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麗 成都文理學院
身高能反映人體骨骼的生長情況。實驗中[1]顯示實驗前兩組男女身高無顯著性差異,在調查的對象中未參加特殊訓練之前身高具有同質性,通過一定時間的訓練之后,實驗組和對照組身高仍無顯著性差異,但實驗組的增長幅度高于對照組。經過16周的羽毛球訓練[2],實驗組與對照組間無顯著性差異,但實驗組男生身高增長了2.4cm,對照組男生增長0.5cm;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女生分別增長了0.8cm和0.2cm,說明羽毛球運動在一定程度上能促進青少年身高的增長。
體重是反映人體橫向生長發育的基本指標。由于羽毛球運動是腳下不停的跑動,運動量較大,運動強度大,時間長,會消耗身體里一部分的脂肪,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體重的增長。何琳[3]認為原因是受試者運動過程中脂肪可能減少,肌肉量增加,結果總體重不變。付強[2]的試驗后兩組學生之間體重沒有顯著性差異,說明羽毛球對體重的影響不大。
BMI是衡量體重對于不同高度的人身體發育水平、營養狀況、身體勻稱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個標準,以每厘米身高的體重分布確定人體均衡度,能反映人體高度、厚度、寬度以及密度。計算公式:體質指數(BMI)=體重(kg)/身高的平方(m2),中國青少年體質指數分類標準[4](見表1):

表1 青少年身體質量指數(BMI)評價標準
羽毛球運動對青少年發育時期的身高和體重有一定的控制作用,所以可以維持青少年身體質量指數不會有太大變化。
魏霞[5]對照組 309 人,運動組320人,共 629 名學生進行調查,結果顯示運動組學生的呼吸肌高于對照組,且差異顯著(P<0.05),表明長期從事體育運動可促使呼吸肌增大,胸圍增加。一場實力相當的高水平羽毛球運動,運動員需要揮拍擊球 500 次左右[6],運動的距離可達3000m,長期的揮拍促進胸廓活動能力,增大胸大肌肌肉橫斷面積,從而使呼吸差加大,說明羽毛球運動可以促進呼吸差的增大。
羽毛球運動技術性強、戰術多變、強度大的隔網對抗項目,羽毛球比賽時間相對延長,強度增大,運動員之間的對抗性、競爭性越來越強,要求運動員有更高的身體素質。身體素質是比賽的基礎,能夠承擔運動員大負荷訓練和提高技術、戰術水平。
50米跑是以短時間、短距離、爆發力、高強度來反映一個人的速度水平,同時反映人體的敏捷、柔韌、爆發力、反應等素質。結果表明,一般速度是專項速度的基礎,技術水平高者,速度較快。羽毛球運動員的速度快,體現在快速位移能力和加速、變速能力上[7]。
坐位體前屈能反映人體柔韌性。在進行羽毛球運動時,身體不停的蹬轉、跳躍、跨步,腳步位移等,由于運動將會導致機體體溫升高肌肉黏滯性變小,可以使肌肉的彈性和伸展性提高。羽毛球運動在擊球的過程中腰部、肩部柔韌性越好,力量越能夠充分發揮,加大力臂。對于青少年來說柔韌素質可塑性強,提高快,鍛煉時要提前進行充分的熱身。通過羽毛球訓練對青少年的柔韌素質具有明顯的提高,身體的協調性增強。
閉眼單足站立是根據閉眼單足站立的時間長短來評價身體平衡能力。時間越長,平衡能力越強,身體素質越好。進行閉眼單足站立時,身體為了保持平衡能有效的鍛煉腦垂體、大腦和小腦的協調性。羽毛球運動網前搓球、勾球、推球、撲球、左右接殺防守球時對運動員手部和腿部的平衡能力的要求很高,說明羽毛球運動對人體平衡能力的提高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
立定跳遠是反映下肢爆發力素質的重要指標。下肢力量是羽毛球力量的核心,運動員要在大約35平方米的區域內,不停的起動、蹬跨和移動回擊球,如果腳步的移動不到位,必然會影響擊球的質量和速度,就會使我方陷入劣勢狀態,造成失分。羽毛球運動員在場上位置來回移動主要是靠下肢的力量,是肌肉收縮做功的結果,運動員必須掌握速度轉換、快速變向、蹬跨起跳等各種移動步法,完全靠腿部力量支撐,說明羽毛球運動對下肢力量素質有著很高的要求。
跳繩練習能夠提高羽毛球運動員的專項素質,它是反映運動員的連續彈跳耐力和協調性的良好指標。跳繩運動有效的提高大小腿力量、踝關節和手腕小臂的力量,同時提高上下肢協調配合的靈敏素質。羽毛球運動需要運動員不斷的高頻率移動、彈跳,經常進行跳繩訓練,可以增強腳踝力量、預防腳踝扭傷;提高連續彈跳的能力和腳步快速起動的能力。
折返跑反映的是靈敏素質,是各類身體素質運動的綜合表現,折返跑是羽毛球運動員經常采用的訓練方法,羽毛球運動和折返跑有很多相似之處,需要運動員具備加速、制動、變向和放松的合理交替。測定短距離起動、加速、急停、轉體再起動連續變向跑、大幅度地蹬地、跨步等一系列瞬間的反應動作的指標,羽毛球運動員在場地上不停的起動、蹬跨、變速、轉身、急停折返跑訓練是羽毛球運動專項素質必不可少的訓練手段。
羽毛球高水平的比賽是一種長時間、大強度、基本無間歇的快速運動過程,在這一運動過程中,運動員供氧能力的強弱決定了運動能量的強弱,競技精神需要他們每球必爭、每分必奪的運動能力,這些能力包括身體的爆發力、快速長時間運動、快速移動、力量的控制等,運動員的這些運動能力都需要足夠氧氣供應。
肺活量反映了肺一次呼吸的最大通氣量,不受時間的限制,肺活量的大小與性別、年齡、身高、體重、肺和胸廓的彈性、呼吸肌的強弱等有關。有人認為[8]在長時間的羽毛球運動后,機體里的線粒體增大、數量增多,氧化酶活性提高,有利于氧的吸收和利用;另一方面運動時呼吸變得深而快,肺通氣量增大,進入肺部的氧量增多,肺內氧量增多使最大攝氧量值上升,從而最大肺活量增加,肺活量的體積變大,說明了人體在每次進行呼吸時,吸入人體內的氧氣增多和排出的二氧化碳同時增多,說明了羽毛球鍛煉后對提青少年肺活量水平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用力肺活量(FVC)正常情況下與肺活量一致,可以反映較大氣道的呼氣期阻力,是一個評價肺通氣功能較好的動態指標。它不僅反映肺活量的大小,而且還能反映肺的呼吸阻力、彈性回縮力、氣道是通暢。在進行羽毛球運動時,呼吸系統的通氣量逐漸增加來滿足機體對氧氣的需要,因對氧氣的需求量較大,每次呼吸間隔的時間較短,沒有充足的時間進行呼吸,要在較短的時間內吸入大量氧氣并呼出體內產生的大量二氧化碳,此時用力肺活量功能的強弱就顯得特別重要,提示羽毛球運動有助于人體用力肺活量了提高。
呼氣峰流速是指用力呼氣時,氣流最快的通過氣道的速率,它常常是被用來診斷和評估哮喘的指標。PEF的大小主要受呼吸肌力量、肺容量及大氣道阻力的影響,在肺容量恒定,盡力呼氣的過程中,大氣道阻力越大,PEF值越小[9],并且呼氣過程伴隨著胸腔、隔肌等作用的動態壓縮過程,大氣道在空氣快速進出肺的過程中起決定和基礎作用,所以在對成績的預測中所占的重要程度也就最大,說明羽毛球訓練對青少年的呼氣峰流速具有促進作用。
最大通氣量(MVV)為單位時間內最大的呼吸量,它反映在連續通氣的情況下呼吸動態功能,是測定通氣量功能中一個比較能夠全面反映整個呼吸系統機能的指標,它可評價機體最大通氣能力和評價機體通氣功能的儲備能力。MVV可以反映呼吸氣道阻塞程度、呼吸機能的儲備力、肌肉的收縮強度和動力水平[10]。影響因素主要取決于呼吸肌的能力強弱、潮氣量以及呼吸道通暢程度。長期羽毛球運動,身體不停的揮拍、伸展、蹬地、蹬跨、變速、轉身、急停折返跑訓等大幅度運動較多,而對照組沒有體育鍛煉,MVV則無明顯變化。說明羽毛球運動對青少年最大通氣量的提高有促進作用。
羽毛球運動屬于技能主導類隔網對抗性有氧項目,在運動時,要求學生不斷的在場地上來回跑動,這樣不間斷的運動機體的供能來源于磷酸原和有氧供能,使得學生呼吸肌增大,吸氣時胸廓充分擴展,肺泡擴張吸進更多的氧氣,同時呼吸時胸廓壓縮,盡可能排除更多的二氧化碳,故經過羽毛球課學習和鍛煉后,人的呼吸加深、次數減少、肺活量增加,從而改善了人體的心肺功能,由此可以看出,羽毛球運動有助于心肺功能的提高。
羽毛球運動對青少年體質的不同指標具有不同的影響,對青少年的身體形態、身體素質以及肺功能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培養青少年養成自覺參與運動的習慣,并且要能夠長期堅持,促進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