進教學改革和人才培養。中職學校開設了許多不同的專業,可讓英語教師和專業教師結對子,互相學習專業行業知識和教學方法等,實現互幫互助。可采用每月一次集體大磨課、每周一次分專業小磨課的方式,總結和討論遇到的問題。建立教師“互聽課”的制度,改進教研活動,新老教師互聽課,專任教師與兼職教師互聽課,英語教師與專業教師、企業教師、德育教師互聽課。通過“互聽課”教研活動,教師之間可以相互交流、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從而提高教研能力和教學質量。
(二)教師層面
就教師層面而言,隨著時代的發展,在“一帶一路”大環境下,職業教育理念不斷更新,教師必須牢固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不斷增強學習的自覺性,不斷更新教育教學理念,做到“三學習,一協調”,做一個學習型、知識型和實干型相統一的教師。
1.學習政治理論,提高政治理論素養,堅持課程思政育人
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的征程,“一帶一路”對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抓住機遇,在構建“三全育人”的大格局中,強化立德樹人意識,根據職業學校學生的培養特點,引導中職學生增強愛黨愛國意識,培養職業道德、職業精神和工匠精神,以符合“一帶一路”用人需求。教師要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在思想上和行動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加強英語課程思政研究,挖掘中職英語課程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從教學資源、教學模式、考核評價體系和師資建設等方面進行中職英語課程思政育人的教育教學改革。
2.學習教育教學理論知識、英語專業知識以及與所任教專業相關的專業職業知識,優化英語教學過程
中職英語教師應加強知識學習,加大對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研究力度,深入理解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的內涵。要優化英語教學過程,采用任務驅動和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模擬“一帶一路”背景下的工作場景和工作過程,以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品質、責任意識和創新精神。這有利于學生將知識、技能運用于未來的工作中。中職英語教師既要具備學科專業知識,也要把握企業的發展動態。教師應該注意多創設職業場景和生活場景,讓學生通過情景理解詞句,在參與情景表演的過程中加強口語鍛煉,提高語言應用能力。在日常教學中,教師還應該多通過音樂、圖片、視頻等方式滲透跨文化知識,讓學生對比中外文化差異,從而逐步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3.注重學用結合,積極參與企業實踐
中職英語教師到企業實踐,是為了了解企業的生產方式和管理制度,熟悉企業相關崗位職責和操作規范,掌握該專業新的知識、理念、技能和方法,此舉有助于教師更新任教專業的職業知識,在課程改革中結合企業生產實際完善人才培養方案。赴企業實踐對英語教師的課程教學有諸多好處,對促進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和人才培養模式的轉變也有著非常積極的作用。師資隊伍的職業素養是學校培養符合“一帶一路”發展需求的人才的重要保障。可見,積極參與企業實踐,是提升教師素養的重要方式之一。
4.協調教學與科研的關系
合理有效地協調教學與科研的關系有利于提升教師的綜合素養。當前,部分教師重教學而輕科研,科研意識較為薄弱,忽略了科研活動對教學的推動作用,導致難以適應教研、教改。教師在工作過程中,要善于發現教育教學中遇到的普遍性問題,廣泛學習科研理論知識,通過開展課題項目研究逐步解決問題。只有教學與科研相互促進、協調發展,教師才能不斷提升專業發展水平,才能為專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教師的教學和科研能力提升,也有助于教育教學改革,從而有效促進“一帶一路”技能人才的培養。
總之,在“一帶一路”背景下,中職學校要順應新時代對英語師資隊伍的要求,結合人才培養需求的實際情況,加強中職英語師資隊伍的建設,深化產教融合,提升師資實力,合理調整師資結構,為培養“一帶一路”所需的國際化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而不斷努力。
【參考文獻】
[1]韓亞南.“一帶一路”背景下建筑專業英語師資隊伍建設研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7).
[2]黃麗娟.新時期中職英語師資隊伍建設的路徑探析[J].考試周刊,2017(42).
[3]寧沙,韋蘭獻.“一帶一路”背景下中職英語核心素養培養探究[J].廣西教育,2020(14).
[4]曲愛玲.打造中職教育“中國智造2025”產教融合型師資隊伍支撐體系的研究[J].中國地名,2019(11).
注:本文系2019年度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一帶一路’背景下中職英語課程改革與實踐”(編號:GXZZJG2019B007)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寧 沙(1991— ),女,漢族,湖南湘鄉人,碩士,講師,現就職于北部灣職業技術學校,研究方向為中職英語教育;韋蘭獻(1978— ),女,漢族,廣西賓陽人,高級講師,現就職于北部灣職業技術學校,研究方向為中職英語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