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曾德芝 帥宗良 陳 睿
對于汽車企業而言,售前售后工作人員的素質高低,直接反映了汽車企業的文化以及價值導向,進而由此影響本車型客戶對汽車企業的認可度、滿意度和信任度[1-2]。在新時期環境下,很多高校對汽車行業、企業人才的培養越來越重視,為了更好的實現對汽車行業高素質人才的培養,高校需不斷進行教學的改革[3]。《商務溝通與禮儀》課程作為一門培養學生職業素養、提高學生個人素質的基礎課程,具有很強的規范性和實用性,其學習成效和應用實效的好壞,對今后學生工作競爭力的提升以及未來企業經濟效益的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4]。
在信息科技和網絡技術高速發展的新時期,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信息化教學的全面鋪開對學生和教師都有了很大的挑戰,真正意義上的進入了“<機>不可失,時不再來”的時代。
通過實際問卷調查,結合6 個月的教學平臺數據,如圖1 所示為學生登錄教學平臺端口餅圖(3 月和7 月數據),94.49%的學生是用手機移動端APP 來進行學習,具體登錄數據如表1 所示。
由此可見,現今教育教學依托手機與平臺逐漸常態化,絕大部分學生對手機各項操作非常熟練,基本具備錄音、視頻、圖片、文檔等電子文件的編輯及上傳能力,能夠完成線上教學任務和課堂互動要求。

圖1a) 3 月份學生登錄教學平臺端口餅圖

圖1b) 7 月份學生登錄教學平臺端口餅圖
根據實際教學情況分析發現,汽車營銷專業學生有以下情況:第一,對禮儀的實質不了解,仍然依賴于網絡搜索的結果,沒有進行思考和總結;第二,對個人儀態禮儀的理解有偏差,覺得禮儀形態僅僅只是女生需要學習的;第三,對言談交際的核心和技巧方向把握不準確,以自我為中心進行日常溝通交流,張揚自我個性的同時很任性。
高職院校近年學生來源大致分為高考招錄、分類招生、中職單報高職以及少部分中職推優,學生層次和職業方向均有較大差異,學生學習習慣及學習特點也不盡相同。高職院校的學生普遍存在學習習慣不好、學習毅力較差、學習動力不足的現象,在校期間整體學習氛圍不濃,造成高職院校學生對學習重視度不夠,存在學習上得過且過的現象。

表1 學生訪問端口數據統計表(%)
《商務溝通與禮儀》課程采用線上線下雙向教學,通過多方式、多渠道的方式豐富課堂教學,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改善教學效果。
主要通過講解理論概念和禮儀內涵,讓學生在視頻學習之余對知識內容加深理解、吸收內化。在講授過程中,結合教學平臺的“選人”(人數較少)和“搶答”(人數較多)功能,隨時掌握學生聽課效果。通過分析發現,在設計教學活動“搶答”時提出的問題性質,對學生參與率有很大影響:簡單“封閉式”的問題學生參與率明顯高于復雜“開放式”的問題,且“封閉式”問題設計更能把控課堂互動時間,任課教師能較好的掌控課堂節奏。
實踐證明,開放式問題學生參與度明顯低于封閉式問題。“開放式”問題學生思考時間較長,回答問題所用的時間根據學生個性和表達能力的不同而不同,造成任課教師對課堂時間把控不準確。相反,“封閉式”問題的答案較為確定,時間控制較準確。綜合學生互動和課程把控來說,對于線上教學過程“搶答”類教學活動設計“封閉式”問題優于“開放式”問題。但從學生綜合能力培養上看,教學設計不能僅考慮課堂節奏、學生參與率和時間控制。“封閉式”問題答案簡單,單個字或單個詞就能回答,話題范疇小,趣味性低;“開放式”問題較前者趣味性更高,答案不是短時間內完成的,也不是一兩個詞就可以回答的。此類問題要經過短時間思考,形成自己觀點、看法和意見后,才能回答。它能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提升學生課堂參與感,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
《商務溝通與禮儀》課程在設計教學活動時,要根據課程內容安排、上課形式、學生狀態等情況綜合考慮課堂問題設置,可將“開放式”問題設置為“選人”類活動,參與人數確定,學生得到鍛煉、提升的同時,教師也能較為準確的把握上課時間和課堂節奏。“封閉式”問題設置為“搶答”、“投票”、“隨堂測試”等活動方式,參與范圍廣、時間快、效果好。
《商務溝通與禮儀》課程線下教學,主要是進行實操形體訓練。采用隨機分組的方式進行,每組成員6-7 人,設組長、紀檢、組織各一名小組“干部”。結合課程特點,線下實操教學可分為四大部分內容:第一,由主題“游戲”引入課程教學內容;第二,學生代表分享“游戲”經驗和感受;第三,結合“游戲”感受,進行課程內容實操訓練;第四,教師總結訓練情況、訓練要點以及學生訓練表現情況和問題。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前三項內容均有進行小組PK,學生非常積極、參與率很高,學生收獲較多,教學效果較好。
線下實操授課存在的問題:第一,采用隨機分組的方式,造成小組成員結構偏差,存在組員能力分配不均的情況,個別小組組織性較其他組要弱很多,還未開始PK 就已經存在差距了,在教學過程中參與積極性呈現逐漸減弱的現象。第二,“游戲”設計的趣味性、團隊性、參與性極大程度的影響了學生的活動效果。第三,在組織學生分享過程中,由于時間關系,很多學生沒有機會進行分享,而且每次積極分享的都是班級班干,涉及面有待擴大。
《商務溝通與禮儀》課程主要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熱情友好、談吐文雅、講究禮貌的行為舉止,在學習、工作、生活中,掌握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技巧和方法,理解和掌握禮儀的基本概念、常識、原理和注意事項,能夠將禮儀理論知識內化,從而外顯形成自身良好的行為規范,做到“行為世范”。通過前期實踐研究分析,可從以下方式方法改進課程的教學,以此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第一,充分從學生角度出發,以學生視角考慮課程內容設計。例如:在講授語言交際禮儀內容時,學生喜歡通過手機各類APP 觀看小視頻,教師可從“對方擅長”的地方去講學生應該如何跟他人去交談具體的談話內容。
第二,課堂不僅要有用,還要有趣,學生才能投入其中而不愿“自拔”。教師在教學設計方案和課件中加入一些與課程內容相關的有趣圖片、動態圖或表情包,上課時既有趣,學生又可以下載自己使用,極大的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第三,根據課程內容和訓練特點,設計課上素質拓展活動和游戲。學生參與、學生感受、學生分享,充分以學生為中心進行教學,用拓展游戲和活動引導學生積極思考。